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的心理契約是幼兒園與教師之間對權利、義務的主觀期望與承諾,包含良好的工作環境、任務與職業取向的吻合、安全與歸屬感、報酬、價值認同、培訓與發展的機會和晉升等七個方面的內容,具有隱藏性、模糊性和雙向建構性的特點。良好的心理契約能在激發教師自我實現、促進教師職業認同、幫助教師產生專業自我意識、克服職業倦怠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構建良好心理契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幼兒園要加強柔性管理,幫助教師制訂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環境支持等;幼兒園教師要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提高自身組織承諾。
【關鍵詞】心理契約;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2)07/08-0033-05
自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提出“教師專業化”的概念之后,世界各國對于教師的專業化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問題自然也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是幼兒園教師通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的不斷主動學習逐漸成為一名專業幼兒園教師的過程。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是幼兒園教師專業化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再優良的外部環境也需要通過心理因素才能發揮作用。幼兒園與教師雙方的心理感知、責任與期望是影響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的重要心理因素。組織心理學認為,心理感知、責任與期望等心理因素是個體與組織之間的一種“心理契約”。良好的心理契約能從組織心理層面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如何構建良好的心理契約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心理契約概述
(一)心理契約的定義
心理契約這一概念是由組織心理學家阿吉里斯于1960年提出的。阿吉里斯提出,在員工與組織的相互關系中,除了正式的雇傭契約規定的內容之外,還存在著隱含的、未公開說明的相互期望,這種相互期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態度和行為。〔1〕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施恩將心理契約定義為“員工與組織之間對彼此的權利、義務所懷有的主觀的、非書面形式表達的期望和承諾”。〔2〕它雖然不是一種有形的契約,但可以發揮有形契約的作用。幼兒園的心理契約,是指幼兒園與教師之間對權利、義務的主觀期望與承諾。
(二)心理契約的內容和循環階段
心理契約一般包含七個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環境、任務與職業取向的吻合、安全與歸屬感、報酬、價值認同、培訓與發展的機會和晉升。心理契約的主要表現是教師在幼兒園中的心理狀態,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是幼兒園心理契約管理的重點和關鍵。心理契約具有循環發展的特點,其循環被稱為EAR循環,指心理契約建立(Establishing,簡稱E階段)、調整(Adjusting,簡稱A階段)和實現(Realization,簡稱R階段)的過程。〔3〕 在E階段,幼兒園要了解教師的期望,并讓教師也了解幼兒園的現狀以及未來幾年的發展狀況,從而幫助其建立一個合理預期,促使其為達到預期而努力工作。心理契約建立在對幼兒園未來預測的基礎之上,當現實與預測之間出現偏差時,調整不可避免。A階段就是心理契約的調整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園應及時與教師溝通,根據新情況,引導教師進行調整。在R階段,幼兒園應及時考察教師合理期望的實現程度,例如,關注工作環境是否如所希望的那樣變好了,是否接受了應有的培訓,職務變動了嗎,薪水提高了嗎,期望尚未實現是因為能力有限還是幼兒園方面工作不到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找到答案以后,幼兒園心理契約就將進入新的EAR循環。
(三)心理契約的特點
1.隱藏性
心理契約不是正式的文字記錄,而是以心理期望和感知的形式隱藏在契約雙方的心里的,它需要契約雙方去理解、估測和滿足。〔4〕由于教師對于自身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見解,并帶有一種情感性,這種心理特點往往會造成教師的心理契約與幼兒園理解上的不一致,這就需要幼兒園及時和不斷地與教師溝通。以剛入職的幼兒園教師為例,他們往往懷揣著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對薪資待遇有一定的期望,希望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等,而園方對新教師在工作職責、專業化發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望。這些期望和要求因為具有一定的隱藏性而無法以文字契約形式一一展現,因此,幼兒園和教師雙方必須開誠布公地溝通才能了解這些期望和要求。
2.模糊性
心理契約是雙方內心對對方的期望和感知,它會隨著人際關系、組織政策、領導變更、個體心態等變化而變化,因此心理契約的外延和內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滿懷激情和期望的新教師工作一段時間后往往會被常規、繁瑣的工作“消磨”熱情,會對實際工作能否實現自我價值等產生懷疑,以前建立的心理契約也會因此受到沖擊。
3.雙向建構性
心理契約是幼兒園與教師之間建立的一種自主、平等、雙向交互性的聯系,具有雙向建構性。〔5〕它既包括教師對自己在幼兒園中的權利、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期望和感知,也包括幼兒園對教師在承諾、忠誠、責任等方面的期望和感知。心理契約雙方只有積極交流、溝通,才能使幼兒園及教師雙向的期望和感知日趨一致。
二、良好的心理契約對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
(一)良好的心理契約是幼兒園教師獲得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要求
根據需要層次理論,高級需要只有在低級需要得以滿足的基礎上才會產生。〔6〕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來自于幼兒園教師尋求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這種需要建立在教師的工作、生活等基本需要得以滿足的基礎之上。目前,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的狀態是疲于應付各種任務而無暇顧及自身發展。一位幼兒園教師(女,30歲,教齡9年)在訪談中這樣說道:“我們太忙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組織活動、布置環境、完成文案工作、和家長溝通等,根本沒有剩余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培訓,園長又要求必須去,沒辦法只好走走過場,幾乎沒什么收獲。”可以說,如果幼兒園沒有設身處地地為教師考慮,只是一味地給他們布置超負荷的任務,容易導致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和職業倦怠,從而不利于良好心理契約的構建,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良好心理契約的構建是幼兒園與教師彼此信任、相互溝通的結果,是教師獲得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要求。
【心理契約與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探析
• 幼兒園中保育員管理策略
•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 幼兒園利用民間游戲初探
• 幼兒園實施的生態環境教育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技巧
• 音樂教學視角中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區域活動初探
• 美國幼兒園給家長的備忘錄
• 論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 淺談如何構建幼兒園學習型組織
• 幼兒園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