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發展使教育的功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它給班主任的作用賦予了新的內涵,對班主任的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多年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兒園班級管理卓有成效,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
寬松、愉悅、溫馨的家庭式氛圍的創設,對班級孩子的常規形成十分重要。
我們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孩子,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在中大班時期,我們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而外,還注重了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方面,區角如何擺放、墻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
二、處理好各種關系
要當好一個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幼兒、配班教師、家長這三者的關系,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游戲、學習、共教的積極性,形成教育的合力,這樣才能盡善盡美地完成好班務工作。做班主任,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與人和睦共處且促使整個團體能通力合作。例如,在與老師和家長溝通時,我會用最忠誠的心與他們交流溝通,但要注意溝通方式技巧,如對別人的不足,用先揚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話可以用開玩笑的語氣提醒,總之,要尊重別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地溝通。又如:班主任要學會關心他人,重視運用自己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即運用自己正直無私、坦誠寬容、平易近人等人格力量,以自己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加上與班組成員的情感互通,使我們彼此間產生敬佩感、信賴感、親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體建設成一個溫馨、和諧的小家庭。
三、轉換角色觀念
班級管理者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管理者是管理整個班集體的權威,所有班級的一切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活動規則都是班級管理者一個人制訂,配班老師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長都聽從安排,被動地配合開展活動。目前,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級管理者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后臺。讓孩子、家長、配班老師和阿姨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征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我們在每學期初都要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為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組活動等。
五、加強班級安全意識
幼兒活潑好動,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老師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負法律責任。種種相關的報道常見諸報端,時刻提醒我們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識,學會保護自己。例如,外出散步時,有法制意識的老師,就會檢查孩子鞋子的鞋帶有沒有系好,會叮囑孩子不要亂跑。在游戲中眼睛不離孩子,及時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險行為。
六、做好有效率的班級計劃
我在搞好班級管理工作最深的體會是“計劃于工作之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計劃,比如在學期初認真仔細的作計劃是學期工作的重要條件,為將要發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將解決問題的措施想好,那么在開展工作時,便能從容不迫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說,環境創設,要首先自己腦袋里有一個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斷地收集資料,切忌臨時“抱佛腳”。因為沒有計劃的事情有時就會顯得太隨意。再如。班級的常規,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開學的時候就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就會覺得這是一種習慣,不會產生壓力。如果常規一開始沒有固定好,就很難把他們不好的習慣糾正過來。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精心而又煩瑣,每天都需要我們工作、學習、思考、總結、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求“全”“活”“異”“新”;班級工作既要務實,又要創新,要與時俱進;既要作好教師的組織者、協調者,又要作好幼兒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確職責,共同做好班級工作!
責任編輯 王 波
【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談】相關文章: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 走進疏勒農村 “雙語”幼兒園
• 學前教育游戲化教學探究
• 幸福小鎮游戲中教師的有效觀察
• 幼兒園美術教學
• 點評解放軍理工大學第一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研究型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
• 淺談幼兒園多元閱讀環境的創設
• 論幼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情況的影響
• 幼兒園創造性美術教學初探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
• 幼兒園人本管理需正確處理四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