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討論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幼兒園的狀況,其中包括幼兒園主體、教師與家長,三個大方面。通過討論,意識到互聯網已經在悄然無息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與幼兒園的結合是勢在必行的大趨勢。順應時代的變化,利用好互聯網,給幼兒園打上一針強心針。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園;家長;教師;幼兒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生活與互聯網密不可分。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特別是幼兒園,如果缺乏與互聯網的互聯互通,發展不能與其緊密關聯的話,很快就會被時代踢出局。
與傳統觀念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選擇了私立幼兒園、早教機構等。市面上也出現了迎合不同家長口味的,如雙語幼兒園、
音樂特色幼兒園、美術特色幼兒園等。其吸引力在于大膽地管理、新穎的教學手段。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享受線上教學;一對一具有個性化定制的課程;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的特色化課程等。在私立幼兒園、早教機構中也不乏高學歷、經驗豐富的教師,甚至還有在一般幼兒園少見的“海歸”教師。與此同時,幼兒園雖然沒有被納入義務制教育中,但是依然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那么,公立幼兒園的優勢在哪?在于它有更科學、正統的育兒理念,安全的教養環境,長期的口碑,可信任的師資力量等等。但是這些并不顯性,此時,我們就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將其公布告示。當然,互聯網的用處遠不及這些。接下來,我們就從幼兒園、教師、家長等方面分別闡述其用處以及如何更好地與幼兒園大環境相結合。
一、互聯網與幼兒園
(一)公立幼兒園相對于私人幼兒園來說市場思維不足、難以充分發揮自主性、抓不住用戶痛點
公立幼兒園由于受到教材、課改的影響,課程實施是有許多局限性的。如在既定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個人資源發現了一些先進的國外成熟有趣的課程,想搬到課堂中,這是不被允許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在校園平臺上公布這些課程,讓家長自主選擇。
公立幼兒園有豐富的資源庫,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幼兒課程、教育理念等,也有能力去判定資源的適切性。雖然現在家長都能通過互聯網看到形形色色的教育資源,但是這些都是沒有經過篩選加工的,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嗎?家長也是迷茫的。早教機構、私立幼兒園也有資源,可是他們也是有相應商業需求的。公辦幼兒園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對這些零零散散的資源進行整合公布,讓家長能安心地選擇。
(二)在全民上網的時代,幼兒園管理也可以完全線上操作
如幼兒的學籍管理,教師的人員管理,后勤出納的管理等等,都能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既節約了紙質成本,也節約了時間。發布幼兒園告知等,設立園長信箱等。
(三)幼兒園之間缺乏交流
通過互聯網平臺,每個幼兒園將其的特色、亮點公布,增強了同行之間的相互學習,也能避免同類幼兒園走彎路,如教育教學的
課件資源,特色活動的視頻等等。幼兒教師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需要保證每天6小時進班。外出學習的機會其實很少,通過互聯網就能讓教師“足不出戶”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四)通過校園公眾號,遠方可以第一時間公布各項活動信息
如尚東之星幼兒園,在成立校園微信公眾號后,發布了許多幼兒園的精彩活動,“萬圣節討糖”“看望孤老”等等,活動可能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參與,但是通過微信公眾號讓所有家長都能看到。
二、教師與互聯網
(一)在教育教學方面,教師離不開互聯網
在設計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還需要想方設法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3至6歲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3歲平均集中注意力時間約為9分鐘,4歲平均約為12分鐘,5歲平均約為14分鐘。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持續太久,也很容易被轉移開來。此外,孩子本身的個性特質、活動環境的安排,及活動內容的有趣性,都是影響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活動開始,幼兒園教師很喜歡播放一段視頻、一首歌曲等,來吸引孩子。比如,在小班美術活動《春雨》中,教師播放萬物生長的視頻,讓孩子有更直觀的體驗,為后面的操作環節做鋪墊。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播放淅淅瀝瀝的下雨聲,營造出下雨的氛圍。這個活動,幼兒都能投入其中,感覺真的在下雨,十分有趣。在《香噴噴的飯》活動中,教師通過真實做飯的場景,讓幼兒接觸到平時接觸不到的經驗,推進了活動的開展。當然這些視頻、
音樂都需要教師去互聯網上收集。
玩教具的制作一直是困擾幼兒教師的一個大問題,由于年齡的特點,幼兒需要更多的環境刺激,有趣的活動情景,好玩適宜的操作材料。教師為了促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動手動腦,更好地與材料互動,可謂煞費苦心。可是玩教具的制作,費時費力,教師需要設計、試課,在試課后加以調整,一次、兩次、三次……多次后才可能達成所期望的效果。但是,如果利用網絡
課件,我們可以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如在美術活動《小鳥飛來了》中,教師出示了白鳥圖片,并且觸碰每張圖片都能發出小鳥的叫聲,有趣的聲音鼓勵幼兒作畫并上來操作,幼兒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幼兒創作的作品也變得更加豐滿。
互聯網資源使活動變得更加有趣豐富的同時,也增強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傳統的教學主要是教師操作,但是通過網絡課件以及配套設施設備,幼兒都能上來操作點擊。
(二)與家長實施有效的溝通
家園合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教師一般通過組織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沙龍、辨析會、家園聯系欄等方式實現與家長的溝通。可是集體性的家長會一個學期開辦的次數不多,家園聯系欄只起單向公示的作用,沒有互動。像我們幼兒園,家長不進園接送,設立在教室門口的家園聯系欄更是形同虛設。現在,通過互聯網,教師和家長能建立微信、qq家長群,實現有效的實時互動。第一時間發布幼兒的動態,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干了什么、學了什么、玩了什么。針對某個問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解答,也可以以點帶面地引起全班幼兒家長的共同?P注。
家長們通過微信組建家長群,可以便利家長間的聯系與溝通,還可以方便教師將教育信息和各種通知清楚、快捷地告知家長。有特殊情況的家長也可以及時做出反饋,與老師說明、協商等。此外,家長群還能為家委會組織開展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如:家委會成員可以通過家長群發布會議通知,預告會議的內容,或者有需要家長支持的地方,給全部家長幫忙的機會。會后,第一時間在群中向全體家長公布會議結果,簡單清晰。
針對現在家長的分離焦慮嚴重的情況,我們會經常上傳幼兒在園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更安心。也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安裝了實時監控,家長通過互聯網就能看到孩子在園的一舉一動。
三、家長與互聯網
現在的父母都是年輕一輩,他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很多工作忙碌的家長喜歡通過互聯網直接與教師溝通,在假期里也能和教師聊聊孩子的在園情況。家長也可以從互聯網上學習到更多科學的育兒知識。
“互聯網”已經在悄然無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與幼兒園的結合是勢在必行。我們應順應時代的變化,利用好互聯網,給幼兒園打上一針強心針。
參考文獻:
王蕾.怎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安全的行為方式[J].教育界,2012.
作者簡介:許?F菲,女,學歷:學前教育本科,研究方向:幼兒美術。
【淺論“互聯網+”時代中的幼兒園】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
• 幼兒園音樂教學存在的幾點問題
• 幼兒教師團隊構建措施
• 幼兒園教師的獎勵策略
• 幼兒園故事教學設計與實施
• 新時期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淺談
• 幼兒園專業化的教師倫理重構
• 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創新精神淺議
• 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初探(3篇)
• 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
• 幼兒園音樂教學初探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