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散文詩不僅能讓幼兒感受到優美的語言句式,還能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一、關注幼兒想象的過程;二、傳遞散文詩的意境美;三、有效互動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四、遷移散文詩活動經驗。
【關鍵詞】散文詩;想象;意境
幼兒園的散文詩是指兼有兒童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散文詩中孕育的優美意境,不僅能帶領幼兒進行生命深處的一場審美文化之旅,而且也能讓幼兒在過程中感受作品本身所傳達出來的真、善、美,體驗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3―6歲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平日生活中以具體想象思維為主,因而幼兒園的散文詩活動更適宜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呈現,讓幼兒在感受作品優美畫面的同時,體驗散文語句帶來的韻律和意境。
散文詩作品本身所蘊含的節奏、韻律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各種優美的語言句式,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那么實踐中,我們如何基于孩子的特點和興趣,組織、指導幼兒園的散文詩活動呢?筆者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一、關注幼兒想象的過程;二、傳遞散文詩的意境美;三、有效互動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四、遷移散文詩活動經驗。
一、關注幼兒想象的過程
散文詩更多強調幼兒對畫面意境、韻律方面的一種解讀、感悟。這不僅是它的特色,也是開展此類活動的一個難點。畫面美感、意境、韻律是屬于比較抽象的內容。3―6歲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兩者之間就天然形成了鴻溝,需要老師在活動中依據孩子的興趣、經驗,挑選出適宜的散文詩內容,幫助幼兒獲得美的體驗、享受。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文學素養要求,即使選取好了散文類作品,也要把握住散文詩閱讀“形散神不散”的原則,把握住散文詩的核心內容、閱讀價值,在傾聽與理解中形成文學想象,讓幼兒滿足于想象過程帶來的快感。
比如散文詩活動《勇氣》用勇氣作為一個線索,貫穿了整個活動。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孩子來說,散文詩的篇幅比較長。教師并沒有依葫蘆畫瓢似的從頭讀到尾,而是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擇了“花兒好看我不摘”“從頭再來”“黑暗中獨自睡覺”等幾個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畫面來進行解讀和感悟。通過一次次的感悟和體驗,孩子們對勇氣有了屬于自己的理解。此時勇氣不再停留于詩歌當中的形象,它更成為孩子們詩意創造的源泉。琪琪說說:“勇氣是摔倒了我不哭”;柔柔說:“勇氣是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天天說:“勇氣是說到做到……” 發散式、聯想式、情感式的想象過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孩子創設更多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
二、傳遞散文詩的意境美
散文詩會在作品中帶給幼兒強烈的美的感受、藝術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無論是敘事類散文還是抒情類散文,都依托于一定的情境,將散文中的內容交融在情境中,讓幼兒獲得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情感體驗。面對抽象、不可操作的情感,幼兒如何體驗、感知?意境式的體驗活動成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法。所謂意境式體驗活動,是指在散文詩活動中,通過反復觀察、實踐、活動,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養成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意境式?w驗活動就是讓幼兒直接參與體驗后獲得切身的感受,讓他們通過自主、自由、自發的體驗活動獲得對散文詩中真善美的感受,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抒情類散文詩《下雨》中,教師就播放了下雨的聲音和圖片,幼兒聆聽雨聲、觀看落雨的畫面后,在心中感受雨點因大小不同落下呈現的不同下雨的氛圍。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欲望,幼兒爭先表達出自己對雨的不同感受,西西說:“雨點是一個個落下的,在地上發出了好聽的聲音”;柔柔說:“小雨是淅淅瀝瀝、滴滴答答的”;悠悠說:“小雨會唱歌的,它把好聽的歌唱給小花聽,小花一高興就開花了……”幼兒在情境中不僅感受落雨的氛圍,并且在優美的語句中進一步體驗散文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音樂、環境、道具的一些應用能有效地創設出符合散文詩情感的一種基調,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散文詩中不同場景中落雨的畫面,而且也能透過這些畫面傳遞由下雨所帶來的一種意境美。
三、有效互動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們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散文詩中一些優美的意境、情感體驗就可以通過師幼、幼幼等互動來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比如在散文詩《花園里有什么》活動中,教師在游戲初期之間拋出問題:“你們覺得花園里會有什么?”。通過話題引入,引起參與活動幼兒的共鳴。當幼兒對散文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師又根據作品的句式結構提煉出了“看得到的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是什么”“真的看不到的是什么”四個關鍵問題,為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和感受作品意境提供了有效的鷹架支持。當然,師幼互動還要基于幼兒的現實經驗需要和發展來進行。比如幼兒朗誦完《花園里有什么》后,教師可以問:“小蟬睡覺時,是應該念響一點還是輕一點”,啟發幼兒自主感受,選擇適宜的語氣、語調來進行朗讀。當幼兒在朗讀過程中,突然忘記內容戛然而止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者肢體動作(比如用手做翻開泥土的動作)來啟發幼兒愉悅、流暢地進行情感體驗式的朗讀。關注幼兒現實需要和經驗的有效互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而且互動中也能增加彼此情感交流,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自然、和諧的閱讀環境。
四、遷移散文詩活動經驗
散文詩中蘊含著豐富、優美的辭藻,有著朗朗上口的韻律和節奏,十分適宜幼兒反復地進行朗誦和體驗。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在優美的
音樂伴奏中,引導幼兒帶有感情地來朗誦散文
繪本,并根據需要控制自己的聲音,提升朗誦技巧和文學素養,延伸散文
繪本活動的范圍、價值。
比如在抒情類散文繪本《春天》中,教師改變過去“自己讀,幼兒聽”的一言堂朗誦,采取多維的朗誦方式讓幼兒參與進來,既可以男女生分組,也可以小組分組、角色分組的形式來多層次地進行朗誦活動,提升活動的層次性、趣味性。活動結束后,還可以把這個活動作為生成性材料投入到閱讀區、表演區活動中,延伸活動范圍。比如表演區,孩子可以用肢體動作、音樂等素材來表演童話劇“春天”;閱讀區的孩子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來用繪本的形式創編散文詩“春天”。多維的體驗與感受,不僅讓幼兒在進一步的游戲中感受到美麗的畫面,獲得了一種美的享受,而且也在活動中發展了幼兒相互合作、創造性、發散性、不怕困難等學習品質,幫助幼兒更好、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整個散文詩所傳遞的更多意蘊。
【參考文獻】
[1]周兢 .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曹高慧 .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況:基于CLASS系統的研究視角[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3]劉暢 .兩種教育情境下的師幼互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例談幼兒園散文詩的優化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初探
• 淺談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 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 幼兒園綠色教育的實踐研究
• 如何培養幼兒園的語言表達你能力
• 多元智能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 幼兒園小班的趣味數學教學
• 幼兒園生成式教育活動探究
• 淺談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
• 有關幼兒園教職工配備調查
• 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 試論幼兒園如何搞好素質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