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學在兒童學習生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它對兒童認知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什么途徑不斷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促進兒童更加適應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提高其學習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 途徑
前言: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它對兒童人格的形成、認知能力的培養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教學規劃,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是幼兒園教育的應有之義。
一、幼兒園教學的特征
幼兒園教育需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同狀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技巧,不斷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幼兒園教學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狀況決定了,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不可能僅僅依賴日常的教學活動完成,它需要兒童在學習生活的時間過程中不斷加以學習和成長。即使是關于認知方面的學習,也只有緊密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才能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因此幼兒園教學活動具有濃厚的實踐性特征。
幼兒園教學具有游戲化傾向。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基本活動,也是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不僅構成了兒童基本的活動形式,也構成了兒童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兒童由于認知能力的缺陷,無法快速接受全新的、陌生的知識內容,只有通過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慢慢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學具有潛在性。幼兒園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由于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幼兒園教學的目的和計劃并不能直接被兒童所了解和接受,只能通過教師的教學、游戲等活動間接地對兒童產生影響,幼兒園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提高幼兒園教學的具體途徑
1.教學前的準備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的應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每個兒童的學習接受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因此,在設計課程時要根據實際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兒童的生理心理技能發育不健全,無法長期集中注意力在目標物上,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學習能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的長短。同時,兒童的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形象鮮明、生動活潑的內容往往更能激發兒童的學習和記憶興趣,因此對幼兒園教育一定要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活動內容一定要鮮明生動、形象直觀,便于兒童的學習與記憶[1]。
2.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實現。由于兒童生理心理發育不健全,其認知能力較弱,如果在幼兒園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往往會壓抑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不利于兒童今后的
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兒童對教學的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保證兒童集中足夠的注意力,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對興趣的培養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兒童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難度適中,能夠為大多數兒童所喜聞樂見,并且采用兒童所熟悉的內容。幼兒園兒童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都十分缺乏,他們不能對各種不同的事物經行合理的歸納、分析,直接的刺激是兒童學習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對兒童的教育內容,一定要采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由個別到一般,引導兒童進行學習思考。同時,教師要加強引導,借助兒童原有的經驗知識對要學習的新的內容進行重新的建構,引導兒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知識,構建教學的連續性,實現教學的有效性目標。讓兒童有參與活動的興趣,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2]。
3.加強師生互動
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過程。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程度不同,學習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兒童的學習進度狀況,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改正,避免機械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對兒童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主動提問,對兒童積極進行鼓勵和表揚,增強兒童的自信心,不斷引導兒童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4.對教學活動的反思與改進
教學反思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學反思能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教學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教師了解自身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斷改進教學,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通過反思發現新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3]。
三、幼兒園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分離焦慮
幼兒園對于兒童是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在這個環境里兒童遠離了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父母的照顧,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兒童有可能出現哭鬧不止、不愿意學習等問題。家長要應當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并且主動準時接孩子回家。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依舊存在,幼兒園老師和別的小朋友小都愿意和他玩時,分離焦慮就會消失。
2.不愿意表達
有些兒童在幼兒園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意愿或者想法,這是一種心理抗拒和自卑的表現。教師一定要多和兒童一起玩耍,增加雙方的信任度,讓兒童愿意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愿望。同時,對于兒童表達的意愿和想法,教師應當立即作出合理的回應,并給予其表揚和鼓勵。
3.兒童間的摩擦
兒童的交際能力還很稚嫩,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教師要及時要加強對兒童的溝通和引導,讓兒童了解和掌握應對摩擦的處理方式,幫助兒童快速促進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關系和諧,兒童才能有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去,它是兒童學習的重要保障。
結論:
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目標,只有教師更多地融入到兒童學生中去,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合理組織日常的教學活動,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滿足兒童幼兒園學前教育的需要,實現幼兒園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陸娟娟.談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269-270.
[2]鄭三元.兒童與知識――一個值得反思的幼兒園教學哲學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7,10:20-25.
[3]肖奕揚.幼兒園教師教學情境創設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提高幼兒園教學的途徑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方法
• 幼兒園教師應該有倫理底線意識
• 淺論幼兒園后勤管理
• 幼兒園保育質量評估標準綜述
• 幼兒園區域活動探析
•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園音樂教學有效途徑
• 談教育信息化之幼兒園教學
• 老牌幼兒園的發展新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培養
• 新農村幼兒園家園溝通的分層策略
• 配合幼兒園,做好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