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表演講述是講述活動的一種類型。眾所周知,講述活動以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述一定內容的語言能力為基本目的,情境表演講述的目標也是讓幼兒充分感知情境后用語言表述對情境的理解,如作品情節、人物內心的情緒情感、人物對話等。與其他講述活動相比,情境表演講述注重情境創設對幼兒表達的鋪墊,因而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包括情境創設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中,情境創設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真人表演的情境,可以是用木偶表演的情境,可以是真人與木偶共同表演的情境,也可以是通過錄像或電腦展示的情境等。
首先,在真人表演的情境與木偶表演的情境、真人與木偶共同表演的情境中,當講述的主題確定后,教師應該把角色向幼兒交代清楚,并理清角色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把握人物關系之間的轉換,這樣才不會讓看上去熱鬧的表演變得雜亂無章。情境創設力求讓大部分幼兒在短時間內能夠看懂、看明白,所以它的情節不能過于曲折復雜,角色也不追求大量豐富,否則就會影響后面講述的效果。
其次,情境創設主要是布置物質環境,除了應有的道具外,還應該通過一定的物品和裝飾烘托主題的氣氛與內容,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情境創設并不是教師“包辦”的任務,從道具的制作、材料的選擇、裝飾的擺放位置等都應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協商決定,因為幼兒參與這些活動后更容易理解情境的各個要素。
再則,通過錄像或電腦展示情境。教師要注意動畫呈現的效果,包括聲音的錄制與配備、光線的選擇等。只有給幼兒一個最佳的視聽環境,他們在講述中才能更好地回饋所見的情境。
最后,情境創設是幼兒講述的支持,不是最終的目的。教師應該引導幼兒仔細觀看,理解情境中呈現的現象、內容及其前后聯系,讓幼兒帶著一定的講述目的來欣賞。所以,創設好情境后,教師可以把幼兒觀察、理解的重點和中心告訴他們,并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幼兒有重點、有目的地觀看。
如情境講述活動“生病的時候”中,教師通過場中一張桌子,桌子上放水果、一盤冷包子、一瓶冷開水、水杯等物品來設置場景,并請一個幼兒表演冬冬因為不講究衛生習慣,用臟手抓水果吃,又吃冷包子,導致生病的一出“戲”。在表演開始前,教師向幼兒提出冬冬怎么啦、他生了什么病、他為什么會生病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情境表演所傳達的信息,并在接下來的講述活動中更容易遷移經驗講述。
二、通過了解已有經驗讓幼兒拓展講述內容
幼兒的世界與成人不一樣,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生活在一個“自我”的世界里,對于與自己有關的、有過類似體驗的經驗更容易理解和表達。因此,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開始之前,通過一定的途徑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利用一日生活的隨機談話,了解幼兒對有關問題的看法,也可以在講述開始之前征求幼兒的意見從而調整講述的內容。如一位教師組織情境表演講述活動“太陽的寶寶”,來源于小班的幼兒特別喜歡戶外活動,自從學習了《和太陽寶寶一起玩》后,教師發現他們對太陽特別感興趣。有一次,一位幼兒突然問教師:“老師,你看,我們窗子上為什么有很多顏色?”教師及時抓住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疑問,決定讓幼兒了解一下有關太陽的其他知識,讓他們知道正是因為有了太陽光的照射世界才會變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從而豐富幼兒對顏色的經驗。于是她就以此為突破口,從幼兒熟悉的幾種顏色著手,開展了一次輕松愉快的情境表演講述活動。
這里所說的已有經驗有兩層意思:從廣度上來說,已有經驗并不是面對全體幼兒的,因為每個幼兒的生活環境、接觸事物不一樣,我們無法給幼兒提供一模一樣的外在世界。就算外在世界一樣,幼兒對人、事、物的感知也是不一樣的,他們會形成不同的主觀感受和情緒情感。正因為如此,幼兒才能在講述的過程中吸收彼此的經驗,從而建構獨特的認知結構。已有經驗是對大部分幼兒而言的,倘若大部分幼兒能夠對已有的情境進行理解、感知、描述和表達,就能輻射到其他幼兒身上。從相似度來說,已有經驗并不是與創設的情境完全相同,創設的情境只是幼兒講述的助手,是幼兒講述的背景和依托。教師應該相信幼兒,他們完全有能力對不太陌生的情境發散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拓展自己的經驗。
三、通過先期的語言訓練讓幼兒熟悉講述技巧
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中,幼兒需要在觀看完表演后立刻把內容講述出來,這要求他們在表演中集中注意力和觀察力,同時講述中具有一定的記憶力,不僅要記住人物和情節,還要記住人物的對話、動作、事件的發展過程,另外還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要能感受人物的內心情緒情感和心理動態,并準確地講述出來。因此,對于幼兒來說,情境表演講述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相對正式規范的語言運用場合,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也不例外,所以在情境表演講述中富含的語言內容即講述經驗應該讓幼兒有先期的了解。否則就會導致幼兒過于關注語言要求而表達不清楚、不連貫、遺忘內容的情況。
講述經驗包括講述的思路和講述的基本方式,前者如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到講述的基本要素——人物(動作、對話和內心感受)、地點、事件(開始、過程、結束)、結果。后者包括觀察、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哪些部分是重點內容,要多講;哪些是次要內容,可以略講或少講。蘊含在情境表演講述活動中的語言要求對于幼兒來說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他們發展水平的,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與情境談話活動不同,情境表演講述活動要求幼兒使用獨自語言,是培養、鍛煉幼兒獨自語言的特別途徑。因此,教師應該與幼兒一起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幼兒在獨自表述的情境下,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對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如何做好情境表演講述活動的準備工作】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研究
下一篇:淺談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