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源遠流長,風格多樣,現在生活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幼兒園剪紙是一項手腦并用的美術活動。通過折疊、繪圖和使用剪刀剪制,培養幼兒藝術愛好,培養心靈手巧的性格,對其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但是現在很多幼兒園已經很少開展剪紙活動了。原因很簡單:首先是老師的緣故,第一,怕傷著幼兒,為了幼兒的一日活動安全度過。第二,程序多,麻煩。其次,家長的緣故。家家都是獨生子女,舍不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冒一點風險。所以,現在幼兒用剪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其實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應該用剪子。通過剪紙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手腦并用,有利于大腦的開發。關于幼兒用剪子,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應該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勁。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剪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幼兒園為什么不開展剪紙課呢?那么,幼兒園應該怎樣開展剪紙課呢?我在幼兒園教過5年的剪紙課,以下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
一、不能忽視安全教育
幼兒園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差,所以每次上課老師要有意識地強調安全教育。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習慣。
1.發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幼兒畫好圖案需要用剪子時才發剪子。這時可以畫完一個發一個,也可以讓畫完的幼兒輕步走到老師那里要剪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一次單獨強調安全教育。
2.剪紙過程當中的安全教育
老師示范正確的剪法,也要求幼兒正確運用剪子。在剪紙的過程當中,不允許幼兒說話與走動,因為孩子多、距離近,幼兒很難把握自己,容易互相傷著。更不允許玩弄剪子,要給幼兒說明玩剪子的危險性。
3.收領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領取剪子的時候,手心里抓住剪子的尖部,剪子的把手部分朝外,或裝進剪子的小盒子里再交給老師。
二、培養好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不錯,幼兒有個好的剪紙習慣后會終身陪伴著他的工作學習。
1.畫圖案的習慣
從外到里的畫法――每次剪紙,先畫圖案時老師都要求先畫大框,再給里面設計細小的圖案。還有雙色紙的淺顏色的一面畫圖案,這對幼兒的眼睛有好處。
2.發紙的練習
發手工彩紙時讓幼兒從前往后傳。老師把要發的所有紙張交給第一排的幼兒,讓他往后傳。這時強調安靜的后傳,每個幼兒按順序只拿一張,不允許挑選。
3.寫名字的習慣
每次剪完的作品背后,讓幼兒寫完名字再交給老師,這樣不容易混。
4.講衛生的習慣
培養幼兒將剪掉的碎紙隨手清理到垃圾箱的習慣。如:2009年秋季,我到一所蒙古族學校聽課。聽一節初一的剪紙課,課堂上出現很多問題。有不會用剪子的,有畫得太小而剪不好的,還有的學生從哪一步下筆畫都不知道。這些不是現在老師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節課出現的最大問題是所有學生課后都未能做到課后清理,第二節聽課時桌面與地面上都是碎紙片。我想這就是孩子們從小未能形成好的習慣而造成的。所以,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從現在起,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三、練習運用剪子
在幼兒園進行剪紙時,老師們必須有耐心。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幼兒連剪子都不會用怎能剪出圖案呢?所以我們應首先打好基礎訓練――練習運用剪子。那么怎樣練習用剪子呢?可以用以下幾個方法:
1.直線練習
剪面條:這是最初的練習。就是剪直線練習。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如:每人發一張紙(舊報紙,舊掛歷,白紙),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即可。
2.曲線練習
剪圖案:老師多準備一些有簡單清晰圖案的舊報紙、舊掛歷、舊書封面、舊畫報發給幼兒,讓其按輪廓剪下來。
3.“一剪子”練習
“一剪子”指的是把圖案不停頓地剪完。也就說剪一筆畫。老師帶領幼兒畫簡單的人物。例如:首先,把紙對折,從中心線開始畫一半的圖案(小兔、花、小熊等),畫時老師領著畫一筆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按輪廓剪紙。
【幼兒園怎樣開展剪紙課】相關文章:
• 提升幼兒園社會教學活動有效性
• 淺談幼兒園五常法特色管理
• 對幼兒園小班識字閱讀教學的探索
• 幼兒園選擇性教學策略的運用
• 學前教育小學化原因及對策
• 幼兒園互動分享閱讀教學方式初探
• 學前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 談談幼兒園檔案建設
• 淺談幼兒園體驗式教學
• 聚焦有序的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新手教師培訓研究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