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弘揚虎丘文化,我們幼兒園充分利用虎丘文化這一重要資源,并將虎丘文化滲透在幼兒園的教學與生活活動當中,使孩子從另一角度接觸和認識了虎丘文化。
關鍵詞:虎丘文化 幼兒園
一 、引言
所謂文化,就其廣義而言,是指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稱。它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過民族形式的發展,形成民族的傳統。蘇州歷史悠久,2500年積淀了虎丘意蘊深厚的文化,傳遞著蘇州人們特有的思想與情趣,并包括民間游戲、節日慶祝、民謠藝術等內容,形式多樣。我們虎丘中心幼兒園兩年來都把虎丘文化教育滲入到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方方面面。尤其,根據我們幼兒園孩子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并存、以虎丘文化為主體的背景下,時代的發展已經大大縮短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因此,我們的傳統文化虎丘文化教育一直是我們幼兒園的重要資源。將虎丘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教學活動、游戲活動中,有助于增強虎丘文化的吸引力,使孩子能從另一個角度接觸和認識虎丘文化。[1]
二、慶傳統節日,宏揚民族文化
傳統節日文化是蘇州幾千年傳承積淀下來的豐厚遺產,是蘇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傳統節日風俗,近千百年來綿延不絕,蘊含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體現著民族文化的精神,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是對幼兒進行虎丘文化教育的寶貴資源,增強身為蘇州人的自豪感,也是了解虎丘文化的的重要途徑。在蘇州傳統的節日中有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春節、元宵節、龍太頭、端午節等等,我們老師就會抓住這一契機向幼兒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如:春節、中秋節和臘八等重大節日告訴幼兒這些是全家團聚的節日,要重孝道,孝敬老人,敬重祖先,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應該發揚光大;農歷二月初二,民間習俗 “龍抬頭”的日子,它象征著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了。在這一天,我園請來了理發師義務為孩子理發,讓孩子們知道在這天,人人都要理發,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的意思。
三、玩民間游戲,感受水鄉文化
水鄉蘇州流傳著很多有趣又有益的傳統民間游戲,這些游戲富含了蘇州的人文特色,又非常的具有教育意義。對孩子來說,這些民間游戲或許已經非常陌生,為了宏揚民族文化,讓孩子了解民間游戲的玩法并從中發掘新的玩法和樂趣。如:有一次,幼兒在玩“小孩小孩真愛玩”的游戲,邊說邊坐,當進行到“摸摸這、摸摸那、摸摸xx再回來”這一環節時,游戲反復幾遍后,幼兒視線中的可摸的東西已經不多了,發口令的幼兒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我靈機一動,順口說:“摸到老師再回來”,邊說邊向一邊跑去。幼兒一下反應過來,都追著想摸到老師。游戲從摸靜的東西轉換為摸動的“老師”,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幼兒從這一目標的轉換過程中受到啟發,又發現了許多可摸的對象并能創造出摸一些抽象的東西。如“摸摸風婆婆再回來”、“摸摸陽光娃娃再回來”等等,使游戲增添了新的樂趣。
四、學吳儂軟語,品味蘇州文化
人說:“一個物種的消失,只讓我們失去一種動人的風景,一種語言的消失,卻讓我們永久失去一種美麗的文化。”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經常是剛說完普通話,又要說家鄉話,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有些轉換不過來。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汪平曾搞過一次關于“普通話和蘇州話在蘇州的消長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蘇州話和普通話的此消彼長變化速度非常快。專家認為,再過一二十年,蘇州話可能就要銷聲匿跡了。因此在幼兒期發展我們的“母語”――吳儂軟語,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首先,在晨間談話中學說吳儂軟語,作為孩子學說蘇州話的老師,我利用晨間談話這一時段,讓幼兒用方言講講身邊發生的事。
其次,在教研課上學習蘇州童謠,我們的教研課中有許多老師都選擇了教童謠題材,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蘇州小吃》、《杠鈴杠鈴馬來了》等等。我們為了更好地讓幼兒喜歡蘇州語言,在教研課上還發揮才智自編了一些
兒歌、歌曲。
兒歌不但激發了孩子對蘇州清山秀水和風景名勝的向往,更激發了幼兒學習蘇州方言藝術的興趣。地道的蘇州音,惟妙惟肖的示范表演,讓四五歲的孩子們喜歡上了蘇州的語言和蘇州的文化。
五、觀蘇州園林、贊嘆獨具匠心
蘇州園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建筑上集各家之長,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蘇州古典園林以其風格迥異、獨具匠心受到世界注目。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蘇州園林,我園在環境布置上下了大量的工夫,從大環境看在共享空間中頂端懸掛著各色花傘,讓人有一種姑蘇水巷的感覺;南面墻壁上那一扇扇的花窗把蘇州園林之景濃縮成了精華;靠大型玩具的走廊上那一把把蘇扇也把姑蘇美景盡收扇中。從小環境中看,我班在主題墻上把蘇州“檀香扇”作為背景,在四根柱子上貼上各種圖形的“雙面繡”,讓幼兒了解檀香扇和雙面繡是蘇州特有的工藝品,其工藝的驚贊,享譽海外;窗戶上貼上窗花讓它便成一扇花窗,是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還利用社區活動和春游來一覽家鄉的美麗風光。孩子們走山塘時看到了一座座形態各異的橋,踏虎丘瀏覽了的虎丘塔――斜塔的魅力。游獅子林知道了假山的奇奪天工。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活動中孩子們充分感受了蘇州園林的古典美,了解了悠久的園林文化,和傳統文化來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
總之,虎丘化的特色教育為我們幼兒園帶來了活力,使孩子們充分領略了虎丘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弘揚了民族文化,將蘇州這一古老歷史名城的文化精髓在我們的下一代中傳播、發展。[2]
參考文獻
[1].趙玉蘭等.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2].趙玉蘭主編.幼兒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設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幼兒園弘揚虎丘文化之我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怎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音樂圖書出版在幼兒啟蒙教育的應用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2)
• 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的課間十分鐘
•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
• 幼兒園游戲化的數學教育
• 幼兒園個別化教學開展現狀調查研究
• 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的策略
• 如何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
• 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側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