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幼兒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幼兒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枯燥學”到“有趣學”等等。反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們共同的目標。下面本人從四個方面來跟幼教同仁們探討一下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數字8"。數字8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數字8的含義卻并不感興趣,因為那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色彩也無鮮艷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知識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數字寶寶,以擬人化的數字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數字寶寶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歷寶寶身上秘密的強烈欲望。
二、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并全面了解幼兒
課堂教學的有效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備課。首先教師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即備教材,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兒,即更備幼兒。從目前狀況來看,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備幼兒的工作。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尊重幼體個體差異,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及他們的已有認知。在此基礎上,認真研讀教材,設計教學環節,選擇教學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如:大班教育活動“認識標記”。教師的活動理念是讓幼兒認識各種不同的標記,知道他們的用處以及發生情況后的使用方法;顒娱_始時教師運用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方式引出幾個標記,主要用以復習的過程。再此之前,孩子們已經認識了這些標記,用這種方法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但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如果在復習標記的過程中,運用幾次實地演習的方法,在出示新標記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標記的圖案以及作用,這樣會加深孩子們的記憶。雖然這節課對幼兒來說只是在原有經驗上的重復,但效果并不明顯。因此,綜合看整節課,教師充分鉆研了教材,但備幼兒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有些幼兒在課堂上表現得興趣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對于這種狀況,教師應在備課的過程中,結合幼兒的已知和生活經驗,選擇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相關內容,以滿足幼兒求知的需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想象,以激勵表揚調動其積極性。
三、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并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布著,主題不突出。老師說:"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后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么樣呢?幼兒可能會說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開,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教師制定計劃、精心設計和組織的重要的教育教學活動,它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促進幼兒正常進行學習活動并達成有效學習。因此,有效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支柱,我們要遵循幼兒園教學的規律及幼兒的年齡特征,充分發揮師幼雙方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教師要學會課堂調控,并適時引導幼兒
課前教師都能做到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環節,確立教學重點難點,選擇豐富的教學方式,并明確教學進度。這一切都是教師為了在課堂中能更好地為幼兒的有效學習而服務的。但幼兒園教學的對象有著其特殊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完美的教學方案,嚴密的教學流程設計,認真的活動組織,但往往事與愿違,并沒有達到事先預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出現這種情況與教師缺乏控制課堂節奏、組織課堂紀律的能力,即課堂調控能力不夠。在備課時,教師設計對于所設計的活動既要精心預設,也要注重生成。課堂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幼兒的反饋情況,并及時對幼兒的反饋信息進行處理,積極的加以鼓勵肯定,消極的予以正確引導,以確保課堂預定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例如一次中班美術課教學水滴畫,教師用多媒體
課件播放了各種各樣用水滴做成的精美圖案,幼兒一邊欣賞著,一邊發出了“哇,好美”的贊嘆聲,教師隨機讓幼兒談談剛看到畫面的感受。接著,教師又啟發幼兒說出這些畫都像什么花,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又沒見過。幼兒們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一位幼兒手指著像星星一樣的小花,滿臉歡喜地說:“這是雪花!苯處燅R上糾正說:“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這叫滿天星!睂τ谶@個幼兒信心滿滿的回答,教師過分依賴課本,一下子就否認了,孩子也給失落地坐了下去,后面便再也沒有舉手發言。在觀察了各種各樣的花以后,接下來教師引導:“花這么漂亮,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嗎?”幼兒暢所欲言,有的說是吹的,有的說是用水滴的。教師就介紹了水滴畫的過程以及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分別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試著滴了幾幅水滴花,老師對這幾個小朋友的畫加以評價。有位幼兒馬上提出疑問:“老師,這個畫干了以后也是這個樣嗎?”教師并沒有關注到這一點,而是繼續著既定的教學內容,而幼兒在下面開始了自己制作水滴畫的時候,為此,造成了活動的一點小混亂。在這里,教師完全可以在幼兒探討的問題上,再引導幼兒回到原來的教學程序,或者對幼兒的反應給予關注。如果幼兒感興趣,可以在以后繼續進行這個話題,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還能在此基礎上生成有關的探索活動。
總之,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發揮幼兒主體能動性,在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問題,讓幼兒自主表達,幼兒的綜合素質才能逐步得到發展和提升。
【淺談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保育工作淺析
• 幼兒園大班麥稈畫教學初探
• 淺談幼兒園教學非語言藝術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
• 淺談新時期幼兒園班主任管理工作藝術
• 繪本教學中幼兒教師論文
• 談談幼兒園班級工作
• 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的構建探討
• 幼兒園品格教育之我見
• 男生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論文
• 傳承中華文化,推行幼兒園開展節日文化教育
• 構建和諧的幼兒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