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本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也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基于“五行”整體的思考,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第一中心幼兒園提出了“五行管理”“五行課程”“五行環境”“五行教師”“五行園所”,依據“五行平衡和諧發展”的思想,秉承生活性、傳承性、融合性、共生性、開放性的特征,讓“小小幼兒園,綻放大光彩”。
五行管理――聚攏人心謀幸福
“五行管理”中的“行”,更多的表達是行動路徑和教育方法,“五”則指人、事、物、景、情等五個元素。自然的發展是有序的、協調的、和諧的,所以人的發展也應該是有序的、自然的、和諧的。“五行”恰恰是天地萬物各行其道的規律觀,教育的作用是促進人的發展,只有按照人的認知和發展規律施行適合的教育,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狀態。
作為一名管理者,筆者在內心一直期盼:幼兒在一起玩耍是快樂的,教師在一起共事是幸福的,家長與幼兒園的合作是愉快的,幼兒園與社會間的聯系是和諧的。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只有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管理理念,才能使幼兒園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自由呼吸的教育。
五行課程――一切元素皆課程
孩子所到之處,一切元素皆課程。生活活動課程,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營地,是能力培養的根基;區域活動課程,使孩子們在游戲中與同伴交流,強化特定反應和內心感受;集體教育活動課程,使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彼此照應,能夠與人合作;戶外活動課程,是空間的拓展延伸,更是家長親子的共育平臺;社會實踐課程,重實踐、輕理論,重參與、輕旁觀,重體驗、輕傳授,實踐出真知。在幼兒課程中,幼兒園提出了適應孩子發展的五段式教學法,即導入、感知、探索、表現、回顧,五段式循環上升,和諧有序,自然平衡,使孩子們獲得健康、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五行環境――潛移默化育全人
幼兒園環境的和諧之美是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外顯的物質環境和內隱的心理環境,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讓每一處擺設有寓意,讓每一個細節都能實現環境育人、隱性育人。五行環境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環境。金――心理環境,是物質環境創建的根本訴求;木――班級區域環境,孩子可以盡情地感知、體驗、成長;水――項目環境,讓孩子們在項目活動中因人而異,各取所需;火――公共環境,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生活化、情境化、主題化的多功能空間;土――園所環境,自然的、生態的、凸顯互動和文化內涵的環境,滋潤師幼身心,促其共同發展。這五種環境,讓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全方面育人,育人于無形。
五行教師――爭當幼教多面手
幼兒園根據教師的專業優勢、個性特長,組成不同的社團,搭建展示的平臺,實現各自的愿景。通過自我反思、資源共享、交流督促等方式,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為每一位勤奮向上的教師提供機會,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進取。以“共同愿景”“規劃導航”“活動跟進”“多維評價”和“反思提升”五行培養策略,激發教師的潛質,激活教師的生長性,同時激勵教師:“愛崗敬業我能行”“園本教研我能行”“運動健康我能行”“才藝展示我能行”“家園共建我能行”。為了讓教職員工真正能“行”,幼兒園采取壓擔子、搭臺子、獎本子的方式,使教師成長、成才。每一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做最好的自己,幼兒園才會是一個和諧的樂園、向上的學園、溫馨的家園。
五行園所――漫潤文化共傳承
“五行”也指人的五種德行:仁、義、禮、智、信。這“五行”貫穿在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也是中國價值體系核心的因素。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倡導:“作為教師,我們要眼中有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信仰孩子,變成孩子,我們才可以教好孩子。”多年來,這句話一直啟發著筆者的思考。幼兒園必須從孩子的天性出發,尊重孩子的選擇,把每一個小朋友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為此,幼兒園構建“五行園所”聯系模式,創設了家長講堂、家長沙龍、義工義教、參與體驗、家園共評等五種共育方式,尋求育兒新智慧,探索家園新合作。
“五行”教育突出以幼兒的發展需求為本,做到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改在真處,演繹著“人、事、物、景、情”的和諧,詮釋著“和睦童心,和諧發展”的精彩。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第一中心幼兒園)
【依托“五行”教育,綻放幼兒園光彩】相關文章:
• 幼兒園室內運動區資源的實施策略
• 加強幼兒園后勤管理的思考
• 幼兒園智力游戲設計指南(續)
• 淺析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
• 呼喚幼兒園早日納入義務教育
• 幼兒園“三位一體”的班級管理模式
• 找準幼兒園發展的關鍵詞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戲劇教育初探
• 幼兒園社會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
• 幼兒園新教師的專業化培訓
• 比利時的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電子游戲戶外化”的創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