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律動”又叫“聽音動作”!奥伞贝硪袈,“動”則是活動,律動即:用
音樂代表語言指令幼兒活動,如,起立、坐下、開始、結束、走、跳等,都可以用
音樂來指令。還可以用音樂讓幼兒模仿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打鼓、吹喇叭、開汽車、小鳥飛、小兔跳、小魚游等,小朋友們非常喜歡這種音樂中的各種活動。律動可以培養和提高幼兒音樂欣賞和
舞蹈活動的能力,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音樂;律動;教育價值
律動教學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培養的目的。我一直相信音樂律動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音樂律動能給予幼兒美的感受、美的情操、豐富的想象力及創造力,所以我開始關注幼兒園音樂律動的教學。
一、音樂律動在幼兒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律動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表達情緒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律動大多用于藝術領域教學,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增強幼兒感受樂曲的能力,體驗音樂活動美的情趣,鍛煉幼兒動作的協調性,但是忽略了律動在其他領域的教育價值。
二、音樂律動在幼兒教學中的教育價值探究
律動可以使幼兒對音樂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達。幼兒通過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基本要素,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音調的高低、段落的劃分等。跟隨音樂的身體律動還能培養幼兒聽覺的專注力以及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動作反應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創造力等。動作還像一座連接感性和理性的橋梁,能幫助幼兒理解音調的高低,感知音樂的開始和結束,這些都可為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三、科學合理地創編音樂律動
在進行律動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體力、動作發展以及心理發展水平都不相同。由易到難的教學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啟發幼兒情緒、聯想和想象。幼兒不會因覺得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因覺得太復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如,小班幼兒對音樂高低、強弱、快慢的辨別力差,節奏感不強,動作的協調性也差,因此,先要從拍手、點頭等最簡單的動作教起,接著再教一些簡單的上肢動作,如,打鼓、吹喇叭等,最后教幼兒走步、碎步等基本動作和鳥飛、兔跳等模仿動作,使幼兒在簡易而有節奏的動作中逐步理解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而中大班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程度的辨別能力,動作也比較靈活、協調,他們能根據音樂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動作,并能在集體活動中調整自己的動作。從易到難的過程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后進行活動時,就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律動作為一項創造性活動,提倡的是喚起幼兒的聯想、想象,讓幼兒自由地創作。但由于幼兒對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這就需要老師有一個良好的引導策略:既不代替幼兒思考,又能使幼兒得到適度的幫助,同時能使幼兒的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律動教學中,應提倡教師提供適宜的歌曲讓幼兒先進行自由創編。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動作、表情,尋找幼兒的興趣點和表現點,將自己的經驗和幼兒的經驗相融合,有選擇地對幼兒稍加點撥,從而引申和擴展出新的動作。比如,我在進行律動《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動時,在準備好相應的歌曲之后,請幼兒自由地創編。孩子們有的在開心地走路,有的聽到停頓音樂就不停地回頭左右瞧瞧。當音樂達到高潮時,我只是稍加引導“哎呀,小老鼠粘到泡泡糖了,怎么辦?”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之下,很快進入新的創編,有的從腳底拉出泡泡糖,有的從大腿上撤泡泡糖,有的還從屁股上拉啊拉的。這時我再提醒他們聽有個回轉音的,代表什么意思,像不像泡泡糖太黏了,小老鼠拉著拉著又彈回去了?小朋友們又開始新一輪的創編……在此輪創編中,他們不但隨著音樂打開記憶的閘門,展開充分的想象,而且還加入了更多同伴間的合作,使自己的動作經驗得到了較好的提升。
總之,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希望教師能以音樂感受、表現為切入點,激起孩子們表現音樂的欲望,引導幼兒快樂地參與,將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大膽地表現出來,幫助幼兒在豐富的體態律動游戲中提高音樂素養,發展藝術能力。我們期待能通過律動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活潑有趣的活動機會,幫助他們獲得更全面的藝術能力的發展。
。ㄗ髡邌挝弧〗K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 信息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探討
• 幼兒園肥胖兒戶外活動有效護理新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
• 民族民間舞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的價值
• 幼兒園利用民間游戲初探
• 幼兒園主題墻應用現狀研究
• 新形勢下的農村幼兒園管理經驗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及對策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之我見
• 有效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之我見
• 淺析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意義
•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