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教師在創設環境時,對策略的使用和把握,又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主學習,所以,在工作中,我們還應深入研究孩子,細致謹慎地創設可供孩子選擇的環境,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效率。
幼兒園教育在經歷了致力于教育教學的研究之后,我們開始以人本主義的觀點,回歸教育的本體,更致力于孩子自主學習的研究。另外,終身教育理念的確立,要求一個健全的社會人,必須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如何發展幼兒的學習自主性呢?
“自主性”包括自主的態度和自主的行為兩個方面,它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人的素質的基本內核。在“自主性”的概念中,包含著個體的主體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信心等;同時,也包括自我控制、自律性、責任感等。在自主性發展的過程中,這些特性都體現在自主性態度和自主性行為之中,構成一個人的統一的品格特點。
瑞吉歐的教師認定,兒童只有通過建構而不是教導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因為兒童需要通過動手操作、感官體驗及自主性探索獲得知識。
而幼兒只有在符合其身心發展需要的環境里,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善于鼓勵幼兒,給幼兒提供各種可能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他們提供自我表達、獨立思考、敢于嘗試與創造的一切環境,使之由盲目的主動和獨立活動逐步轉變為有目的的主動和獨立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幼兒良好個性形成的動力和源泉。我們應充分利用環境并調動幼兒教師的積極教育行為,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
所以,創設幼兒能與之積極互動的環境,是教師教育行為實施的重要途徑。
學習的性質是由環境決定的,什么樣的環境里,就有什么樣的學習。幼兒自主學習的骨架特征,就是選擇性。在自主學習中,孩子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進行選擇的環境,來培養和表現主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試想,統一的環境,連選擇都談不上,哪來的獨立自由。但是,幼兒園是一個教育機構,它的學習不可能如弄堂游戲那樣,自由地等待“無心插柳”的收獲,因此,這個可選擇的環境,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是由老師提供的,確切地說,是老師根據孩子的需要創設的。它包括可選擇的外在環境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其中,可選擇的外在環境,是指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的可選擇性,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是指學習時機和學習方式的可選擇性,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機,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進程,選擇自己的視角和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
可選擇的外在環境的創設,需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了解,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的營造,需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理解。所以,可選擇的環境雖然是老師創設的,卻是給孩子利用的。孩子能否自由地學習,可選擇的環境是關鍵。
可以說,孩子自主學習的環境,應該就是可供孩子獨立自由地選擇的學習環境。那么,什么樣的環境才是可選的環境呢?
一、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
我們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并不在于內容的深淺,而在于這個內容是不是孩子喜歡的,能否激起孩子的熱情的,能否引起孩子探索和認識興趣的,能否使之成為孩子當前需要的,因此,在自主學習中,我們盡量從孩子中,從孩子的問題和矛盾沖突中,確定孩子的學習內容。它們要么是孩子們在一種矛盾狀態的逼迫中的產物,要么是孩子玩耍的核心,要么是孩子生活周圍的事件引發的熱點。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孩子們為了解決矛盾而學習,為了享樂玩耍而學習,為了滿足好奇、融和社會而學習,這時的學習已經成為孩子的生存需要,這樣的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學習了。
盡管類似教學活動的這樣的組織形式,不大允許孩子在學習活動時,即時即刻地選擇學習內容,但是,來自于孩子的學習主題,已經很大程度地體現了讓孩子自主選擇“學什么”的教育理念,體現了孩子自主學習中的獨立性的特點,為孩子的自主學習作了內容上的保證。
二、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
我們已經知道,孩子是通過動作,通過接觸具體事物和感性形象,來感受信息、積累經驗地學習的,學習材料是孩子的自主學習的物質保證。所以,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盡量把學習內容物化,做成可以呈現的經驗,盡量讓學習材料傳遞更多的信息,蘊涵更多的學習價值。如生活常識,我們讓孩子在日常中獲得,例:“擦汗”,讓孩子在體鍛、午餐、午睡、外出中完成,其中的材料就是生活毛巾和餐巾紙;科學知識,讓孩子在小實驗中獲得,例“浮與沉”,其中的材料有鐵、木頭、各種塑料積木和厚薄不一的紙;手工制作,在動手操作中完成,其中的材料有紙、筆、顏料、刀具等;健康的情感,在親身體驗中養成,例“我們的中國”,其中的材料有中國地圖、各地風光的錄象、各地風味小吃、孩子在一些名勝地的留影等;文學語言,在角色扮演中潛移默化地修養,例“白雪公主”,其中的材料有圖書、錄象、裝扮道具等。總之,我們在孩子自主學習時,一定提供給孩子可以操作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使孩子可以離開老師,自主的進行學習有了保證。
三、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發展進程
孩子是有差異的,孩子的愿望也是各不相同的,與他人不同是孩子應有的權利,他們可以有自己喜歡的內容、材料,也可以有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進步速度。所以,自主性提倡“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體”的理念,也在孩子的自主學習中,得以充分體現。
在學習活動中,孩子選擇了與自己水平相一致的材料,同時也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速度,如在手工活動中,有的孩子選擇了有暗示或少難點的材料,為縮短與成功之間的距離;有的孩子則選擇難度大,對自己是全新的、有挑戰的材料,為滿足自己探索時,排除萬難的愿望,體會成功的快樂。
讓孩子自己選擇發展進程,應以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為前提。當孩子自選的發展進程,影響他的整體健康發展時,教師就要研究創設適合該孩子的內容和材料,供他選擇學習。如中班初,有的孩子在折紙活動時,總是選擇已經折好的雙三角紙,進行制作,我們發現后,專門為這些孩子設計了“疊寶塔”的活動,提供的材料中,只有一張折成雙三角的紙,孩子完成了一層寶塔之后,欲罷不能地探索著雙三角的折法,為完成“高高的寶塔”而努力,這時,折會雙三角是小事,而引導了孩子探索學習是主旨。
值得研究的是,孩子的自主能力是在可供選擇的環境中,漸漸養成的。當孩子的自主性較弱時,自主學習的水平是比較低下的,因此,在孩子的自主學習中,老師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現狀,了解孩子的發展現狀,不急不燥地為孩子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促進孩子的自主性發展。
生態學家巴克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指出,人總是通過調節自己的行為來適應環境,而環境為人的行為方式提供了線索,但我們還應提出,人不僅能適應環境,而且可以改變環境,創造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環境,而良好的環境又會給人以積極的影響,如此形成人和環境之間不斷提升的作用。我們教師在創設環境時,對策略的使用和把握,又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主學習,所以,在工作中,我們還應深入研究孩子,細致謹慎地創設可供孩子選擇的環境,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中國地質大學幼兒園 肖穎
【幼兒自主性發展及其環境創設的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共同創造精彩的童話世界
下一篇:幼兒園主題墻環境在課程中的價值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