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幼兒園少數民族幼兒“雙語”教學中,把握幼兒學習語言的主體作用,培養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重點,創設漢語學習的環境氛圍,關注幼兒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情感產生于認識過程,而積極豐富的情感又能促進認識過程,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幼兒語言發展形成中,環境直接影響著語言的發展,所以“雙語”教學中把握情感因素、進行情景創設是提高教學效率不可忽視的手段。
一、創設說話的情景,活動內容安排注重應用價值
生活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源泉,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為其創設說話的情景,在設計活動內容時考慮到園內外可利用資源,選擇幼兒感興趣,貼近生活,既能促進其身心發展,又能突出本土特點及民族多元文化的素材。如愛吃的“蔬菜、水果、食物”及身邊的“農作物、花草樹木”說出名稱、顏色、味道、形狀,并由詞導入短句練習;“我的五官” “人的穿戴”說出名稱、顏色并導入短句練習;“家用電器” “交通工具” “自然現象” “社會公德、文明禮貌” “國情教育” “民俗風情”“安全、環保、環境”等題材,滲透《幼兒園指導綱要》及《新疆雙語指導綱要》五大領域整合教育觀,把握好如何滿是童心、童趣,活動中處理好幼兒的認知領域及素材的應用價值,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直接體驗。游戲發展中經教師引導認識記憶“漢語”詞句后,給幼兒時間去交流、發現、尋找看、聽、想、說的空間,讓其理解語言的實際意義,滿足他們說的需要,讓兒童在與同伴和教師的相互作用中主動獲得語言發展。“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師幼間形成了一種融洽、理解、關愛的氛圍,時刻關注幼兒的認知體驗和情感能力,才能讓孩子在心理上接納教師,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積極的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調動孩子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
二、把握五大領域培養目標,關注認知活動
幼兒語言的形成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中慢慢發展起來的,在教學中關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及五大領域培養目標,選擇幼兒既感興趣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內容,注重各領域的相互滲透與全面性,在了解幼兒認知結構的前提下,確定教學目標,兼顧幼兒的知識面、情感與態度、能力的體現。選擇教學活動方法,使其樂意傾聽學習漢語詞語,學會句子表達,做到隨學隨用,體驗到學習漢語的樂趣,并愿意在相關情景中運用。
豐富多彩的生活充實了幼兒說話的內容,又為他們創設了說話的情景,教師應注意挖掘幼兒全部生活中的素材,在認知活動中,誘發處理好多種感官的參與。內容的安排上,重視幼兒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與精神世界。從幼兒對科學、社會認知活動、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的體會中融入語言教育,豐富詞匯量,體驗語言詞匯的表達,為其創造在集體中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想、所感大膽說出來,體驗與各族小朋友一起學習、合作、共處、共存的重要與樂趣。
上課語言方面,要力求生動、有趣、賦予激情與角色變化,游戲情景中教師以兒化游戲的口吻與兒童交往,要善于利用表情、眼神、手勢、肢體動作等非語言因素的感染力帶動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營造濃烈的課堂氣氛,從而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善于利用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不斷調整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其在交往中積累表達經驗、感知語言、理解語言、應用語言,培養口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從認知情景游戲中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得到最好的教學效益。
三、創設漢語學習情境的途徑
(一)利用教室環境,創設應用語言的情境
在教室里開辟“新聞欄”及墻面布置,營造環境和教學相和諧的氛圍。在“新聞欄”中,把孩子們特別關注的重大新聞及時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去關注,去了解。如對于了解“福娃”的來源及“奧運五環”的對應關系,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教學中引入國情教育,進一步了解北京奧運會,五個福娃的不同顏色,名字連起來是北京歡迎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報紙、雜志、網上搜集有關“奧運”的圖片、文字新聞、漫畫等,進行環境墻面布置,讓幼兒知道一些奧運體育運動項目的標記,奧運獎牌獲得率等,在談話教學活動中孩子們暢所欲言,在與同伴交往中語言表達得到發展。
(二)利用教學素材,創設語言交往語感情境
教育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情感的教學素材,如挖掘《幼兒園指導綱要》五大領域中的認知素材,重視幼兒在真實豐富的游戲情景中學習語言,如娃娃之家、蔬菜水果之家、公共汽車、馬路、醫院、超市、小餐廳、圖書角、種植角、數學角、養殖角等游戲區角的開放,促進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增進了他們語言思維的發展,在活動中調動教育智慧給予鼓舞,讓幼兒情緒振奮,讓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三)利用親身體驗,創設語感情境
教學中由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到為幼兒創設情景,重在關注幼兒的親身體驗,語言的學習和經驗的應用,要滿足他們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如“認識蔬菜”在創設情景游戲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幼兒參與其中,培養動手能力。他們在角色中由認識“蔬菜―買菜―洗菜―吃菜”的過程中,多種感官的參與,感知語言、應用語言,此時教師發揮多元機智,多角度創設情景,隨時準備應付來自幼兒的“突發事件”,孩子們非常投入并通過親身體驗,通過語言的使用,獲得實際的言語交往。
四、體驗成功情感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幼兒實際,注意教學內容層次的設置,讓幼兒體驗角色、體驗經歷、體驗情感,滿足他們的探究興趣,求知欲望,使內容適應幼兒的智能發展。教學活動中,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兒一起探究,給予情感支持,尊重幼兒探究需要,把握幼兒情感因素,以情施教,教師要有美好的情感和飽滿的熱情,通過自己的榜樣行為去感染孩子,打開幼兒學習漢語的情感大門,在教學提問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一些較容易的問題讓能力稍差的幼兒來回答,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誘發出他們對教學活動內容的情感動力。并且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能取得活動中的“成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探尋多元教學模式的“新、活、寬。”
【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的雙語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題研究的常態化策略
• 幼兒園課程中的兒童文化品性
• 淺析華德福幼兒園的自然教育
• 加快清理無證幼兒園優化學前教育環境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
• 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保教結合
• 幼兒園多元化音樂課堂教學探究
• 幼兒園益智區材料投放策略
• 幼兒園教學中閱讀興趣培養研究
• 論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
• 幼兒園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