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26-01 現階段鄉鎮幼兒園都存在一個問題:如何開展幼兒園園本教研,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在幼兒園教科研活動中,園本教研既滿足幼兒園自身發展的需要,又立足于幼兒園的長遠發展,對促進本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我在幼兒園開展的“園本教研”形式:立足于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比如我們開展“一課三研”活動,讓新教師成長的平臺更加寬闊;注重在教學中的反思。近年來,我和教師們也一直努力積極拓展園本教研的內容與形式,重視用“研”的形式解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并在實際工作指導教師,從而促進教師自身水平的提高。以下是我開展“園本教研”的一些心得:
一、每周一次的“園本教研”活動,教師以老帶新,互相促進,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在每一次教研活動開展之前,事先預告教師活動內容或讓教師把問題收集,使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準備,特別是交流討論活動。在每周一次的教研中,我們改變了過去的行政指定式教研組織形式,而是尊重教師的能力和需要,采取自主參與的方式。根據各年段教師自己的需求和研究興趣,自主成立或選擇相應的研究小組。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拋出來,鼓勵教師相互質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在一個開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共同來解決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們會互相帶動,重視自己在參與活動前的理性思考,都希望自己的見解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重視教師“說”的能力,會“說”說明教師有思考、有準備,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強的教師,她的表達能帶動比較內斂的教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在三月份我們研討了《如何做好家長工作——新生家訪工作》這個主題。大一班的林文珠老師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表達自然、條理清楚,大家也贊同了她的看法。而小一班的陳麗珍老師是一個比較內向的新教師,在平時比較被動的情況下,她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的。這次的教研活動讓陳老師進步非常大。因為在林老師的帶動下,陳老師積極表述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她的觀點同時也得到了小年段老師的支持。當然,其他的教師也都很積極發言。所以我想讓大家都在一起說說自己的看法和交流自己的見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我們會做本次教研的小結,讓大家結合實際開展工作。
二、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
隨堂聽課活動是我們在教研中一種不定時的園本教研。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通過隨堂聽課、評課提出話題,隨意性地與一同聽課的同伴進行探討、交流與思考的一種教研活動。這種活動我園一般每天都在進行,形成一種良性的友誼研討活動。這種活動也大大促進了比較膽小的教師能在隨意的研討中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實踐中,我們每周都要求教師及時上交
教案和反思。在檢查的過程中及時發現不足,馬上指導教師改進。促使教師們運用專業的眼光看待問題,共同進步。教育家杜威曾經提出:“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對自己教育實踐中經驗、信念、知識以及自身優劣勢的分析,當你著手于分析、反思這些問題時,你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在實際的教學中及時解決問題是體現一個教師的業務能力。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層出不窮,如何解決這些工作中的疑惑,讓教師們能自信的工作,滿足教師工作實踐和需求呢?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重點做“一課三研”活動。如四月份我們舉行一個禮儀課題:《幼兒園禮儀——站》。我們確定主題后,讓每個年段的教師自己準備一節課。根據不同的年段開展不同要求的禮儀課程,主要探索課題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本年齡班幼兒的特點,活動的設計和教學方法幼兒是否感興趣、是否聯系實際生活等。通過教師開設同一課題的課程,全園教師研討后,提高教師組織教學的能力。這次的活動,小年段開展的比較激烈,三個新教師的教學方式都不同,在評課時都能大膽的講出自己的創意,在反思的形式上也各不相同。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見解以及不同問題的反思,而且教師的心態良好,在討論時能接受大家提出的建議,氣氛較好,也大大的促進了本年段教師的積極性。在年段開展“一課三研”活動,開課后評課、反思、再開課的過程中,各個教師都領略了不同方式的教學模式,舉一反三,取長補短,在反復評課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的研討形式,我個人覺得比較好。首先是教師的積極性。在我們研討一個課要怎么做的時候,和教師們一起討論時,大家都很積極。也很自信的把開課的任務承擔了,并在過程中積極面對所有的問題,直到解決問題為止。其次是教師的思想活躍了。在“一課三研”的同時,教師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這樣就能大大的激活教師的思想。再次是提高教師自己本身的專業水平。俗話說:看多了,聽多了,說多了,自己也就學會了。教師經常圍繞跟教學有關的活動、話題和實際的操作,自己本身的經驗積累就豐富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教學水平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繼續探索園本教研活動形式,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開發園本教研的新內容。
1.“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實際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面對的一些困惑為主。以幼兒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幼兒健康、活潑、充分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研究活動。我們的教研活動內容一般有理論學習、觀摩優秀教學活動、專題講座、年段集體備課、家長工作、教育教學疑難問題探討、教師
教案、反思、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活動、聽課評課等等。這些教研的內容都是來自于一線教師的實際工作需求,但我們的教研目的要更加的明確,更加的集中。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探討新的教研方式方法,讓教師更加有激情。因為很多時候我是以管理者(教研組長或主任)的身份把所觀察到的問題提出來的,那對于教師來說是否真正感興趣,或是否真正需要解決,能否代表全體教師的心聲等等就要和教師們再深一步探討。我們雖然強調教師要敢說、多說,但管理者往往忽視,以至于讓教師還是成為被動接納者,教研活動也就顯得沉悶,缺乏共鳴。對于這點,我們一直在探索求改進。
2.讓教師成為園本教研的主人,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把教師的問題作為園本教研的內容,是開展園本教研的真正內涵與價值體現。我們雖然經常開展理論學習和實際觀摩活動及“一課三研”活動,但還是要進一步引導教師自發、自愿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更重要的是要創新。對于教師的問題我們會重視,幫助教師解決困惑,把教師提出的問題系統化歸類,再研究,讓教師們對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動力,才能真正體現“園本教研”的最初理念。
3.鼓勵教師多思考、有創意。在實際的工作中,有的教師過一天算一天,但有的教師把每天的工作做到不落不忘,細致到位。同樣一件事情,有的教師就做的平平淡淡,有的教師就做的有創意。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思考是每個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有了思考才有創意,有了思考才會對工作上心。要思考就得不斷的學習,知識真的是學無止境,只要肯學,就有學不完的好東西。而且工作中要善于積累和記錄,并從中學習歸類適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看似不經意的事情,只要適合了,收集起來可能就是一份財富。思考和創意就從這份財富里來。
不管從哪個方面說,“園本教研”給教師提供了很多實際學習的機會,使教師在研究狀態中不斷學習,不斷克服工作帶來的困惑以及工作倦怠,從而提高自己。總之,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地探求更好的教研方式方法。為了能改變教師們的教育觀,我和教師們將一如既往地學習下去,使自己的教研活動更上一層樓。
【幼兒園“園本教研”心得】相關文章:
• 多種渠道開展幼兒園珠心算教學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有效途徑探究
• 幼兒園那些“無節操”惡行
• 民辦幼兒園園本教研方略初探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以“兒童意識”引領幼兒園教育
• 陽光下的鄉村幼兒園
• 幼兒園益智區材料投放及策略
•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 《指南》理念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改革
• 幼兒園大班兒童性教育內容的研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