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比、競賽活動是幼兒園中屢見不鮮的現象。對于評比、競賽活動,有人歡呼,有人批判。那么,幼兒園評比、競賽活動有價值嗎?評比、競賽活動的現狀怎樣?評比、競賽活動應該走向何方?這一期,我們將對幼兒園的評比、競賽活動進行探討。
主持人:首先,我們要詢問幼兒園需要評比、競賽活動嗎?
張赤華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有競爭,才有進步,才有發展。“絕對穩定”易形成“集體惰性”,“集體惰性”會導致幼兒園“核心競爭力”的逐漸衰敗。為了激發教師的進取意識,加速專業化發展進程,促進教育質量提高,幼兒園需要開展一些競賽評比活動。
陳麗萍 (江蘇省常熟市商城幼兒園):
管理者的回答是:需要!如果沒有競賽、評比活動,教師就會滿足于完成任務。各項評比、競賽能激發教師的能量,讓其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從而促使幼兒同各項工作的開展處于最優狀態。
主持人:但是,絕大多數被管理者的回答是:不要!調查發現,在650名女教師中,有90%的感到緊張,中度、重度緊張的占了近八成,56%的人壓力源自工作中的競爭。評比、競賽容易使人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消極狀態,引發同事關系緊張等問題,所以大多數老師反感這一類活動。
劉霞 (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
對于是否應該開展教學評比,不能簡單地用肯定或否定來回答,因為如果說評比是有意義的,那為什么一些教師不愿意參加評比活動?如果說評比沒有積極意義甚至是負面的,那么有幾個業務骨干教師不是經過各項教學大賽的磨練而成長的呢?
主持人:沒人會否定評比、競賽活動對幼兒園的價值,但是現實中一些老師又非常反感它,這意味著評比、競賽活動存在著一些弊端。那么,幼兒園評比、競賽活動存在哪些弊病呢?
呂靜(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幼兒園):
我覺得目前評優活動有三個主要問題:1,課前準備――“花拳繡腿”。有的參賽者勞師動眾,準備眾多的教具,但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還對教學活動產生干擾。如一節
音樂欣賞課,老師給全班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制作精美的樹葉頭飾,這些頭飾在制作時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活動中只是開始部分導人用,并沒有多大實際價值。還有些老師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請人制作了精美的
課件,精心攝制了錄像,費力掃描了照片,甚至請人錄音,總之是折騰了好幾個星期。而實際上,往往是
課件精美,過程一般,給人的感覺只不過是花拳繡腿。2,小班化教學――“名不副實”。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常常是從全班幾十名幼兒中挑選十幾名“好”孩子進行活動。這樣做,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效果似乎很好,不會出現“調皮搗蛋”現象,但這種以犧牲其他幼兒學習機會為代價的競賽、評比,不僅不利于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而且會給家長工作帶來消極的后果,也有悖于我們競賽、評比的初衷。3,精彩演出――“虛假繁榮”。有的教師組織的活動,場面熱鬧,教具豐富,場景布置華麗,在課堂上,幼兒思維活躍,表現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殊不知這是教師事先在班上認真反復多次排練的結果。有的課甚至連“錯誤”都是精心設計的。執教者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幾十分鐘教學流程,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場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有的參賽者甚至把整個活動中要說的每句話事前寫下來,斟字酌句,整個活動如同教師和孩子們的演出,似乎精彩,實際上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到成人的虛假,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張赤華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在評比、競賽中,我們常常看到“評比到,真熱鬧,評比過,一邊丟……”的情景。如:班級教育環境創設評比前夕,各班忙得不亦樂乎,評比日里,環境可謂豐富,材料可謂多樣。然而,評比后,不少班級的材料卻很少隨著教育的進展而不斷更新了。再如:自制玩教具評比時,老師們精心制作了不少外形好看、色彩鮮艷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可評比過后,這些投放到活動區中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幼兒喜不喜歡?愛不愛玩?又有多少老師去統計、研究、調整呢?活動結束了,一切似乎也就劃上了句號。
陳婭(河北省望都縣直機關幼兒園):
我們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感受:每一次公開課,每一次活動的評比、競賽,教師都要精心準備,花去很多時間,甚至班內應該進行的活動都無法正常開展,更沒時間去關注孩子,一心只想著把評比、競賽準備好,爭取拿到好成績。
楊思敏(連云港市院前小學):
幼兒園如果純粹為制造聲勢、提高知名度而開展評比、競賽,就顯得太商業化,也很難有質量可言。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鍛煉的只是少數孩子,大多數孩子只會像棋子一樣任教師擺布,家長也會怨聲載道。
王興娟 (江蘇省海安縣雙樓幼兒園):
經常開展評比、競賽活動,確實能促進、保證教學的質量,這是不可否認的。可在我看來,這只能對少數教師起作用,因為一般幼兒園中屬于領頭羊的也就是那么幾個人。每次搞評比,似乎大家心中有數:就那幾個人去爭吧,我們反正不會得第一,只要完成任務就行。應該說這也是多數人的心態。
主持人:評比、競賽活動出現與平時教學活動不一致,教師在活動前后的表現不一,只有部分幼兒和教師能從中受益這樣的問題,其原因是什么呢?
