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偉大的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睉敉馐且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因此,幼兒園應積極把孩子的興趣引向戶外,讓孩子接觸戶外大自然,充分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
一、積極創設良好的戶外活動環境
幼兒園良好戶外環境能夠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讓幼兒感到輕松愉快,能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愿望,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應提供符合幼兒興趣和不同發展水平及多功能、可變化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在戶外場地的整體布局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因素,如圍墻上的壁畫、墻角的植物、樓梯下的角色游戲區、草地上的環保標志、樓梯扶手及走廊頂上的吊飾、地面上的格子、腳印、臺階上的各種幾何圖形等,使戶外活動場地變成立體的、多層次的、多視角的“教科書”,以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外還可設置大型組合玩具區、小水池、沙池、石子路、塑膠路等,使戶外活動場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軟,有直有曲,給幼兒感官上多種刺激,給幼兒留下聯想的空間,從整體布局到局部的功能開發都體現了環境的探索價值,使它們各有特點又互相輝映,形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
二、認真把握戶外活動的原則
戶外活動時,幼兒不僅要承受運動生理負荷,而且還要承受運動心理負荷。因此,在安排幼兒戶外活動時,要把握好戶外活動的原則,讓幼兒在安全、科學的活動中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首先,戶外活動要有計劃、有步驟、按一定程序來進行,從簡單到復雜,從少量到大量,從輕緩到逐漸加強,從相對安靜進入到運動狀態。其次,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運動要合理搭配。使幼兒動靜交替地進行不同性質的活動,能預防神經系統的疲勞,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緒,并起到全面鍛煉身體的作用。再次,活動設計中要考慮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從幼兒的個體差異出發,對發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科學安排各種形式的戶外活動
科學的戶外活動,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除了園內的“戶外體育”、“親子游戲”、“半日開放”、“藝術節”等活動外,還可組織幼兒集體進行遠足、春游、秋游以及由家長參與的外出郊游活動等。
在園內組織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要摒棄放鴨式的群體活動,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進行分組活動,讓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都能得到滿足。同時,在戶外活動之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對幼兒進行啟發和誘導,促進其不斷得到發展。另外,活動中的安全性要放在首位。活動前,老師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方案,同時要做好充分的思想上、物質上的準備工作,要具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的能力,時刻保護好每一個幼兒。
教師在活動中要關注到個體差異,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伙伴。透過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于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
在戶外活動中,教師除了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外,還應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每周都應安排大型玩具集中對全園孩子開放的時間,這樣能打破年齡、班級的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使孩子在活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教師在孩子們活動時要認真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積極性,適時引導又不要干預過多。正確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讓孩子能在快樂有趣的環境中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發現到的信息,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更好地去實踐和探索。
總之,在組織戶外活動時,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在創設好環境的基礎上,要把握好活動的原則,科學合理地組織活動,使每個孩子都能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充分發揮戶外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的優勢,讓孩子們能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得到全面的發展。
【淺談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實施】相關文章:
• 談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
• 淺談幼兒園教育語言藝術
• 學前教育專業生繪圖講故事的重要性
• 淺談如何當好農村幼兒園園長
• 嘗試幼兒園教育技術管理工作有感
• 幼兒園小班培養寶寶三計劃
• 家園共育,譜寫幼兒園新詩篇
• 瑞典幼兒園性別平等教育簡介
•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及對策研究
• 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規矩困惑”
• 兩省區幼兒園教師現狀抽樣調查與分析
• 《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