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
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化生活方式,有助于豐盈幼兒的生活感知空間,增強幼兒對自我情感的培育。建構主義是基于個體的差異性,來引導人們從客觀世界的理解與認知中重構世界。就好比每一個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基于建構主義來審視幼兒園
音樂教學,從教學目標、學習者、學習內容等方面進行探析,提出改進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建構主義;對策
音樂是一種生活,當音樂響起時,我們的內心情感也會隨之激發。幼兒園音樂教育在促進幼兒個體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建構主義納入到幼兒園音樂教學實踐中,鼓勵幼兒從自我的客觀理解與音樂感知中來重構音樂世界。考慮到幼兒自身的差異性,并非單純的將知識灌輸給幼兒的記憶中,而是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來促進幼兒與外界的互動,重新建構音樂過程。所以,在建構主義背景下來搭建幼兒園音樂教學,教師要明確自身的促進者、幫助者身份,才能更好的引領音樂課堂走向深入。
一、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知識建構設計
(一)目標設計
從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來看,通常以樂理知識、音樂技能訓練為主,而對幼兒音樂情感的啟發與體驗受到忽視,更不注重從音樂教育中來激發幼兒的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建構主義理論將課程目標的生成性、課程內容的建構性、課程實施的創造性,以及課程評價的過程性作為重點,并從幼兒音樂教育體驗中來增強音樂 審美。所以,在構建幼兒園音樂教學目標時,要充分挖掘音樂中的美育內涵,特別是鼓勵幼兒從發現美、體驗美、表現美中來抓住音樂教育的核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教育指南》都將美育表述為“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音樂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放在對人的“感受與表現”。
(二)學習者設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建構主義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的重點。從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對建構主義的運用,首先要關注幼兒自身的認知特點和個性特征,了解其基礎和所掌握的基本知識,以此作為教學的經驗基礎。同時,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可塑性,特別是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探知欲,來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樂趣和熱情。尊重幼兒、理解幼兒、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從欣賞、鼓勵中來讓幼兒體驗音樂藝術的美好意境。想象力是幼兒獨特的感知方式,要從幼?鶴隕淼氖導世雌瑯興?們,不能過于追求“完美”而忽視幼兒的差異性,因此要保護幼兒對音樂的熱情,要將音樂活動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
(三)音樂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幼兒自身對音樂形式的理解,在教學內容上主要以韻律活動、歌唱活動、打擊樂活動、音樂表演、欣賞等。同時,從音樂作品的結構、節奏、旋律及體裁、風格上進行合理優化,來促進幼兒對音樂的正向理解。比如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對于經典和藝術性強的作品,往往是教學的重點。試想,一首沒有品質的音樂,既是活動設計的很有趣,也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實效。同樣,在圍繞幼兒生活來展開音樂時,還要兼顧幼兒的生活性、身心發展實際,以器樂作品為主,聲樂作品為輔。對音樂作品的挖掘與分析,主要是從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音高等方面,來把握教學環節的銜接,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漸進性里金額。比如通過游戲、音樂、生活為一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幼兒從音樂指揮、歌唱、演奏中來唱、跳、動、玩,增強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融合性。
二、建構主義下幼兒園音樂教學對策應用
通過對建構主義的分析,來全面審視幼兒園音樂教學對策,把握好幼兒自身的音樂基礎和經驗,從激發幼兒的主體性上來構建豐富的音樂教學情境。
(一)對支架式音樂教學方法的應用
所謂支架式教學,主要從音樂教學的前后順序來展開知識架構,前學的知識是后學的知識前提,是構建幼兒對音樂理解的基礎。同時,在教學方法實施上,要從幼兒的實際發展入手,引入與其能力水平相近的新知識,從而增進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構成學習“支架”。比如在幼兒園音樂活動設計上,利用支架式教學策略,突出幼兒自身的音樂經驗和基礎,并從激發幼兒的認知發展,幫助幼兒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構建一個科學的音樂學習框架。同時,在知識傳遞上,不能單純的以知識、技能、技巧為主,而是來啟發幼兒從中學習,探索和思考,尋找適宜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好的教學活動,無論是內容還是目標,都要從關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來尋找突破口,來將學習的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來決定學什么、怎么學。
(二)拋錨式教學法的應用
所謂拋錨式教學法,就是圍繞建構主義教學目標,從知識背景的搭建上,讓學生從中來感知,特別是對學習內容鑲嵌到課程環境中,讓學生從相互交流、探討中來發現、來體驗,來識別,最終達到理解、掌握的過程。建構主義與拋錨式教學法的應用,首先是強調了幼兒的個人經驗,其次是通過實景來拋出真實的問題,并以此來挖掘幼兒的學習潛力。任何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從真實的世界來構建相互關聯的知識情境,從而增強學習吸引力,幫助幼兒從中來形成概念,增進知識的理解。拋錨式教學法,就是通過真實問題情境的搭建,讓幼兒從音樂活動中來體驗現場實景,來感受新舊經驗的激蕩,來從中來構建新的認知。
(三)隨機進入式教學法的應用
有研究者發現,通常在研究和展示較為復雜的概念,或者說對于相互聯系的較為高級的知識問題時,如果能夠換一個視角來重新建構同一問題情境,將更有助于我們來表征事物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同樣,在幼兒園音樂教育實踐中,對于同一內容的教學,教師有必要在不同的時間段,安排不同的情境,分別著眼于問題的不同側面,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因此,隨機進入式教學是指學生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事實上,正是由于能夠隨機進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會更加全面,對一節課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隨機進入式教學還原了知識生產的多樣性和世界的復雜性,教學一般由呈現情境、隨機進入、思維發展訓練、協作學習四個環節組成。其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三、結語
幼兒園音樂教學是對音樂熱情激發的過程,音樂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件音樂作品都承載了與之相關聯的音樂文化與情感訴求。音樂教育同樣也是一種交往過程,音樂教育在師幼之間、幼兒之間形成良好的對話與交往,才讓音樂成為發現自我、體悟生命的重要方式。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聆聽、思考、體驗和表達,才是構成音樂教育的主體。建構主義教學活動設計關注兒童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要立足交互的動態過程,以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身份。在建構主義理念指引下的幼兒園音樂教學設計走進課堂,激勵幼兒個體在愉快的音樂學習氛圍中自我認同、自我超越,提升個體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榮.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中有效運用賞識教育的策略研究[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01):55-59.
[2]趙孟.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探討[J]. 黃河之聲,2016,(08):72-73.
【建構主義背景下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探析】相關文章:
• 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中的運用分析
• 民間舞融入中職幼兒教育專業舞蹈課程
• 幼兒園古詩詞誦讀教學之創新
• 民辦幼兒園發展困境及破解策略
• 幼兒園故事表演教學點滴談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
•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探究
• 瑞士幼兒園,小小聯合國
• 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研究
• 淺談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工作藝術
• 淺談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