張赤華(南京市石鼓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我想,其癥結可能在于管理者過于關注評比結果,忽略了評比競賽的全程激勵。此外,較多地滿足于評比、競賽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展示和活動結果的通報,卻忽視了將著力點落實到教師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和教育實踐的徹底改觀上,
劉霞 (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
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一個缺乏主動性的教師很難長久地保持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因為她缺乏內在的源動力。過于強調結果的比賽會給參賽教師帶來壓力,有時這種壓力能轉化為動力,有時則不能,即使能轉化為動力,吸引教師積極參與的原因可能只是比賽,而不是教育教學本身。比賽結束的那一天,教師的主動性也變淡了。幼兒園需要的不是賽課高手,而是具有可持續教學能力的教師。
丁紀群 (江蘇省泰州市兒童教育實驗中心):
不論開展什么評比、競賽活動,都必須目的明確、認真組織,不能為評比、競賽而搞活動,不能運動群眾,流于形式。有些評比、競賽活動,教研員或園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由于不夠緊密聯系教師或幼兒園教學的實際,宣傳發動不力,以致教師不是積極響應,而是敷衍了事。有的評比、競賽活動還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滿腹怨言,完全違背了組織者的初衷。
陶芹 (江蘇省如皋市機關幼兒園):
每個教師都具有獨特的個體傾向性。同一場比賽應用同一個規則是對的。但是如果運用同樣的規則去看待不同個性特點的教師,那很容易扼殺人的個性。
主持人:評比、競賽活動沒有真正的關注幼兒和 教師的發展,是當前評比、競賽活動的最大問題。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評比競賽活動呢?評比競賽活動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呢?
呂靜 (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幼兒園):
要改變單一的評價標準,追求評價的多元性,將評價的重點指向兒童的發展,淡化教師重結果輕過程的意識。組織者應將每次的評比活動搭建成為全體教師的交流平臺,可以采用“教育沙龍”的形式,組織大家對每一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讓參賽的老師都能暢所欲言,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王小麗 (江蘇省海安縣曲塘鎮中心幼兒園):
評比的形式是多樣的,有時候園領導確定的比賽形式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這就需要大家共同出謀劃策。當大家有了好的想法,就應該向園領導提出建議。如去年我同在教師節期間組織一次教師基本素養比賽,如果和以前一樣呆板地進行,大家就會反感,究竟以什么形式組織?一些教師想出了好辦法:以茶話會的形式開展,在輕松的氛圍中,每人展示自己最有創意的專長,還可以多人合作。這樣一來氣氛活躍了,也達到了評比的目的。
陳麗萍 (江蘇省常熟市商城幼兒園):
1 改“賽分數”為“賽特色”。如我園開展過一次“教師自制體育器具評比”活動。在比賽之前,我們制定了評分標準,還準備了賽后小獎品,但老師的呼聲卻是:“寧愿不要獎品,也不希望評比。”我決定更改評比方式,提供了不同維度的考量點,如“是否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是否有創意”“質量是否安全牢固”“數量是否充足”“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等,引導老師以多元的角度對各班制作的體育器具進行評比,從中選出“最具特色獎”“最佳創意獎”“安全牢固獎”等,以此肯定老師們的付出。
2 改“評最優”為“評亮點”。“游戲區域評比”也是我園常規評比活動之一。上學期,我們改用“亮點發現”的方式組織教師進行互動性觀摩。先由各班教師介紹自己在環境設置中體現的教育理念,在游戲材料中內隱的教育因素,再由其他教師在“亮點記錄單”上記錄下值得自己借鑒的地方。“亮點發現”的方式,改變了之前只評最優的方法,為教師創設了互相了解、互相學習的平臺,讓大家把贊賞的目光投向別人。這樣的評比,也不再只是聚焦某顆星星,而是希望群星璀璨,希望每顆星星都能閃爍美麗的光芒。
