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說:“天下難事, 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 必做于細”。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精品幼兒園,關鍵在于幼兒園是否具有精細化、高水平的管理。近年來,我們確定了“精細化管理”這一帶有方向性的管理思路,結合本校實際,把“樹立精品意識,打造精品工程,創建精品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工作思路落實到學校的方方面面。
下面,就我園落實精細化管理談談自己的一點做法。
(一)班子建設精細化――凝聚管理合力
領導班子是依法治園、優化隊伍、深化改革、內涵發展的決策者。積極倡導班子精誠團結、求實創新,樂于奉獻的精神。工作注重抓落實,講方法,求實效。做到關系理順、分工明確、職責到人、互助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具體來講有五個要:
1、園長要自強。
園長首先是辦園目標和管理文化的制定者,園長確立辦園目標后,分解到管理層的每個人員,制定出宏觀的管理文化,形成自己的辦園特色。其次園長要有思想,知道怎么提高幼兒園的品質。園長的教育思想、辦園理念、法律水平、綜合素質、工作作風、人格魅力決定并影響著幼兒園的發展和辦園品位,只有園長依法辦學,精細管理,才能確保幼兒園內涵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快速前行。在幼兒園管理的各個細節,園長不僅要前瞻到位,安排到位,責任到位,更重要的是要堅持標準,落實到位,身體力行,強化過程。該干什么,如何去干,干得怎樣,面對問題的時候,怎樣穩妥地解決。第三、作為園長,要跳出既抓管理又抓業務,既要對內又要對外瑣碎的事物,較為脫俗的思考和從事更大的事情。
2、班子要和諧。
幼兒園一個班子不是成員間簡單的相加,而是一個有機有序的組合。班子和諧與否,關系園所發展,團結則有戰斗力,凝聚力。反之,事事難以進步。因此作為班子成員之間既要互相理解,換位思考,又要互相配合,互助合作,使班子形成團結和諧、能拼能勝的團隊,在社會上樹立起了優質教育的品牌形象。
3、責任要明確。
選人用人是園長主要工作任務之一,根據班子成員的性格和能力,將幼兒園工作的總體責任分解到班子成員名下,使各管理崗位的責任具體化、明確化、程序化。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細”字上下功夫,增強工作主動性。
4、作風要良好。
班子成員要從自身做起,嚴守職業道德,始終堅持和諧團結,保持較強的內聚力,形成團結之風;始終發揚不服輸的精神,不斷進取,形成進取之風;嚴格要求,求真務實,形成求是之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形成廉政之風。作為班子成員,應該以身作則,廉潔奉公,要求老師們做到的,管理人員必須做到,對待工作要公平、公正,管理人員要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5、工作要創新。
班子成員要以一名新兵的心態努力學習,善于思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從園情出發,體察教師、家長的愿望和要求,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上級的政策決定,并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文件精神創造性的工作。
(二)規章制度精細化――科學、民主、人文管理
用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是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保證。只有健全制度,并能認真及時的落到實處,才能使幼兒園管理由粗變細,由細變精,才能使幼兒園管理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才能促進幼兒園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1、制定幼兒園章程。
嚴格按照制度辦事 。“人管人管一點,制度管管一片”。幼兒園依法制定了《實驗幼兒園章程》,制定出版了《茌平縣實驗幼兒園管理制度匯編》,對幼兒園性質,管理體制,德育工作,教學工作,教師、幼兒、后勤工作等做了明晰的規定,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伙房職工,人人有職責,實行定職定責,做到教職工有章可循、職責分明、獎罰分明。起到了獎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
2、實行層級管理。
幼兒園健全了副園長、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的選聘機制。各層級人員責任明確,有職有責,有責有權,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我們還實行了以園長為首的四級管理網絡:即園長、副園長、級部、班組,實行了分處室廉潔高效的管理機制,分層次管理,形成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風氣。
3、實行民主、人文管理。
在管理上,我園既注重以操作性強的績效考核為中心的硬性管理,又在工作中滲透以人為本的情感化管理。園領導和教職工開展了“走訪家庭、談心交心、說事做事”以及給“園長的一封信”等情感溝通活動,拉近了管理者和教職工的距離。生活中,哪位教師病了,班子人員首先探望慰問,哪位教師有難事,班子人員第一時間解決,讓每一位教師無不感受到我園大家庭的溫暖。
