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研究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刻骨゛銘X1n╮
摘要:本研究以寧夏南部山區S園為對象,調查分析了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的師資現狀。研究發現S園師資存在性別、年齡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專業對口率低,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專業發展水平低等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結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研究者提出了關于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的改革對策,包括加大經費投入,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加強管理,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等方面。
關鍵詞: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
師資是教育質量的根本,也是目前我國民辦幼兒園發展的“軟肋”。提高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就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已成為影響民辦幼兒園發展的重要因素。
寧夏南部山區地處偏遠,屬回族聚居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本研究以寧夏南部山區民辦幼兒園為對象,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提出改革的對策。
S園地處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原州區,是一所城鎮民辦幼兒園。幼兒園辦學場所為民房改建,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在園幼兒165名,教師9名,后勤人員3名。2013年10月,在寧夏教育廳高校科學研究項目基金的資助下,課題組對S園進行了實地調查,內容包括師資隊伍基本結構、教師專業發展狀況等方面。調查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1性別、年齡結構不合理
在性別結構方面,S園9名教師,包括園長在內,全部為女性。幼兒教育中女性雖然有其自身的優勢,但嚴重的性別比例失衡,男性教育影響的缺失,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關專家認為,幼兒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一個人的智力開發、性格養成、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全方位的教育。男女教師比例適當的教育環境,不但可以增加幼兒園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激活思維,增強其分辨事物的能力,培養其堅強果敢的意志,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在訪談中,S園園長也表現出了自己的無奈:“從我當園長到現在,還沒招聘到過男老師。幼兒園工資低,對男孩子沒有吸引力,學幼兒教育的男生本來就少,畢業后很多也不會到幼兒園來工作。”(S園園長訪談記錄)
在年齡結構方面,S園25歲以上的教師只有1名,年輕教師占據主體。這支由年輕女性為主體的教師隊伍朝氣十足、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是幼教事業的新鮮血液,具有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但研究者也提出:“以年輕女性為主體的教師隊伍,會體現出易受暗示、處事情感化、喜歡浪漫等群體特點,責任感相對較差,這直接導致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低下,以上這些均向管理者提出了‘柔性’管理的要求。”與年齡結構直接相關,S園9名教師,除園長外,其他8名教師從教時間都不足5年,教師隊伍的整體教育教學經驗嚴重缺乏。
2學歷層次、專業對口率低
在學歷結構上,S園9名教師專科學歷1名,中專學歷5名,高中及以下學歷3名,整體學歷水平過低。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持有者在相關專業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這也直接影響著其就職后專業發展的過程。因此,很多國家也將學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國在1993年《教師法》中明確規定:“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而實際上,在中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專科及以下學歷也已很難滿足幼兒教育對教師學歷水平的要求。
在專業對口率上,包括園長在內,S園僅有3名教師是幼兒教育專業畢業。幼兒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教師沒有專業教育背景,往往更容易出現違背教育規律、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近些年來,我國專科和中專幼兒教育專業招生數量不斷萎縮,且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不足,導致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混雜、對口率低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影響著教師隊伍整體的專業化進程,同時也嚴重制約著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3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
通過對S園教師流動情況的統計,研究者發現,S園近兩年的流動率為44%,近三年的流動率為67%。師資隊伍不穩定,教師流動性大,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已成為目前制約我國民辦幼兒園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擁有一支穩定、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又是創造高質量有特色幼兒園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證。在訪談中,S園園長在談及教師流動問題時也表現出了自己的擔憂:“現在我們這樣的民辦幼兒園,能提供給老師的條件非常有限,很多老師都是有‘走心’無‘留心’。學歷高的老師,有經驗的老師很難留得住。現在家長對幼兒園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辦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S園園長訪談記錄)
