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許多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環境創設趨于形式而缺乏教育作用、環境創設內容單一、陳舊、環境創設缺乏幼兒參與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使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更適合幼兒,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環境;環境創設
一、明確幼兒是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
在新《綱要》的學習與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悟到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幼兒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充分發揮自主性、展開討論,從而促進幼兒向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在以往的實踐中,班級環境創設往往只是教師的任務,每當新學期來臨時,教師總是不停的設計、布置冥思苦想出各種主題和內容來,布置環境希望給孩子一個驚喜。這些常常以教師的意愿為中心,過多的考慮環境的美化和新穎,幼兒則處于被動的接受任務,往往未形成良好的環境教育作用。因此,應放手讓幼兒做環境創設的主人,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確定環境創設方案。并讓幼兒動手做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在環境創設中讓幼兒獲得相應的知識,并體驗勞動的快樂。
二、確立班級環境創設目的
“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任教師”,幼兒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各方面的發展,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并不是隨意的、無目的的。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的目的在于通過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裝飾環境而創設,更不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而創設。因此,班級環境創設要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相適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進行創設。明確環境創設的目的,讓幼兒通過環境獲得相應的知識。如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可以根據季節的變換進行環境創設,讓幼兒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大中小班可以是同一個主題但主題環境創設的內容應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也可以根據園所文化進行班級環境創設,讓幼兒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三、在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各個環節貫穿安全理念
幼兒教育是保育教育與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其中保育教育是重中之重。只有確保了幼兒的健康安全才有可能對幼兒進行教育。現在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幾乎每個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確保幼兒在園的安全對幼兒教師來說是一份艱巨的責任。安全應貫穿幼兒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當然在進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時也不例外,在設計環境創設方案時、在執行環境創設方案時,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都要考慮幼兒的安全。如在廢舊物品再利用時,要對廢舊物品進行消毒。在活動區的游戲材料要及時檢查,看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
四、提升幼兒教師的班級環境創設能力
幼兒教師環境創設過程中表現出的專業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會對本班班級環境創設成果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豐富相關理論知識,強化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促進和推動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做出貢獻。幼兒教師也應緊隨教育發展的步伐,不斷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吸取他人的實踐經驗,更好的為幼兒教育服務。幼兒教師要通過進修培訓、參加幼兒園觀摩、學習和討論,以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和他人的成功教育經驗充實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對本班班級環境創設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并從容應對環境創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任何理論知識只有付諸實踐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在班級物質環境創設環節就需要教師的手工動手能力,幼兒教師應通過不斷實踐探索來提高自己環境創設實踐能力。
五、幼兒班級環境創設中滲透中華文化因素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幼兒將來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理應學會尊重、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把民族文化的精髓多元化的繼承和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文化多樣性的特征將會體現在每個幼兒周圍,教師應讓幼兒從小了解和熟悉多種民族和文化,培養他們尊重文化的意識。幼兒園的墻飾是滲透中華文化因素的一種良好形式。幼兒園的墻飾對幼兒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也是最能體現幼兒園特點和幼兒表現自我、獲取知識、提高審美能力的地方。對適合幼兒的民族文化藝術內容進行認真的篩選,為幼兒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鮮艷的民族文化藝術圖片、剪紙和各種手工藝品,分階段、分層次的懸掛陳設在環境中。豐富民族文化和知識,拓展文化視野。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不知不覺學習到經驗,讓優秀的民族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幼兒。
六、讓家長成為幼兒班級環境創設的親密合作伙伴
幼兒園與家庭是伙伴關系,這種關系強調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平等性,肯定激發家長參與的熱情。因為,熱情是家長積極支持幼兒園工作的動力。所以教師應該把家長視為教育的主體之一,以互相支持、互相學習的態度和家長建立了相互信任、支持的良好合作伙伴關系,讓家長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首先,老師要深入了解家長的關注點。例如,環境布置時老師需要大量的廢舊物品,就鼓勵家長幼兒一起收集,可響應的人卻很少。老師詢問后才知道,原來家長們都覺得廢舊物品不衛生、不美觀覺得沒什么用途,老師得知原因后便和幼兒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做了一些小作品放在走廊、區角,請家長參觀,家長看后完全轉變了自己的想法。其次,老師要及時反饋家長參與情況。每次得到家長幫助后都張貼感謝信,感謝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并向家長介紹通過家長參與孩子獲得了哪些知識取得了怎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娜.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民族文化教育[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3)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之我見】相關文章:
• 芻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創設與利用
•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策略
• 幼兒園環境創設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 關于幼兒園進餐環境創設的思考
• 營造快樂天地,促幼兒健康成長
• 淺談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
• 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研究
• 淺談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幾點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