其次,我們還充分發揮教代會對幼兒園管理工作的監督作用,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教師充分行使參政、議政權利,對幼兒園重大事項行使表決權,對領導干部的德才表現和財務收支行使監督權,所有涉及幼兒園重大決策事項都提交教工代表大會充分討論,提出意見或建議后再由園務會集體討論決策。
(三)后勤保障精細化 創設優質環境
注重園所文化,強化環境創設。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一所幼兒園的環境布置能彰顯其辦園理念。我園以“綠色家園,開放教育”為宗旨,本著“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的原則,為幼兒創設“充滿童趣、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注重美觀、合理以及實用性,強調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拓展幼兒的生活空間,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同時,我們也因地制宜地創設了兒童化、藝術化、生活化的人文教育環境,使環境成為一種內在的教育力量,成為隱形課程,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孩子的心靈。這樣,既裝點美化了園所環境,又真正達到了讓每一面墻壁都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育人的目的。
(四)教師培訓精細化――全面提升保教質量
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園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幼兒園整體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落實“五大措施”,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1、堅持園本學習。
一是聘請法制副園長,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規。二是制定《茌平縣實驗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茌平縣實驗幼兒園教師誠信守則》,與全體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書》,全面規范教師依法執教行為。2007年以來,我們堅持在全園范圍內開展“微笑服務”、“愛心教育”,要求教師對家長做到“四個一”、即一個笑臉、一個凳子、一杯水、一句暖心的話語;對孩子做到“五個愛”,即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管理約束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通過師德教育專題會、師德演講等活動,使教師們凈化了思想、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養。三是圍繞“一功五化” 錘煉教學基本功,轉化教學理念、內化課程標準、優化教學過程、強化教學管理、深化園本研修,組織教師進行簡筆畫、普通話、寫作知識、計算機操作技術、
課件制作、以及鍵盤、聲樂、
舞蹈等基本功練習,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
2、堅持學習培訓。
(1)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
為更好地使教師時刻把握教學改革的脈搏,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幼兒園支持讓教師們走出去拓展視野、提升教育智慧。我們每學期都會選派教師赴北京、上海、江蘇、河南以及濟南、濱州、青島、淄博等地參觀學習,聆聽幼教專家的講座、領略名園強園、名師的風采。回園后交流學習體會,上示范課,實現資源共享。
(2)搭臺子,提供展示的機會。
我園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如故事比賽、體操展示、教玩具制作、鍵盤比賽、戶外游戲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優秀
論文、優質課、教學能手評選等,讓教師在競爭中學習、成長,全面提高團隊整體素質。 (3)壓擔子,提供鍛煉的機會。
給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如擔任班主任、承擔公開課、參與課題研究、主持幼兒園大型活動等,使青年教師動力和壓力同在,不僅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同時提高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
3、堅持專家指導。
一是購買教育專家有關課程改革、教學研究、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光盤和書籍,組織全園教師觀看學習。二是請知名專家來園聽課,指導教研活動,做專題講座。
4、堅持園本教研。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發展的支點,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一種戰略,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孩子。堅持園本教研:一是把握科研興園的實質。實施園長一把手工程,首先建立教科研組織。成立由園長任組長,業務園長、教科室主任任副組長,各學科首席教師為成員的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以解決教育活動中生成的問題為基點,構建“幼兒園―級部―學科組”三級教研網絡,落實“全園總課題――級部分課題――教師子課題”三級教研課題鏈。二是爭取專家指導和專業引領。幼兒園結合實際,邀請專家進行科研興園方案論證、進行科研知識和課題研究基本方法指導,努力實現興園與專家研究成果“雙贏”。 三是做到教師全員參與。全園教師要圍繞核心課題及其子課題進行研究,形成科研合力,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圍繞科研興園,每學期我們都要開展“6個1工程”即每位教師要讀一本教育科研論著;聽一場高水平的教育專家報告;研究一項實用的教育科研課題;寫一篇有獨特視角的教育科研
