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能夠使人產生美感。在幼兒園所有教學活動中,我認為
音樂是孩子們最喜歡,能夠帶給他們最多快樂的一個內容。幼兒園的孩子接觸音樂的機會很多:早上入園有音樂相迎;吃飯有音樂相伴;起床有音樂喚醒;戶外活動有音樂相隨;音樂課上有動聽的歌聲……每時每刻都有音樂瑩繞在孩子們的身邊。但在實際音樂教學活動中,經常出現這種情形:幼兒對音樂活動不感興趣,他們不大肯動嘴唱,不大愿意表演,那么如何使得幼兒愿意參與音樂活動,并能以開心、愉悅的心情學習音樂,保證音樂活動的有效性,讓他們在音樂藝術活動中接受美的熏陶,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是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探索的。
關鍵詞:興趣;靈活多樣;多元;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546-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活動,通過多元音樂氛圍的創造以及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使幼兒園的音樂教學取得一定的效果,以下是我多年工作來音樂教學的體會。
1.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參與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我個人認為要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得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要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音樂
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如《小手爬》、《合攏放開》、《豬八戒吃西瓜》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律動。幼兒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并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找小貓》。讓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園的孩子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特點。在音樂活動中,幼兒高興時可以隨口編唱;邊聽音樂邊手舞足蹈等等,我們在內容選用中尋找能夠充分體現幼兒情趣的教材,以貼近幼兒生活為思考點。如歌曲《禮貌歌》就是一首富于生活情趣的材料。教學時,教師伴著音樂進行邊唱邊舞的示范,讓孩子們通過具體動作表現來體會歌曲內容,從而在歌詞中找到與生活中相似的情趣,激發孩子模仿的欲望。這首歌曲內容生動、畫面感強、語言生活化,常作為教學內容并被孩子們喜歡,旋律起伏不大、歌詞語言明了、畫面清晰可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畫面導入、語言講述、音樂點綴、情趣創設的方法往往會獲得超乎預期的效果,在童趣洋溢的教學內容中讓幼兒在學習和表現中受到啟發,培養幼兒講禮貌的高尚品德,選擇這樣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既具備的一定的教育性又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特征,還能夠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
而在音樂活動《獅王進行曲》中,
兒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很接近歌曲。如果教師利用
兒歌朗讀結合打節奏的方式讓幼兒掌握音樂的基本節奏。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現新的節奏之前,引導幼兒將歌詞用說的形式念出來,使幼兒通過說歌詞掌握節奏,然后用不同的形式把歌曲的基本節奏演繹出來,例如:有的幼兒拍手打節奏,有的幼兒用腳打節奏,有的幼兒用手拍自己的大腿打節奏,還有的幼兒會用嘴巴發出優美的聲音。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將所要教學的音樂內容滲透,將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大魚和小魚》中,通過創設情境,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讓幼兒了解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大大激發了幼兒表演的興趣,讓幼兒自發自愿的去學習,并取得效果。
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孩子們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我則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概念。總之,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教師只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3.創造多元音樂氛圍
音樂教學除了對幼兒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用一切美的因素,諸如良好的教學環境,美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為孩子創造一種音樂意境。在教唱新歌《小樹葉》時,先讓幼兒聆聽主旋律,使孩子們在美的旋律中產生遐想,為教授新歌作了鋪墊。此后,我又根據歌曲內容制作多媒體
課件,將抽象的意境變成生動的畫面,同時介紹歌名及內容,使幼兒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理解。然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讓幼兒初步掌握作品的情緒及演唱方法,幼兒基本學會后再進行表演唱,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美、創造美、表達美。
4.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激發幼兒想象能力
音樂活動打擊樂"井岡山上種南瓜"教學活動中,幼兒對各式各樣的樂器十分感興趣。他們忍不住好奇心這里摸摸那里敲敲,注意力完全在樂器上。這時老師便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去掉枯燥的講解,活動一開始就放手讓幼兒自由地去感覺觸摸各種樂器,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己探索這些樂器的特點和用法。當幼兒遇到困難、提出問題時,老師就鼓勵他們互相幫助解決問題。當幼兒把自己創作的節奏進行演奏時,不僅體驗的同伴之間合作的快樂又收獲了一種成功的喜悅。這樣,班上的幼兒不僅每次都積極參與"打擊樂"活動,而且對活動內容也掌握得很好。
幼兒音樂教育不是音樂技能的訓練,不在于培養未來的專門音樂人才,而是為了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到音樂的感染力,讓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教師只要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就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略探】相關文章:
• 民辦幼兒園年輕化隊伍的管理策略
• 洪湖市清理整治無證幼兒園
• 幼兒園“園本教研”心得
•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原則
• 淺論幼兒園后勤管理
• 幼兒園語言活動現狀研究
•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方式與策略
• 幼兒園中班班級管理心得
• 幼兒園紙藝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
• 幼兒園教學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育探究
• 談幼兒園美術活動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