4專業發展水平低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是指其在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達到的程度。對S園的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積極性不高,職業認同感低。在問卷調查中,對“你平時是否閱讀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一題,6名(占67%)教師選擇了“很少”。另外在問及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時,被訪談的5名教師都未表達出清晰的認識,對職業的認同感普遍較低。教師M:“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煩心的事,工作很累,工資又低。要不是因為目前沒有合適的工作,我早就不干了。”(S園教師訪談記錄)
二是教師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能力素養,難以滿足教育教學要求。在問卷調查中,對“你認為幼兒園教育中最主要的目標是什么?”一題,選擇“知識目標”的教師占到了67%。在訪談中大班帶班教師J說道:“我現在就開始教拼音、認漢字了。雖然一些孩子(學習)有困難,但是家長高興,要不然,他們會說我們只哄著孩子玩了,什么都不教。”(S園教師訪談記錄)
另外,由于學歷水平的“先天不足”,加之在職培訓學習機會少(78%的教師進入幼兒園后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培訓或進修),教師專業知識,尤其是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學科知識素養低。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研究者發現,S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缺乏反思能力,教學方法簡單,教學過程中“書本化”“小學化”傾向嚴重。 二、影響因素1經費問題
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工資待遇低是影響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民族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地方財政用于支持民辦教育的資金非常有限,近幾年隨著民辦幼兒園數量的快速增長,每所幼兒園能夠得到的政府投入也是越來越少。另外民辦幼兒園多屬于自負盈虧,辦園者會考慮到成本核算,用于改善教師待遇的資金投入也就不夠多。以S園為例,2012年用于教師工資和福利的支出為118萬,占當年經費總支出的43%,教師的月平均工資為900元左右。
2管理問題
自2010年以來,學前教育雖然得到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但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仍然處于“邊緣化”的境地。
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普遍重視程度不夠:有的缺乏全局觀念,對民辦幼兒園過問較少,甚至聽之任之;有的把關不嚴,只考慮民辦幼兒園短期生存,而未考慮民辦幼兒園的長期效應;有的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失控等,這都使得民辦幼兒園基本上處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盲區。
在本項目研究中,從研究者對寧夏南部山區各市縣教育主管部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地方政府針對民辦幼兒園管理沒有出臺過任何專門的文件。而近兩年出臺的有關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進修學習及對幼兒園進行年度考核、專項撥款等方面的文件也都主要是針對公辦幼兒園。
另外在民辦幼兒園內部管理方面,很多園長都是憑經驗辦學,缺乏科學管理的知識和能力,沒有對幼兒園發展的長遠規劃,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特色。甚至一些園長由于自身對幼兒教育認識上的偏差,在管理和教育活動中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對策思考1加大經費投入,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
民族貧困地區由于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低收入群體大,在一定時期內,民辦幼兒園尤其是小規模園將是學前教育辦學的主體。地方政府應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在經費投入上要有單獨預算或專項資金。同時應出臺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特殊政策”,對工作時間達到兩年以上的教師給予工資補貼,并按在園工齡逐年增加。應讓其享受與公辦幼兒園教師同等的一些福利待遇,包括為教師交納“五險一金”、進行職稱評定等。另外,在幼兒園層面,辦園者應從長遠考慮,努力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給予優秀教師有效的獎勵,力求“待遇留人”。
2加強管理,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一方面,在政府層面,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嚴守辦園資格審核,保障并逐漸提高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水平。同時應建立和完善教師在進修學習、職稱評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在發展途徑上,一是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補充、更新其專業知識;二是搭建優質公辦幼兒園對民辦幼兒園的幫扶關系,積極開展教師觀摩學習、指導培訓、“一對一”幫扶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在幼兒園層面,園長或辦園者要充分認識到教師專業成長對幼兒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通過開展教學研究、教學評比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王娜.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失衡的社會學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12.
張晨.民辦幼兒園師資管理問題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35.
黃俊.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9.
【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 “武”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園管理
•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特色課程
• 幼兒節約意識和行為養成教育的對策
• 巧妙利用鄉土資源優化幼兒園活動
• 幼兒園角色區域游戲活動指導策略
• 如何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呼喚男教師
• 幼兒園如何進行教學管理
• 談幼兒園德育管理
• 民間兒童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
•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