論文;編制一節有創意的課堂教學案例;制作一件精美的教玩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5、堅持“陽光評價”。
在對教師工作進行年度考核時,嚴格按照各類考核細則,按照教師簽字確認的原始數據賦分。客觀的定量評價占總體評價的80%,模糊的定性評價占總體評價的20%。“陽光評價”教師工作成為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動力源”。
(五)家園共育精細化 共創幼兒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合作伙伴。”利用多種渠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觀念,做到家園共育。
1、家長學校――家園共育的基礎
家長學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的有效渠道。為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我們成立了以園長為校長,級部主任及骨干教師擔任教師,廣大家長積極參與的家長學校。為拓展授課內容,我們還聘請了衛生、消防、公安等方面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擔任兼職教師。家長學校以講課、舉辦專題講座為主,其它教育活動形式靈活配合,宣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方法,促進家長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2、家長會――家園共育的主陣地
家長會是我園家園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學期召開級部或班級家長會。經過實踐摸索,我們改變了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家長會模式,而是教師介紹幼兒園、班級情況,展示觀摩課;家長談心得體會、育兒經驗,參加親子游戲;孩子們唱歌、跳舞,展示才藝……教師、家長、幼兒三方共參與,形式不拘一格,內容豐富多彩。通過家長會,家長們不但對孩子的在園情況、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辦園宗旨、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親身參與教學、游戲活動等大大融洽了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3、家教經驗交流會――家園共育的紐帶
家教經驗交流會是我園組織的一種家長教育家長的有效方式。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讓“教子有方”的家長現身說法。同時,我們還倡導教師根據本班教育教學實際或者家長中普遍存在的家教問題、困惑召開座談會,匯集家長的經驗,調動家長的群體智慧,研究教育對策、達成共識,幫助全體家長提高家教水平。
4、幼兒成長檔案――家園共育的園地
成長檔案是幼兒成長過程的記錄,其目的在于通過幼兒作品及相關資料的有意收集,反映幼兒的興趣、態度以及在特定領域中的努力、進步與成就。我們請家長將幼兒在園外的趣聞軼事、精彩瞬間等以多種形式記錄下來,與教師對幼兒在園成長足跡的記錄整和起來,為每位幼兒建立了“成長檔案”。這一舉措增強了家長、教師觀察幼兒的目的性,為家園攜手尋求適宜的教育方法提供了依據,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5、班級論壇――家園共育的網絡載體
作為山東省首批信息化建設基地園,我們于2008年10月1日開通了立足于校園網而又自成系統的班級論壇,建立了“三梯度”“三必須”“三倡導”的論壇制度,具有實名注冊、圖文并茂、互動交流三大特點。“三梯度”即論壇管理設三級:管理員-級部版主-班級版主,層層管理、各負其責;“三必須”即每個班級必須有獨立的版面;班主任必須擔任主版主;教師注冊必須使用真實姓名。“三倡導”即倡導家長注冊時使用孩子姓名加稱謂,如xx爸爸、xx媽媽;倡導家長參與版面管理;倡導看帖后及時回復。各項制度的推行,使論壇得以迅速發展,現在論壇擁有35個子版面,1300多位會員,論壇已成為成為我園家園共育的主干線。
理念引領,潤物無聲。精細化管理使茌平實幼的工作蒸蒸日上,校園因精細化而和諧;教學因精細化而精彩;管理層次因精細化而提升,真正實現了內涵式發展。
【淺談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相關文章:
• 我理想中的幼兒園
• 幼兒園感恩教育探析
• 幼兒園中的武當與少林
• 對幼兒園管理的幾點認識
• 幼兒教育的開展初探
• 幼兒園家園溝通策略
• 淺談幼兒園檔案管理的經驗與體會
• 現代幼兒教育反思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策略
• 教育部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 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游戲活動
• 幼兒園教師的德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