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 一、環境創設重“表”輕“內”
鏡頭一:新學期伊始,老師們又開始忙碌了起來,她們絞盡腦汁,采用上網、查閱雜志等多種途徑設計本班區域活動的主題與形式,力圖讓自己班級的區域環境新穎而亮麗。教師們不辭辛勞、加班加點,畫的畫、剪的剪,短短的兩周時間內,幼兒園區域環境煥然一新,外表別具匠心、色彩艷麗的區域設置的確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使他們忍不住走進去看一看、摸一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逐漸失去了對這些區域的興趣,開始“閑逛”或者“被迫”繼續在自己并不感興趣的區域活動。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不應是教師個人的主觀判斷、一廂情愿,而應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而教師則是環境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合者。
二、材料投放有“量”無“質”
鏡頭二:我園小班創設了“給動物寶寶喂飯”的區角游戲,教師投放了可愛的動物頭飾造型、碗勺和各種形狀的幾何形桌面積木。游戲中,幼兒用小勺將碗里的小積木按照每種動物的嘴巴形狀給動物寶寶喂食。幾次游戲后,孩子們就不愿意到這個區域活動了,教師問其原因,幼兒們紛紛表示:“我們不想玩這個了,真沒意思。”
材料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學具。幼兒就是在不斷地、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的。材料投放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什么樣的材料,就可引發相應的活動,達到相應的目標。可以說,材料是幼兒在區域中進行各類學習活動的有效載體。
三、幼兒游戲角色多“定”少“選”
鏡頭三:為迎接區半日活動開放,我園加強了幼兒區域活動的檢查指導。在接連的幾次檢查中,我們發現大班各個區域活動中的孩子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于是我們特意召開大班組會議。業務園長:“為什么每次去你們班都發現各個區角里的角色都是同一批孩子?”師1:“我們的孩子玩哪些區角都是我們指定的,這也是為了在開放那天不出紕漏。”業務園長:“為什么要指定?區域活動應讓幼兒自主選擇。”師2:“唉,有些孩子不適合玩那些操作性強的游戲,只能在閱讀區看看書,做些機械的事情。如果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我們怕孩子們玩不好。”業務園長:“你們怎么知道的?有沒有讓孩子嘗試過?”教師們搖搖頭。區域活動的立足點應是“開放”,前提應是“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孩子應是活動的主人,可以按自己的興趣自由地在各個區域中活動,教師的角色只能是孩子活動的伙伴和引導者。如果為了圖省事,怕出紕漏,為了在領導們觀摩活動時體現出幼兒的活動水平而刻意地指定幼兒日復一日地重復同一游戲角色,這是多么荒謬的一件事。
四、開展活動時,教師常“等”偶“引”
鏡頭四: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之中,而有的教師只是看著幼兒在安靜地擺弄物品,做一個冷眼的旁觀者;有的教師看起來很忙,像花蝴蝶一般在各個區域中川流不息,所充當的角色卻是“知識的傳授者,紀律的維持者,矛盾的調解者”,東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有的教師們則簇擁在一旁談笑風生,毫不理會幼兒的活動;有的則干脆離開活動場所,自己準備起其他教具來。
在某些教師看來,區域活動僅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同晨鍛、上課一樣的一個環節,教師創設了活動的環境、提供了活動的材料即可,至于怎么玩、玩得怎么樣那是孩子的事。殊不知教師的指導在幼兒與區域材料的互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幼兒區域活動的質量。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應是時間的等候者,而應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應不斷在各個區間來回觀察,或參與游戲,或通過提問、提建議,根據情景增加或刪去材料,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及使用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真正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丁崗鎮中心幼兒園)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誤區舉例談】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點滴
• 中職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策略
• 幼兒園常規教育要張弛有度
•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論文(4篇)
• 淺議幼兒園活動區域的創設
• 幼兒園快速閱讀的創造性運用
• 職業中專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
• 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幸福地成長
• 幼兒園和諧教育體系解構研究
• 如何開展幼兒園舞蹈教學
• 農村新建幼兒園保育工作調查研究
• 幼兒教育管理的不足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