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薩瑞斯女士和中國的國秀華女士都做了30 多年的幼兒園園長。在此,她們回答了父母們關心的在園問題。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個關鍵階段,父母們免不了有點擔心,這很正常。請及時向老師提出你的疑問。要知道, 在幫助孩子的問題上, 你們的立場可是完全一致的。
“在孩子入園前,我們應該作哪些準備?” 發比里斯,兒子2 歲
薩瑞斯女士的回答:
最好的準備就是和孩子聊一聊幼兒園。你可以告訴他,他長大了,所以能去幼兒園里學習有意思的東西。開學前帶他到幼兒園里看看,幫助他了解這個地方,這會減少他的不安。上幼兒園之后,老師會組織他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一些教學活動。在這之前,多給他探索世界、發現自然的機會。比如,去大自然里感受色彩、氣味和各種材料;看流動的河水或者轉動的水車,用語言表達出來;和孩子分享電影和覽的感想;摸摸石頭和珠子,數數它們的數目……這些活動會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準備好適應新的生活。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怎么辦?” 諾諾媽媽,兒子3 歲
國秀華女士的回答:
首先要看這個孩子是新入園還是已經入園一兩年。作為中大班的孩子,如果突然不愿意上幼兒園,父母要跟他聊一聊,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有的孩子是因為受了老師批評,有的是跟小朋友交往得不和諧了,有的是
因為想玩的玩具沒得到滿足……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孩子情緒的波動,讓他不想上幼兒園。這時候你可以主動向老師了解情況,從而作出判斷。
剛剛入園的孩子,對家庭及父母很依戀,對幼兒園還不夠適應,這時情緒波動是正常的。對此,一方面父母要堅持送他來園,同時也要積極地想些方法。比如,每天孩子回到家以后,同孩子談話時不要問:“你今天哭了嗎?你想媽媽了嗎?”而是應該問孩子:“今天你在幼兒園里玩什么玩具了?你和老師做游戲了嗎?做什么游戲了?你今天吃什么飯了?”用這些話語來調動孩子對幼兒園的美好印象,淡化陌生感。
“聽說孩子在幼兒園里學習讀書、寫字, 是真的嗎?” 西西里,懷孕5 個月
薩瑞斯女士的回答:
在教孩子閱讀之前,首先應該教會他說話,讓他掌握足夠豐富的詞匯,能夠造句。幼兒園通常會通過語言類的活動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比如,老師拿出一幅畫,請孩子根據畫面給老師講一個故事,老師再幫他寫下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要求孩子放慢速度講,有時也會有意讓他重復。這類練習的目的是從(口頭)流利的表達過渡到書面語言。
閱讀也是從故事開始的。老師拿著書(即使老師已經把故事背下來了)講故事,手指著每個句子,孩子們跟著老師來讀,他們會發現,書寫是從左到右的,而一個句子又是怎樣構成的。此外,大多數幼兒園不會要求孩子寫字,這是小學階段的任務,不是幼兒園的課程。
“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喝水少?孩子回家后還要吃飯嗎?” 桑桑,兒子3 歲4 個月
國秀華女士的回答:
大多數幼兒園能保證孩子一定的飲水量,這是有要求和標準的。對于小孩子,老師要保證上、下午各有兩次的飲水時間,每次都要達到1 杯。天熱的時候,孩子可以將水壺帶到戶外,在游戲中間還要喝1 次。在此基礎上,很多幼兒園也提倡隨渴隨喝。
關于回家后吃飯的問題,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來定。食量大、體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適當地控制一下,少吃點主食,吃一點水果,喝點酸奶。對于其他孩子,如果想吃可以少吃一點。幼兒園的食譜是公開的,父母可以根據食譜的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搭配,以保證營養的充足和豐富。
“孩子在幼兒園除了玩還干什么?”奧菲利,女兒2 歲
薩瑞斯女士的回答:
在幼兒園里,大多數時間孩子們都在玩,因為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活動,這也是學習的最好辦法。因為在游戲中,孩子輸掉后能再重新玩,永遠不會失敗。在游戲中,人們也不會對他的行為有太多評判。在幼兒園的課堂上,你總會看到游戲角重現孩子們熟悉的家庭的環境:廚房角、盥洗角……這是他模仿家庭生活的舉動,而同別的小朋友的交流也將豐富他的語言。
“我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如何跟老師溝通?”林凌,女兒2 歲半
國秀華女士的回答:
你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與老師交談。當然,最好在老師送走大多數孩子的情況下進行溝通。在與老師交談時,你可以這樣問:“最近我的孩子怎么樣?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配合?”要特別注意,在討論孩子的問題時,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場。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問老師:“最近他又犯什么錯誤了嗎?他哪兒做得不好?”因為你們是在共同探討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在下結論。
如果溝通時老師希望你作一些配合,那么你要盡可能地配合老師做一些事情。如果老師沒有要求,說明她想獨立地和孩子解決問題,請盡量給老師和孩子解決問題的空間。
“我害怕在自由活動時孩子會罵人和打架。這時候有人管嗎?” 拉迪莉婭 兒子14個月
薩瑞斯女士的回答:
自由活動并不是完全無序的,有老師看管。為了避免發生沖突,有的幼兒園會安排不同的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并不是同時在一起活動。老師也會組織孩子們在自由活動時間里做些集體游戲:跳房子、玩球類游戲、滾鐵環和玩滑板車等。
對于罵人,我很理解你的擔心,集體生活確實有可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語言的學習。孩子從身體的反應(咬、抓、打)過渡到口頭的反應,是一種進步。當然,在老師的幫助下,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杜絕這些“粗話”,從而過渡到使用真正的交流性的語言。
【幼兒園,兩國園長面對你】相關文章:
• 淺談怎樣抓好幼兒園管理
• 淺談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
• 幼兒園寶寶的飲食搭配
• 德國幼兒園的papilio項目
• 女兒在幼兒園遭遇“失戀”
• 幼兒園 新生媽媽困惑排行榜
• 幼兒園教師工作的起點
• 貝貝在幼兒園的午睡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
• 我見到的美國幼兒園
• 幼兒園進階小學 通關秘笈
•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