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而持久的,又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則說明培養人才要重視環境的選擇;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潛力行為就是適應能力,環境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綱要》指出:“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逐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在新《綱要》的學習及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悟到:環境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它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因此,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們幼兒園地處一個偏僻的農村小鎮,這里經濟、文化等都比較落后,很顯然學前教育也比較滯后。我們知道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必要條件。雖然農村經濟條件比較差,但農村的大自然和社會環境,為幼兒教育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素材,這是城市幼兒園所望塵莫及的,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卻有我們利用的價值。幾年來我園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以開放教育為基礎,以墻面、區角環境為展示臺,采取多種互動形式,創設平等、尊重、寬容、和諧的師幼關系,以及開放、自主的生活、游戲和學習空間,來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
一、創設材料取自身邊資源
作為農村幼兒園缺乏資金,缺乏環境創設的材料。為解決實際困難我們充分利用了身邊資源,就地取材,做到精心設計。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到處是可利用材料。如松樹塔、玉米皮、高粱稈、麥秸、各種瓜子、花生殼、桃核、柳條枝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教師、幼兒都養成了搜集和積累廢物的習慣。如一次性紙杯、廢舊的鑰匙、各種瓶蓋、雞蛋皮、掛歷紙、各種藥盒、光盤等。我們就用這些材料指導幼兒動手、動腦制作好看、好玩、可利用的物品來裝飾教室。如:把多個用完的一次性紙杯,做成能夠舞動的長龍供幼兒觀賞、游戲和活動。或者把一次性紙杯涂上不同的顏色,三個、五個、七個穿起來,下面用廢舊的鑰匙或彩筆帽等做墜兒就成了風鈴,吊在長廊的上面,簡直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一方面讓孩子們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一方面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同時進行了環保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讓廢舊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并感受到創造的快樂。
1、有選擇地投放材料
農村的自然資源雖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為了更有效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所以在投放材料時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環境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然后創造性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具有層次的、可供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的材料和環境,盡可能地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對投放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選擇、設計和安排,使其暗含著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適宜的事物的特征與相互關系,而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關系又是由低到高逐漸展開的。這樣,孩子們在與符合自己認知特點和需要的、有結構的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環境的教育價值得以體現。如例如在“娃娃家”的創建中,把孩子們搜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后,把適當的活動材料放到活動區供活動時使用、探究和創造。象電話、餐桌、碗筷、衣柜、鏡子、掛鐘、梳子、牙刷等,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們引導幼兒進行感知活動,使他們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氣、腐殖質等成份,初步懂得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同時引導幼兒了解土壤對人類的作用,萌發幼兒珍惜土地的感情。
2、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
要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實踐證明: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置和墻飾制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如幼兒自主選擇廢舊的盒子進行探索,制作出家具、房子、大橋、火車、大樹、機器人等。這樣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學習,才是幼兒真正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學習。
二、創設互動的教育環境
1、與幼兒互動
每一個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因此在布置環境時給他們任務,讓他們共同參與,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我們始終努力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主題環境,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本著教師設想計劃少些、多讓幼兒自己動腦動手的原則,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活動。例如讓他們自己在墻上裝飾一些植物標本和動物標本,利用樹枝、樹葉、花草拼成有趣的兒童畫,采摘野花野草制作盆景等。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還曾說:“通過兒童思想和雙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的認識,更加的愛護。”比如:我們教師和幼兒共同種植了一盆盆:大蒜、蔥、蘿卜、小白菜等并放到自然角。然后由幼兒來管理自己的小植物。他們每天都會去認真觀察、精心地照顧,又是松土、又是澆水,逐漸他們發現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歡喝水的,如果天天給他們澆水,可能有的植物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卻枯萎了。這樣的現象會引發幼兒的思考。在自己的親手操作,親眼觀看和親身體會中去感受植物生長的秘密,充分利用環境來展示幼兒自己的學習過程、探索過程,使環境“會說話”,而不是單純的裝飾物。使幼兒真正的自己參與環境創設,讓環境成為幼兒展示自己的舞臺。從而發揮其教育作用,體現環境的價值。在幼兒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通過觀察、構思、動手,不但獲得了新知識,其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在“可愛的四季”中,我們通過讓幼兒收集、交流、布置環境,隨著不同季節的來臨,教室的環境在孩子們手中不停地“說話”,而幼兒在布置中也深刻體會到了四季的含義和特點
