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主題墻是記錄幼兒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載體,是主題得以順利開展的媒介,能引發幼兒獲得經驗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把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建構性要素,讓主題墻飾與幼兒的發展互動起來。
關鍵詞 主題墻 環境創設 幼兒園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痹谟變簣@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當瑞吉歐的教育思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時,我們開始接受和嘗試“墻壁會說話”,以互動墻飾為切入點,探索墻飾與課程、教學、幼兒以及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來實踐“墻壁”對家長、幼兒的“對話”。
一、主題墻飾與課程之間的互動
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庇變簣@環境已不再局限于幼兒園內,它還包括幼兒園外的一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幼兒處于這么大的環境中,必然會對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產生疑問,這時教師應從與兒童的交談中,及時捕捉兒童的這些疑問,從中提煉出課程的主題。
我們結合新班入園教育,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確定了科學認讀“這是我”的主題,創設了“這是我”的墻飾,引導幼兒感知與體驗個別性的“我”,讓幼兒初步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感知自己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獨特的個體,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活動,樂意與他人互動。
“這是我”――我在教室的一角畫上一棵光禿禿的大樹,代表我們班的“班級樹”,請每個孩子選自己喜愛的材料,剪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制作小樹葉,裝飾、打扮“班級樹”。孩子們剪剪、涂涂、畫畫、貼貼,將“班級樹”打扮一新,圍在樹旁爭著指:“這是我。”這時,我在小樹葉上寫下制作人的姓名、貼上照片,并請幼兒手指自己的那片樹葉,告訴大家自己的名字,激發幼兒主動表述、認讀漢字的興趣。在孩子們興高采烈介紹各自照片的同時,他們還講述了自己的親朋好友以及喜歡的玩具和動物。于是,一個新的主題――“光陰的故事”產生了,大家討論什么叫好朋友,誰是自己的好朋友。我們給大家發了親子作業單,讓幼兒貼上和好朋友(包括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寵物玩偶、植物等)的合照,說一說照片里的故事,并請爸爸媽媽記錄下來。我們將“光陰的故事”主題墻飾展覽出來,使墻飾與課程之間互動起來。
二、主題墻飾與教學的互動
秋天來臨,我們讓幼兒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內散步,到人民公園秋游。大家欣賞著五彩繽紛的秋菊、看著落葉如蝴蝶般飄落、研究著楓葉的色彩變化……主題“美麗的秋天”便應運而生。孩子們有了豐富的感性知識,便用棉簽畫著五顏六色、姿態各異的菊花;用紅色皺紙卷制細巧的一串紅,并用綠色彩紙剪成雞心形裝飾成葉……大家共同創造了“秋天的公園”。主題墻飾成了藝術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時是藝術活動的起始,有時則是延伸。當我們學了《秋天的果實》以后,孩子們建議將秋果貼成“秋天的果園”,可是秋果不多,大家一起用彩紙撕貼了蘋果、梨、香蕉、橘子等,一棵棵果樹躍然墻上。墻飾與教學的互動中,兩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
三、主題墻飾中的師生互動
每一個主題墻飾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在瑞吉歐教師眼中,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幼兒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幼兒的心智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幼兒能與主題墻飾進行“對話”。因此我們應不斷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主題環境,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
我們在創設“國慶節到了”的主題墻飾時,先是師生共同討論墻飾布局,然后由老師創作大背景:中國大地圖!并在地圖上面標上長城、喜馬拉雅山、天安門廣場和一些著名的城市,讓孩子們告訴大家一些自己去過的地方或者喜歡的地方,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相應的位置插上自己親手做的小國旗,讓幼兒了解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孩子們稚拙的畫,加上老師的文字記錄,使主題墻飾成了幼兒創作和表現的好去處。
四、主題墻飾與幼兒、家長之間的互動
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整個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構思、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前所述的“多彩的秋天”。同樣,當春天、夏天、冬天來臨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讓幼兒收集、交流、布置環境,隨著不同季節的來臨,教室的墻壁在孩子們手中不停地“說話”,而幼兒在布置中也深刻體會到了四季的含義和特點。
在“家園合作、同向同步”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只有讓家長參與到富有創意的環境創設活動中去,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成為環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響應者、參與者、創造者。在“快樂新年”的家長開放日主題活動中,我們讓家長共同參與幼兒的活動,在做做、玩玩、畫畫、唱唱的歡快氣氛中,既融洽了親情,又把家長和幼兒的個別經驗轉化為了共享的教育資源,促進了多元互動和多元表達。
風靡壘球的瑞吉歐學前教育思想研究者曾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這一理念告訴我們,將幼兒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從幼兒的認知發展和年齡特征出發,讓課程的價值在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體現,把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建構性要素,讓主題墻飾與幼兒的發展互動起來。
【幼兒園主題墻的互動性】相關文章: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探究
• 和諧教育從幼兒園做起
• 淺析幼兒園師生互動教學探索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之我見
• 如何提高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三個有效途徑
• 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教師應該有倫理底線意識
• 幼兒園管理中的點滴體會
• 幼兒園教育中的生態性體現
• 幼兒教師教學語言問題與對策
•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