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生活化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幼兒不同與成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它強調“以人為本”,更多地注重每個幼兒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愉悅、自信、有尊嚴感地成長與發展。它讓幼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認識自己的能力,愉快地進行創造、表現,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情感和體驗,發展自身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美術鑒賞力。
【關鍵詞】幼兒園 美術教育 發展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6;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12-01
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才能顯示成效。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情感和體驗,發展自身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美術鑒賞力。以下是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如何運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一、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要注重內容的生活化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為中心”也就是說要以兒童的生活開展兒童教育。《幼兒園教育綱要》也充分強調了注重生活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強調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強調各領域的教育與幼兒生活的聯系;強調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教育內容;強調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美術教學活動與幼兒生活體驗和生活實踐相互整合能突出孩子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展,是當代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向。
因此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應該以幼兒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內容生活化應是把幼兒美術的教育目標立足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繪畫經驗,習得必要的美術技能,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
“雨傘”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雨傘傘面上的美麗的圖案讓下雨天、大晴天的馬路上增添了一抹美麗的色彩給。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素材,因此我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小花傘》,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實踐經驗來裝飾“傘面”。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致都很高漲,都愿意加入到美術活動中,活動的效果也很好。我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傘的顏色、花紋等等,也體現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接著我向幼兒出示
課件,讓他們觀察了不同小花傘面上的美麗圖案,說一說有什么樣的花紋,為后面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注重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
讓生活化美術教育活動更生活化、直接化、靈活化、個性化,為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臺。整合利用社區、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美術教育,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為目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家園合作多方資源能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境作為實施幼兒美術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拓展相關經驗。
在一次“交通工具”為主題的活動中,我請家長一起參與進來幫助幼兒收集主題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還建議請家長帶幼兒到馬路邊上一起來認識汽車。這些教育措施使幼兒能夠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主題的內容,豐富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在作畫和手工制作《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過程中,孩子們也是非常樂于表現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馬路上一些路標的含義、一些汽車的名稱與特殊用途、司機和行人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所造成的危害、乘車安全的小常識……種種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里,拓寬幼兒的空間、時間、開發他們的大腦、手、口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
我們也非常注重鼓勵家長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美術創作環境,讓家長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為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臺,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
三、幼兒園的美術教育要注重“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認為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在幼兒美術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教學做合一”就要以“做”為中心,不能只是教師在講解,孩子在看,材料極其匱乏,這樣不能滿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的。在實踐中我采用組織以作為中心的美術集體教學活動和區角活動的方式來實現“教學做”合一。
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蟹殼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比如,在幼兒的美術區域活動中,我們提供的瓜果蔬菜印章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歡迎,激發了他們多種的自主創作:運用蘿卜、土豆、黃瓜等刻成的蔬菜印章制作了一張張美麗的桌布,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動室;還運用了各種種子進行拼貼畫;秋天的時候還讓幼兒收集葉子,與家長完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樹葉拼貼畫。班里我們開設“繪畫角” 、“展示區”、“美工創意區”等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各個空間進行自由地擺弄、創作與交流。這些美工區角的創設可以結合主題適當增減。
“美術園”則是作為一種長期的固定區角設在活動室里。投放在里面的材料有盒子、酸奶瓶等廢舊物品,豆類、果蔬、葉子等自然物,為幼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在游戲活動時間,我一般引導幼兒與同伴自主選擇各種生活物品,進行各具特色的創意制作。因為有了豐富的材料為基礎,幼兒的制作各顯特色。
美術教育生活化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幼兒不同與成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它強調“以人為本”,更多地注重每個幼兒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在生活中愉悅、自信、有尊嚴感地成長與發展。它讓幼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認識自己的能力,愉快地進行創造、表現,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回歸幼兒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研究和借鑒對于深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改革,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我將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繼續積極探索,努力把現代化幼兒教育事業推向新的水平。
【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發展與應用】相關文章:
• 背上書包陪女兒上幼兒園
•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幾點體會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
• 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效性研究
• 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 一個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札記
• 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策略研究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故事教學策略
• 幼兒教育游戲教學效益提高
• 別太在意孩子幼兒園吃飯情況
• 幼兒園美術教學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