3 改“議結果”為“議過程”。以前的實踐課觀摩,我們采用分數評比的方式進行橫向評比,把不同層次的老師放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分數為準繩,讓許多老師產生挫敗感。鑒于此,我們嘗試著將“議結果”改為“議過程”。在觀摩老師的實踐課后,請執教老師介紹自己的“活動前反思”、“活動中反思”和“活動后反思”。在執教老師進行個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再組織老師們進行“他人評價”,運用群體協作反思的方式對活動過程作進一步剖析。這種評價充分照顧到了個體間的差異,在評價中不會對被評價者造成壓力。觀摩者也能更多地領會被觀摩者的思維軌跡和教育智慧,對自身舉一反j汲取經驗十分有益,我想這也正是觀摩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張赤華(南京市石鼓路小學附屬幼兒園):
1 評比、競賽應是陽光工程
(1)計劃公開。本年度、本學期計劃開展哪些方面的評比、競賽?打算怎樣組織評比、競賽活動?……管理者應廣泛聽取教師的意見,早計劃、早安排,提前通告全體教師,確保教師有充足的學習、研究、準備時間。
(2)標準公開。任何一項評比、競賽,都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并提前告知,組織學習、解讀,讓教師對標準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能對照標準去不斷學習、研究和提高。
(3)展評公開。評比、競賽要建立公正的評價機制,增強透明性。評委應有一定的權威性,在可能的情況下,還可以適度開放評比、競賽現場。如:市區的優質課展評活動,可將具體的時間、地點提前通告各園,允許各園派1~2名業務園長或骨干教師參與旁聽:園內的優質課評比,可邀請不帶班的教師、家長代表參加:幼兒園開展自制玩教具、班級環境等評比時,可將觀摩與評比相結合,全體教師既是參賽對象又是評比組成員,還可請家長代表參與評比……
2 評比、競賽應是智慧擂臺
(1)增強針對性。在選擇評比、競賽內容時,我們應從教師的角度思考,關注教師的困惑與需要,思考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以保教實踐中的真問題、教師成長中的真需要為評比、競賽的生長點,選擇有價值的競賽內容,讓教師覺得評比、競賽是有價值的,對個人和孩子是有所裨益的,打心眼里愿意而非拒絕參加。
(2)注重趣味性。要認真考慮以何種方式引發教師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精心策劃評比、競賽的程序與形式,盡量避免沉悶的、枯燥的形式。如:可參照一些電視娛樂節目的做法,將理論考試變臉為“知識問答”、“專題辯論賽”;將純文本的“案例。分析”、“主題活動評比”變身為“看錄像談觀點”、“主題PPT展評”……
(3)強調成長性。評比、競賽追求的是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得到鍛煉和成長,而不是給教師分個優劣高低。因此,比賽不能僅僅評出一、二、三等獎就了事,而應更多地關注教師在評比中的體驗、收獲與感悟,努力讓教師從參賽中有所收獲、獲得成長。
3 評比、競賽應是長期效應
(1)關注激勵效應。應改變過于關注比賽結果,非強即弱、非勝即敗的觀念,關注競賽的激勵效應,強調“參賽沒有失敗”、“最重要的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展示并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賽出自我,賽出自信,賽出典范。
(2)立足持續發展。評比、競賽不應該曲終人散。在評比、競賽之后,我們應及時總結、歸納、提升評比、競賽中的成功經驗與存在不足,開展一系列后續活動,以更好地發揮評比、競賽的導向和榜樣作用,將教改的著力點放在如何使先進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最終有效地落實在幼兒的發展上。
潘曉冬(江蘇省海安縣雙樓幼兒園):
幼兒園該如何評選出優秀的幼兒教師?我覺得應該問問孩子:“你在幼兒園快樂嗎?”“你喜歡老師嗎?”“你今天學會了什么本領?”……孩子們寫滿幸福的笑臉,就是對一個優秀教師用心于幼教事業最好的詮釋。一個單位的一群教師就好比一個班的孩子,這些“孩子”每個人都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老師”的評比不是給“孩子”排隊,“老師”要能夠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更應多考慮在縱向的評比中,挖掘教師的潛能,讓每個教師都有施展其才能的機會。如:可以讓教師在開學初定一個“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學期末,對照其個人計劃,領導組對其計劃的實施進行考察。縱向評比就是自己跟自己比,這學期的自己與上學期的自己比。總之,園長應為教師創造和諧、寬容的工作氛圍,引導教師沿著自己的發展軌跡向前發展。
