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萬屯鎮中心幼兒園 【摘 要】“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綱要的這一精神,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積極地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力求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發揮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境創設;教育探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為了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環境的要求:“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作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近幾年來,筆者所在幼兒園在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環境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合理創設幼兒園環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學習能力往往比較低下,因此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當前幼兒園教育中比較重要的目標。行為習慣包括很多,如廣泛意義上的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尊老愛幼、互相團結、互相幫助等,這些通常較為抽象,教師在給幼兒講解的時候往往沒有統一標準,而且幼兒通常無法很好地理解。其次,幼兒進入到幼兒園之前通常已經養成一些不好行為習慣,多數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性格難免比較驕縱。最后幼兒使用的書本中對這些行為習慣并沒有明確說明。因此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創設相關環境,如在教室較為顯眼的地方張貼國旗、國徽、國歌及它們的由來、天安門廣場和五十六個民族小朋友等用以培養幼兒愛國思想;在花園旁邊張貼愛護花草樹木的圖案,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習慣;在樓梯上畫上可愛的小腳丫,可以有效防止幼兒上下樓梯擁擠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遵守秩序的習慣;在水管旁畫一些關于節約用水的圖片或標志,培養幼兒節約用水的習慣,等等。通過幼兒身邊的點滴事件,幫助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二、把創設環境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環境是為幼兒創設的,教師要給幼兒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機會,使其參與其中,保證幼兒有充分利用環境的自由。此時,周圍的一切材料都是為幼兒服務的,幼兒通過身邊的材料進行再利用,讓環境變成幼兒手中的活畫筆。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幼兒時刻都在進行自己的“繪畫工作”。
以我園中班主題墻的創設為例:開學時,教師并沒有急于布置墻飾,而是將“難題”拋給幼兒,請他們共同策劃“怎樣讓我們的墻面更漂亮”。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畫上許多恐龍吧!讓活動室變成一個恐龍世界。”有的說:“畫一個‘美麗的秋天’吧”。等等.讓幼兒參與布置環境,就是注重了活動的過程,而不是追求活動的結果,在活動過程中,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習慣和能力。例如在設計“美麗的秋天”,教師分步驟有計劃地進行:
三、合理創設幼兒園環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幼兒園教育還應積極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有一些幼兒不能堅持飯前洗手、便后洗手,因此教師可以在盥洗室水龍頭前裝配一面鏡子,結合幼兒喜歡照鏡子的喜好,促使他們積極洗手;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實行“一人一杯、一人一巾”的制度,很多剛進入幼兒園的幼兒往往記不清楚自己的號碼,這時教師可以幫助幼兒記住自己的號碼,幼兒對一些圖案或小動物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幫助幼兒選擇一種他們可以記住又比較特別的圖案,將這些圖案貼在自己毛巾掛鉤處和杯子上面,幫助他們記住自己的號碼;有一些幼兒不講衛生,不喜歡洗澡、洗頭、洗腳,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室角落貼上“我愛洗洗”的圖案,并擺放一些小澡盆和洋娃娃,要求幼兒為這些洋娃娃洗澡,培養幼兒勤洗習慣;還有一些幼兒經常忘記修剪指甲,教師可以在墻面上張貼“漂亮的小手”的圖案,這些圖案上都有兩只干凈的小手,要求幼兒定期將自己的手與上面的手對比,培養幼兒勤剪指甲的習慣。
四、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的環境
幼兒從出生起,就在不斷地探索著整個世界:聽到聲音會到處尋找,看到水洼會想去踩一踩,手里拿著東西會放到嘴里。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為中,他們逐漸獲得了有關世界的經驗,逐步理解了周圍的世界。正如科學家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也是使他們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幼兒的思維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主要依賴于具體的動作和表象,從而形成他們的認識結構。所以,幼兒需要通過各種具體的活動來認識事物,學習科學。而豐富的物質材料能刺激幼兒的探索行為,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適合其發展水平,滿足其內在需要和興趣的物質環境,誘發幼兒自主活動,自發探索。以使幼兒自由選擇,獨立操作,自動練習和自我發展。現代幼兒教育就是環境教育。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
五、結合教育教學主題活動內容進行活動區環境創設
教育環境應結合教育教學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創設,要結合主題活動下設的分題活動內容進行布置。當主題活動中涉及認識貨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蛋糕店”等活動區域配合主題活動的進行,提供玩具貨幣,幼兒們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中認識并學會使用貨幣,扮演超市工作人員的幼兒也可以一同協商為商品定價。教育環境的創設要隨著主題活動內容的進行需要隨時更換環境的內容,或者根據主題相關的內容的生成內容,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調整,教育環境要與幼兒進行互動,我們與幼兒一起創設的墻面環境最好能與孩子的視線持平,這樣會更加便于幼兒之間的討論、交流,離幼兒視線過高過低都不利于互動。
六、教育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的過程
教育?h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是靜態的,但通過它對幼兒的教育卻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既是師生也是合作伙伴,教師設定活動內容,幼兒參與教師所設定的內容。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將幼兒的意識朝著符合教育意圖的方向引導,當幼兒參與其中時,教師就由知識傳授者變成了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時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是教育環境的主人,制定目標,討論如何分工合作、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同時教師還可根據活動內容、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加一些延伸的活動內容,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尋找樂趣,獲得發展。幼兒與教育環境互動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幼兒的途徑,教師在活動中觀察他們對哪些事物感興趣,提出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些成了教師設計主題教育環境的依據。
因此,重視環境教育,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園堅持以人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大教育觀,對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大環境進行優化整合,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天地,把玩的權利還給孩子,使孩子在玩中與環境融合、對話、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體驗成長的快樂,促進了其整體素質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http://edu.qq.com/a/20121015/000310.htm.
[2]高月梅,張泓.幼兒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石筠濤.學前教育課程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芻議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教育】相關文章:
• 從“關愛綠色生命”到“探索自然世界”
• 數學區材料投放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大班數學區“撲克”為例
• 落實新教材 創設新環境
•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
• 關于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幾點建議
• 幼兒園課程中的環境設置
• 環境創設新視點 -----墻壁會說話
• 利用周邊環境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 淺析幼兒園小班活動室墻面環境創設
• 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 淺談當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