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是社會中的一份子,幼兒也是如此,每天都在與成人和同伴接觸?p交往。在幼兒園里,幼兒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要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社會文化素質的完整培養,達成幼兒體、德、智、勞、美的全面和諧發展。在社會教育領域,要發展幼兒的生存能力,樂于與人交往,性格特征良好,與同伴團結友愛,合作分享,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成為一個從容自信,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
【關鍵詞】幼兒;合作分享;團結友愛;謙讓;互助;感恩;愛護環境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基礎教育教導人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在教育評價部分,《綱要》再一次強調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币獯罄逃椰斃麃?蒙臺梭利講: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由此可見,社會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1 教師用自己的愛心,關心對待每一位幼兒,帶領幼兒自主游戲,體驗與他人合作分享,與同伴謙讓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走進集體,為了減少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們帶領幼兒做游戲,講故事,并讓幼兒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老師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關心對待每一位幼兒,漸漸地一些性格外向活潑的幼兒主動拉起那些不愛說話,膽小內向的幼兒的小手,共同走進集體生活中,感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在游戲中,幼兒相互了解,沒用多長時間,已經能說出自己有幾位好朋友,他們長得什么樣子。而在老師點完名以后,幼兒也能說出某某某小朋友沒有來。休息天過完后,幼兒來園還跟小朋友們,老師說“我想老師,小朋友了!
在社會教育中,我們通過游戲引導幼兒愛惜玩具,輕拿,輕放,玩完以后自己放回玩具箱,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矛盾沖突及各種問題時,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協調解決,避免包辦代替。初步學會等待,輪流,在玩玩具或干別的什么事的時候,遵守游戲和日常行為規范。教師在平日里給幼兒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使幼兒懂得謙讓,并及時地表揚,贊許那些在交往中謙讓的幼兒,為其他幼兒樹立榜樣。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鼓勵幼兒寬容大度,團結友愛。幼兒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來與小朋友分享,在介紹玩具的名字及玩法的時候,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和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通過“小主人,小客人”的游戲扮演,幼兒了解了作為小主人,小客人應注意的禮儀,學會使用最基本的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再見。”教師鼓勵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去別的小朋友家做客,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動,能積極反映他們所接觸的事物,現實生活中的要求,身體力行模仿成人的活動,了解和參與社會實踐,并在與同伴游戲中,學會如何分工和適應群體生活,從中實現了輪流、謙讓、分享、協作等行為規范,較好的積累了社會經驗,為幼兒日后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打好基礎,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2 在寬容接納的環境中,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客觀的自我意識產生于社會意識,自我意識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認識和態度!毒V要》的指導要點所講的“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教師用積極的正面的姿態,接納與寬容的心理去面對幼兒,與幼兒互動時,幼兒也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通過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使幼兒的個性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
像班里一位小男孩剛來時不會站著尿,每天尿褲3-4次,在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終于學會站著尿,而且現在每天基本都不尿褲了呢,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一位幼兒,不愛喝水,吃飯也很慢,我們通過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給予幼兒正面的引導,贊美,增強幼兒做好事情的信心。忽然有一天,老師發現她是第一名吃完飯的,而且后來喝水也沒有再用老師督促過。還有一位幼兒,性格靦腆,害羞,在早上與老師小朋友問好時,躲到媽媽的身后,不肯說話。我們表揚大聲和同伴問好的孩子,為幼兒樹立榜樣,并在游戲中對她多加引導,帶領她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她大膽在人多的環境里講話是非常棒的,這位幼兒變得開朗起來,也樂于和同伴問好了。對于不自信的孩子,看到自己不會做的事,害怕做不好就哭,在老師的鼓勵下,自己動手做,從不斷成功的體驗中獲得了自信。為幼兒創造積極健康的人際環境,就會看到幼兒可喜的變化。
3 對待父母長輩,有感恩的心。
在過“母親節”時,教師帶領幼兒為媽媽們做禮物:手撕的
心形,還有孩子們用陶泥做的紅心,可以作為手機鏈送給媽媽。到了媽媽們來接的時候,還為媽媽們表演了
舞蹈《媽媽辛苦了》,迎來了家長們熱烈的掌聲。孩子們天真稚氣,唱完跳完,跑到媽媽身邊,把自己親手做的禮物交到媽媽手里,“媽媽這是我自己做的,送給你的禮物,媽媽母親節快樂!”媽媽們真的是很感動,她們感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知道感恩母親,還能自己親手做禮物送給媽媽了。
在故事《爺爺買鞋》中,爺爺的鞋子破了,露出了大腳趾,爺爺想給自己買一雙鞋,可到了鞋店,看到小鞋子后,爺爺給小孫子買了一雙鞋卻忘了給自己買鞋。在故事中幼兒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引導幼兒說說平日里家人還為自己做過哪些事?通過角色扮演,幼兒扮演父母照顧布娃娃,參與為布娃娃洗臉,梳頭,喝水,扇扇子等活動,讓幼兒了解父母的辛苦與對自己付出的愛,并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父母的愛,啟發幼兒尊敬老人,熱愛父母,并對周圍關心幫助自己的人有感恩的心。
4 引導幼兒愛護環境,并能理解遵守日常行為規范。
在春季里,引導幼兒觀察楊柳吐出新芽,小燕子由南方飛回北方,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植樹節的時候,教師帶領家長和幼兒一起去植樹,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美化環境,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減輕大氣污染。在夏季里,引導幼兒愛護花草,不隨意摘采花朵;▓@里有了花兒才會更加美麗,我們要去欣賞,喜愛這些花,也要愛護這些花,想一想如果大家把花兒都摘掉了,公園里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花兒枯萎?p凋謝了我們就欣賞不到美麗的花兒了。在秋季里,教師帶領幼兒撿拾落葉,觀察各種樹葉的形狀,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習慣,愛護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我們還為樹葉寶寶畫上不同的表情,并請幼兒體會樹葉寶寶離開樹葉媽媽的傷心。在冬季里,帶領幼兒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小腳印,傾聽小腳踩雪發出的咯吱咯吱的響聲,堆雪人,打雪仗,體驗游戲的快樂。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創造性的表現美。
為了個人安全,初步認知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遵守交通法規,學習
兒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你等一等。一些緊急電話的導入,如110,120,119,引導幼兒說說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并適時加以糾正。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外出不離開父母,注意安全。
總結: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概括兒童心理特點的七個方面:小孩子是好游戲的,小孩子是好奇的,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小孩子是喜歡合作的,小孩子是喜歡野外活動的,小孩子時喜歡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歡別人贊許的,這三個好四個喜歡是兒童心理的本質特征。培養孩子是長期堅持的事,在長此以往,不斷的,長期的堅持中,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伴交往的技能和良好的他人意識。滲透在一日活動中,因時因地的引導,希望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讓幼兒從小養成的社會性行為習慣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淺談幼兒園小班社會教育】相關文章:
• 芻議幼兒園水墨畫教學
•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原則及組織形式
• 幼兒園親子活動思考
• 幼兒園“孝”的教育
• 幼兒園兒童圖畫書的講讀策略
•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期望調查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挫折教育
• 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 幼兒園智慧管理初探
• 有效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之我見
• 技工學校幼兒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