《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內容與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那到底應該如何組織文學活動呢?作為一個新老師,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這次聽了謝老師的講座后,我得到了一些啟發,現在將我的一些看法與我的實踐、發現總結一下: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不僅是組織文學活動,組織任何活動都是一樣的,首先必須先是選擇合適的教材,我是第一年工作的新教師,就先就我現在帶的中班年齡段的孩子舉例,中班孩子學習的教材要貼近幼兒生活,但又可以初涉社會,同時在選材后的目標定為也很重要,比如主題:“大樹和小花”中的一個活動“去年的樹”,我們在集體備課的時候討論,這個故事到底要讓幼兒得到一個什么樣的情感提升呢?是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刻的感情,還是樹對我們人類的幫助很大?最后我們還是選擇了小鳥與大樹之間深刻的感情作為活動中讓幼兒理解的重點,因為中班的孩子可能更能體會小鳥思念大樹的心情,從而了解到要愛護大樹。 我們在選材時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比如有一個
繪本《野獸出沒的地方》,講述的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被媽媽批評后幻想到達野獸國,征服野獸,與他們玩樂的故事,很多老師看了這個
繪本后都會反映,這是什么東西呀!在講什么呀!但是在真正組織成一個活動后,效果卻異常的好,孩子們都很專注,深深的被繪本的情節吸引,也許,繪本正是表達了他們的心聲。因此我們在選擇繪本時,不能以大人眼光考慮這個繪本的教育價值,而是更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只有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幼兒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獲。 二、利用多種方法組織活動 這點我們在現在組織活動時大多都做的很好,我們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傾聽、談話、講述、體驗、表演、仿編等等,為了吸引孩子,我們在一個活動中至少都會只用三到四種活動形式。但我覺得,我們現在有些刻意去追求一個活動的花哨了,一個活動中那么多形式,一樣一樣,是否太過緊湊,讓孩子產生疲勞。比如在組織散文活動“桃花瓣兒”的時候,我用了談話的方式導入,利用圖片,讓幼兒傾聽、理解、講述活動內容,在環節中,我還讓幼兒加入了表演,比如模仿桃花瓣兒飄落,模仿小甲蟲在船上搖呀搖,最后,還讓孩子創編“還有誰會撿到桃花瓣兒,會干嘛?如果你有一片桃花瓣,你會用它做什么?”活動之后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其實,這個活動主要是散文欣賞,可是由于活動形式設計太多,孩子完整傾聽的次數很少,那如何體會散文的優美呢?像最后的創編環節效果也不是很好,可以去掉,或者放到日常活動中讓幼兒想想講講,不用在活動中刻意追求創編了。所以在組織文學活動時,多種方法是為了促進活動的展開,而不是為了追求花哨而添入各種方法。 三、將文學活動的學習延伸到幼兒日常生活中 最后,我們組織文學活動也離不開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不管是環境、區域游戲、還是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我們都可以滲透進去。比如在環境中,我們幼兒園有繪本墻,孩子們每天都能在入園離園或者散步時間去欣賞,區域游戲可以作為我們文學教學活動的鋪墊和延伸,我們幼兒園的連環畫閱讀、早早讀活動都是文學作品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但如何將這滲透變的更有效呢?作為一個新教師,我還要繼續學習、觀察、發現、思考。
【淺談幼兒園文學活動的組織】相關文章:
• 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
• 關注行為異常的孩子
• 淺議幼兒口吃的誘因及矯治
• 多給孩子心理營養
• 初談幼兒選擇性緘默癥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 幼兒妒忌心理案例分析
• 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 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
• 開展體育主題探究活動中的資源利用
• 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方法
• 談談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