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作為兒童走出家庭后的第一個大環境,對兒童的日后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好的幼兒園教育基礎能夠給孩子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幫助。但是近些年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給幼兒的身心成長帶來較大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本文主要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和形成原因出發,提出了一些應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化;教育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表現
1.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小學化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將小學的算數、拼音、英語等教學內容安排到了幼兒園大班或者中班,從而使得幼兒很多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小學教學內容的學習中來,而那些本該屬于幼兒的游戲時間變得少之又少。
2.幼兒園教學形式的小學化
當前大多數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都采用的是老師講授,幼兒被動聽講的方式,這種教學形式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得幼兒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課堂上,幼兒被按照小學生的方式進行管理,課堂中禁止隨便走動和說話,在這種約束性較強的教學環境下,幼兒儼然變成了一個個的機器人,長久下去,幼兒的主動性將會受到嚴重的打壓,對于其自身思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阻礙作用。
3.幼兒園家庭作業的小學化
很多幼兒在幼兒園渡過了一整天的學習和活動后,到家還要完成一定的家庭作業,而家庭作業這種教學方式只有在小學后才會出現,從而使得幼兒的自由時間變得越來越少。
二、造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
1.優質教學資源缺乏導致擇校熱
當前很多的城市優質教學資源相對缺乏,而那些教學質量較高的小學往往通過入學考試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的招收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迫于家長的壓力,只能將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放到了相關小學知識的講授中去,從而使幼兒能夠順利的通過小學的入學考試,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幼兒園將小學化教育作為了一種常規化的教學方式,將幼兒教育的規律放在一邊,幼兒園教育直接照搬小學中的教育方式,以幼兒的學習成績作為幼兒園好壞的衡量標準,以提高幼兒升學率作為幼兒園的辦園目的。
2.幼兒家長缺少幼兒發展規律的常識
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家長認為,要想使孩子能夠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掌握更多的本領,比別人會更多的知識、技能,在加上當前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使得這種思想更加普遍,家長們根本沒有考慮幼兒發展的基本規律,強加性的讓幼兒學習畫畫、
音樂、
舞蹈等,根本沒有考慮幼兒的興趣所在,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對今后的學習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3.幼兒園辦學理念缺乏科學性
現在,很多民辦幼兒園或者承包性幼兒園的數量較多,這些幼兒園往往采取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而這種經營方式直接使得幼兒園的辦園理念集中到了經濟的角度上來,而忽略了對幼兒身心成長培養。這些幼兒園往往為了順應家長的需求以及增收學費,在教學中開設很多的教學內容,逼迫幼兒增加學習內容,以良好的學習成績來吸引家長以及社會的關注,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4.幼兒園工作者素質普遍偏低
當前很多幼兒園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專業素質,有些人對自身工作的認識不夠,往往認為只要簡單的傳授幼兒知識就可以,而且是越多越好,這種想法使得教師忽略了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與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背道而馳,這種做法不但不會對幼兒的成長帶來幫助,反而會制約幼兒正常的身心成長。
三、應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對策
1.逐漸轉變幼兒家長的觀念
在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中,幼兒家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種事實來讓家長看清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幼兒園還應該注意家長的個人觀念,防止家長與幼兒園在教育小學化問題上出現分歧,造成幼兒園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建立正確的幼兒園辦園宗旨
幼兒園在辦園時不應該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更應該把教書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明確自身教育機構的本質,以教書育人為基礎,合理平衡經濟效益發展,以教育作為幼兒園辦園的根本。
3.不斷增強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
通過各種幼兒教育培訓,是教師樹立正確的觀念,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技能和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人格,通過各種幼兒游戲來使幼兒獲得快樂,從快樂中得到相關的知識。通過培訓使教師明白幼兒身心成長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從而更好的設計和安排教育內容,進而提高幼兒獲取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
4.教育部門要加大對幼兒教育機構的指導、監督與管理力度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要調整對幼兒園考核評價標準,對小學化傾向嚴重的幼兒園進行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對整改后達不到要求的應取消辦園資格,加大監督管理力度,要經常對幼兒園進行教育教學指導,規范教學用書,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端正幼兒園的辦園宗旨與辦園思想,從根本上抓起,這樣才能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5.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并不是要割裂幼兒與小學教育的聯系,關鍵是要讓兩種教育進行良好的銜接。幼兒園的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做好有效銜接,能使幼兒更好、更快的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促進幼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大班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門的教育工作,即社會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人格與入學儀式教育,但是,在事實過程中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與內容,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果。
總之,教育孩子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現有的基礎上尋找和培養生長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在成熟的力量與文化適應之間求得合理的平衡。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讓孩子回歸自然,遠離催長素、膨大劑而自然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建楓.《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成因與對策》.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8)
[2]李康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思考》.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4)
[3]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學前教育研究,2011(3)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討】相關文章:
• 讓“皮影”和“陶藝”走進幼兒園
•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教學策略研究
• 淺談幼兒園小班社會教育
• 幼兒園創造性游戲場創設
• 幼兒園日常小事之我見
• 幼兒園活動“小學化”現象之我見
• 幼兒園藝術領域有效教學策略之我見
• 游戲:幼兒園教學的靈魂所在
• 幼兒園多元化音樂課堂教學探究
• 專家答疑:幼兒園選擇之惑
• 幼兒園保育員研究綜述
• 當寶寶帶回了幼兒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