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教育在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人們開始重新認識
音樂教育對幼兒認識體系的塑造作用,通過音樂教育豐富幼兒情感世界、加快幼兒個性化發展是當今教育中的重點課題。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點,音樂教學符合現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我國《幼兒教育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者應當根據學前教育內容及任務,采用新的手段與方法,增加教育對幼兒的有益的影響,使幼兒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學
幼兒園教育注重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而音樂教育不僅能帶給兒童美感,使兒童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還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豐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但是,如何掌握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幾年的音樂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發揮音樂教育特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問題。因此,如何在幼兒園中有效地開展音樂教育呢?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關鍵
1.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達爾克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一種情感過程。"音樂是孩子們離不開的伙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堅持從培養幼兒音樂興趣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精選有趣的教法,讓幼兒多聽多唱多表演,讓幼兒在寬松的音樂環境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勇于嘗試,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如采用音樂游戲的形式,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
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和發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2.通過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幼兒活潑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拍手、拍腿、拍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3.拓寬幼兒知識面,提高唱歌興趣。幼
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于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
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于音樂教育之中。
1.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后,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讀者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愿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2.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后飄到了哪里?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里,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3.要做到有機結合,要努力將發展語言能力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育中。當幼兒初步感受了音樂所描繪的景象后,讓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編故事,互相講述,這就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和說話的語境,幼兒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出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這使幼兒享受到了表現自我的樂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局限于音樂課中,應滲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三、幼兒教師應具備的音樂素質及修養
1.具備廣博的知識體系和文化素養。音樂既是技能性教學,又是知識方面的教學。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包括教育理論知識、音樂學科相關的文化知識、與藝術相關的知識。我國早期的“樂教”就是“歌、詩、樂、舞”的綜合活動。古代藝術活動中的語言、歌唱、
舞蹈都是自然地結合。教師只有熟悉并掌握詩歌、戲劇、影視方面的基礎知識,用自己的學識影響孩子們,使他們對各藝術共通的特征都有所了解,提高孩子們的整體藝術素質。
2.復合的音樂專業技能。幼兒教師應具有扎實、廣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是勝任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幼兒教師必須掌握聲樂、器樂、音樂理論欣賞及其組織輔導各種活動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技能掌握的越多越好。既要有一般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又要有音樂專業工作者部分素質與能力。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所有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彈”即鍵盤彈奏能力和即興
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
舞蹈表演能力。《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于音樂活動呢課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抓住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從而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總之,音樂教育是音樂藝術與幼兒教育的交融。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為孩子們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開發孩子們的音樂潛能,讓孩子們在音樂教育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真正意義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小敏,王琳.論學前音樂教育在實施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教育戰線,2013,(7):109-110.
[2]汪菲.論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創編[J]. 新課程:教研, 2011,(10):512-513.
[3]司丁列.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2,(01):777-778.
[4]孫玲玲.淺析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J].教育教學論壇,2012,(03):309-310.
[5]陳志英.論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2,(02):647-648.
[6]陳藝婷.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2).
【幼兒園音樂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美工材料的投放
• 幼兒園管理現狀與對策
• 虐童事件反思幼兒教育管理
• 幼兒園情感管理之我見
• 探究幼兒園社會教育教學有效策略
• 網絡媒體中幼兒教師形象建構
• 幼兒園智慧管理初探
• 幼兒園也是一個“人”
• 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心得
•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
• 兒歌與幼兒園各領域教學活動
• 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幼兒園教學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