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語言教育目標是:一、樂意與人交往,講話有禮貌;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每學期都對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語言訓練,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談話課
幼兒園進行的談話課,主要有回憶性的和概括性的,在談話中幼兒要按照主題面對大家,把自己想好的內容清楚地表達出來,這就必須發音正確,聲音清楚響亮,而且要學會傾聽和分析別人的談話,以便補充。當談話涉及事物的因果關系時還要運用復句形式,這就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難度。
這種教學形式對發展幼兒的智力和語言有積極意義。例如:一天早晨,我拿了一把掃帚在認真掃地。啟發幼兒觀察并要求幼兒講出我的外貌、衣著、動作、表情,然后推測心理活動。多數小朋友能說“張老師今天穿的是黃色格子套裙,手里拿著一把掃帚,彎著腰在認真地掃地,臉上露著笑容,心里很高興。”有的小朋友還加以概括地說:“為什么老師心里很高興呢,因為勞動最光榮。”有時我還組織幼兒進行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游戲中的每一次體驗都可成為引發幼兒談話的主題。因為豐富的生活內容與體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有話可說。如:在一個大雪天,我有意把孩子們帶到雪地上賞雪,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有的用手接雪、有的張開嘴伸出舌頭舔雪,有的踩著雪“咯吱咯吱”聽響聲,還有的打雪仗……玩了近20分鐘,我要求孩子們把身上的雪拍掉后回活動室“談雪”。有的小朋友說:“雪是白色的,每朵雪花有六個角。”有的說:“雪不甜也不咸是沒有味道的。”有的說:“雪捧在手里一會就變成了一點水。”有的說:“小松樹上滿身都是雪,很漂亮。”還有的說:“我在雪地上玩得很開心,還沒玩夠呢”……幼兒個個津津樂道。談話課進行了半個小時后,還有的小朋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發言。根本不存在“冷場”和教師“唱獨角戲”的尷尬境地。
二、利用實物和圖片造句
幼兒學習口頭造句一般從名詞開始,如:蘋果、花等,然后是動詞:再見、離開等,最后是形容詞和少許連詞。用名詞、動詞、形容詞造句都可用實物或圖片來啟發。如:我利用午點吃蘋果的時機拿出一個蘋果讓幼兒觀看,許多小朋友能說出:“又紅又大的蘋果。”等孩子們把蘋果吃下,在老師的啟發下,又有幾個小朋友能說出:“又香又甜的蘋果”、“又甜又脆的蘋果”。還有一次,我拿出畫有兩朵花兩只蝴蝶的圖片,要求幼兒觀察后說出一句話來,于是有的小朋友說:“兩只蝴蝶在花上飛來飛去。”在老師的引導下又有許多小朋友能說出:“美麗的蝴蝶在鮮艷的花上
舞蹈。”這樣就豐富了幼兒描繪性的詞語。
三、選用故事中的重點詞
我抓住幼兒愛聽故事這一特點,通過故事中的重點詞訓練幼兒的口語。我每給幼兒講完一個故事都要找出幾個詞,每個詞要求幼兒說一句話。例如:我給中班幼兒講完《大家在一起》這個故事后,我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用“離開”說一句話,有好幾個幼兒能說出:“小黑羊離開了大家差點被大灰狼吃了。”短短的一句話不但總結了故事的基本內容,而且還講出了離開大家的危害,達到了訓練語言的目的。再如,我給大班幼兒講完《小馬過河》的故事后,請幼兒用“深”和“淺”說一句話,有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深和淺是相對而言的。牛比松鼠高大的多,牛說河水很淺剛沒小腿,松鼠那么矮小當然說河水很深了。”孩子們的回答不但使我了解孩子們對故事的掌握情況,更使我堅定了這種訓練方法的可行性。
四、看圖講述
在看圖談話的基礎上我經常讓幼兒進行描述性講述和創造性講述。例如:出示畫有“春天”的掛圖,在老師啟發提問下讓幼兒按圖片內容進行描述:“溫暖的春天到了,春風輕輕地吹著,柳樹長出嫩綠的葉子,桃樹開出粉紅色的花朵,蜜蜂在花叢中忙著采蜜,小鳥在樹上歡快地唱著歌,啊,春天多美啊。”有的孩子憑借想象還講述了春天里人們忙著春耕的情景。在看圖講述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引導起著主導作用,能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選擇詞語,從不同的角度表述圖片的內容。
以上幾點是我多年來語言教學的一點體會和積累,通過訓練,我所帶的幼兒詞語豐富、思維活躍、樂意與人交往、表達能力強。大班期末幼兒口頭作文一般在300字左右,能力強的孩子達到了400字,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相關文章:
• 淺談語言學習中的興趣教學
• 幼兒良好語言環境的創造——幼兒園語言教育論文
• 綜合英語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 多方位搭建幼兒語言發展平臺
• 圍繞幼兒已有經驗組織語言教育活動
• 幼兒園雙語教育的策略
• 給孩子一個“說”的環境
• 環境創設中孩子語言的發展
• 運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幼兒早期語言閱讀教學
• 如何做好情境表演講述活動的準備工作
•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是開發智力的重要途徑
• 幼兒園兒歌教學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