陳婭(河北省望都縣直機關幼兒園):
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競賽、評比活動不宜經常開展,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來提高教師的素質,如鼓 勵班與班之間互相多進行聽課評課活動、盡可能提供機會讓教師外出觀摩、聽課、聽講座、借班上課。要求教師時常對自己的備課、上課、聽課等教育行為進行反思,及時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王興娟 (江蘇省海安縣雙樓幼兒園):
我個人的觀點是:以研促改,共同提高。構造一種研討的和諧氣氛,而非評比的競爭氛圍。如將園內的教師按年級分成三組,各組確定研討課題,每月一次或兩月一次研討。每人都須有自己開活動的準備。共同商討活動的流程、設計,共同制作教具。一個年級組就是一個整體,然后捕簽決定一位教師代表進行活動展示,由同領導、年級組內教師以及其他教師觀摩,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組內再將建議匯總,把原方案進行修改,每人都設計一份新的方案,會診觀摩活動,請園領導及教師再次聽課,針對個人的活動情況提出可操作性建議。開課教師根據建議對自己的活動方案進行再修改,并再次開展觀摩活動,但不評比。相信在這種“一課三研”的活動中,既提高了組內教師的凝聚力,也讓各位教師在這種主人翁意識的研討氛圍中,提高幼兒園整體水平。
主持人:教師是評比、競賽活動中的主體,她們應該如何面對評比競賽活動呢?
王小麗(江蘇省海安縣曲塘鎮中心幼兒園):
面對評比、競賽活動、我們應該學會“聰明地工作”。1 聰明的點子,讓工作“事半功倍”。有時一個聰明的的想法會比機械地努力工作更有效。例如在環境創設評比中,有的教師花了很多時間、精力、物力,可創設的環境感覺平平,而有的教師巧妙地利用一些材料,花很少的時間,創設的環境卻很有特色。因此,在類似的評比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先動動腦筋,在努力工作。善思者高人一籌、事半功倍,不善思者拾人牙慧、亦步亦趨。做好事情的前提是想清楚、想全面、想透徹。
2 保持積極的心態,做個快樂的人。我認為在幼兒園各種評比中,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正確地認識各種比賽。我讀過《早期教育》(教師版)2007年第8期中的一篇文章《園長,謝謝你“沒有”表揚我》,感觸很大。在此,引用一段:“最可貴的收獲應該是學會了正確對待榮譽與獎勵,知道用什么態度和形式自我肯定、表揚、鼓勵,更加快樂、用心、踏實地工作和生活。”讓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每天帶著好心情,快樂地工作、生活,做個快樂的人。
主持人:幼兒園評比、競賽活動對于促進幼兒園的發展是有其價值的。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它又存在許多弊端。產生這樣弊端的主要原因是評比、競賽活動未能真切地關注教師發展的真需要,過于關注評比、競賽的結果,而未能關注評比、競賽活動對教師和孩子發展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要改變現有的評比、競賽活動的形式,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關注到不同層次的教師的需要,在活動中促進他們的發展,使得評價、競賽活動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好,本期教育沙龍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下期討論題目是:如何面對幼兒園同事之間的分歧與矛盾)
【我看幼兒園的評比、競賽活動】相關文章:
• 淺談鄉鎮幼兒園家園共育協調
• 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
• 新農村幼兒園家園溝通的分層策略
• 幼兒園教育中的人文關懷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
• 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問題與策略
• 幼兒園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 讓幼兒園的環境會“說話”
• 中職學前教育分析(3篇)
• 從“保姆”到“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管理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