2、與主題活動互動
環境是主題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要素,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始終來自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環境創設中,我們把每一個創設和利用環境的細節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根據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相關的環境創設。在主題活動進行中,環境創設就像大樹的主干一樣把主題涉及的各個方面和一系列活動呈現出來,使墻面環境與主題活動互動起來。例如開展主題活動“家鄉真美”,教師指導幼兒在墻面上布置了三個相關欄目:家鄉的自然風光;家鄉的名勝古跡、家鄉的特產,這三個欄目孩子們都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他們各自在探究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認識、信息、發現或初步的共識。孩子們在美工區畫“家鄉”;在建構區搭“家鄉的名勝古跡”;在角色區賣“家鄉的土特產”同時他們搜集了各種圖片、照片,還用多種材料來制作:用紙折,用橡皮泥捏;用布做;用海綿剪……在主題活動的最后階段,我們還與幼兒一起布置“展臺”,供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實物、照片、圖片展示在上面,從墻飾的變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該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這些環境的創設追隨了主題,支持了主題的開展。根據幼兒現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提供幼兒大量可操作的材料,進行經驗的積累與鞏固,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進行原有基礎上的提高。這樣幼兒就對環境有了興趣,環境提供了多種、適合不同幼兒水平、愛好的機會。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區角環境創設也發生著不斷地變化,并不斷豐富起來。在活動中我們會不斷引發幼兒們的問題和興趣,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并隨之創設相應的區角活動環境。在主題活動開展中,我們布置了活動區,讓幼兒通過設計、制作、繪畫、欣賞等一系列活動參與到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中,充分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并形成相應的效果和展示,從我們的教室環境布置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平時我們盡可能將所開展的每個主題活動的相關教育活動都與教室環境布置相互呼應,使每一面墻飾每一個區角都成為孩子學習和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3、與幼兒家長互動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環境的作用除了暗示給幼兒,也可以暗示給家長。在活動室的墻面上,我們常常會展示幼兒的作品和各種資料。作為家長來說,他們往住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到作品的漂亮與不漂亮,卻很少能關注作品本身所體現出的意義。所以,我們讓環境動起來,把靜態的環境變成動態的環境,讓家長了解并參與進來。如在主題墻飾“交通工具”的布置過程中,有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作品,看到后漠不關心,只說一句像與不像,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教師在這幅墻飾的邊上用文字加以說明,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的發展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車的種類、數數、說一段話、量詞的使用、交通規則等等,把語言、社會、科學、健康等都溶入其中。這樣,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就知道如何對幼兒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墻飾的作用,使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的經驗利用環境得到延續、鞏固和提高。幼兒的繪畫作品、活動照片也可以成為動態環境創設的一部分。一段時間后,教師將幼兒畫的圖畫收集起來,或將幼兒在幼兒園的一些活動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建立幼兒檔案袋,供家長隨時取閱,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活動情況。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在看幼兒的作品時說:“你怎么畫得這么難看,看別人畫得多好!”如果教師進行操作時,在幼兒作品后面用幾句話對作品進行發展性的評價,如:從幼兒手指肌肉的發展、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力及堅持性等方面進行說明,就避免了家長從作品的表面現象去評價幼兒的作品,在肯定幼兒的同時提出努力的方向,這樣能讓家長更好地欣賞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的不足,也看到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另外,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在讓家長知道并對活動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教師發動家長為主題的開展收集活動所需的圖片、資料等,共同豐富環境創設,真正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在家園合作、家園聯手、家園共育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只有讓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的活動中去,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成為環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響應者、參與者、創造者。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我們始終抓住農村特點,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體現出農村化、地方化特點,努力使每一塊墻面、每一寸空間、每一件材料,都能與幼兒互動,與幼兒“對話”,激發他們對環境的興趣與注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使孩子們從小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幼兒提供一個有助于學習、生活的良好環境,讓幼兒樂在其中。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