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幼兒感恩教育大多缺失,存在只受惠,不感恩;只索取,不奉獻等現象。而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大多家長只會對孩子表面說教,無法給予幼兒主動體驗。同時,幼兒園課程中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內容也較少。3至6歲是孩子終身奠基的階段,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其人格和情感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幼兒性格、習慣、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有效開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感恩教育與各學科的融合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嘗試在語言、藝術、健康、科學等各個領域滲透感恩教育。制定感恩教育培養目標和內容,在每周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具體實施。做到四個確保(時間、地點、內容、人員):確保每周有一個半天的集中時間和孩子們一同分享感恩故事,一起體驗感恩情感;有組織人員制定感恩課程內容,有安排專門人員執行課程,并實施中對感恩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有效性進行梳理與調整。
感恩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并形成了一些優秀的活動案例。如:親子活動《爸爸的手》、故事講述《我的爸爸、媽媽》、
繪本表演《你看起來很好吃》等等。
日常生活中滲透感恩教育
為使感恩教育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成為生活習慣,幼兒教師要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幼兒的談話、游戲、活動、生活、突發事件處理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確保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
日常生活中滲透 晨間談話時,有意識地加入“我為媽媽做什么? ”“爸爸為我做什么?”等話題,培養幼兒感知親人的付出,并逐步學會回報,在力所能及的勞動中體驗付出的快樂,促使孩子不斷由“被愛”向“施愛”轉化。
日常交往中引導 感恩教育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進行的,所以作為教師和家長還需要在平時的活動和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去引導孩子“言于行”。如孩子在玩玩具發生爭執時,教師和家長要學會等待,嘗試讓孩子去處理,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合作、寬容、謙讓。
游戲活動中體驗 幼兒的學習基本來自于活動,從玩中學。游戲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在游戲中開展“感恩”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通過“我來當媽媽”的游戲,讓幼兒了解到帶孩子的辛苦:時刻抱著小娃娃,還要喂飯、喂水、教他說話、走路等等。游戲之后,孩子們不再讓媽媽抱,而是自己走回家了。
實踐活動中提升 我們定期開展感恩實踐活動,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感恩行動。如:在三月份開展“從小學雷鋒”實踐活動,開展“爭當合格小公民”宣傳活動,“爭當環保小衛士”提議活動等。
感恩教育與節日及主題活動融合
利用節日資源開展活動 各種節日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恩教育資源,教師充分利用節日資源,在孩子們愉快地參加節日活動的同時,挖掘節日活動對幼兒感恩教育的重要價值。如在母親節時動手給媽媽制作小禮物,感恩父母與家人;環保節,找尋周圍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等等。
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 親子活動中,洋溢著濃濃的親子之心,感恩之情,深受幼兒、家長的喜愛。如“謝謝您的愛”感恩節集體活動,“迎新年暨親子木偶秀”活動,“大手牽小手”親子教學活動,“分享快樂、感恩幸福”愛心義賣活動,“
繪本表演”活動等等。集體生日會上,通過母親講述和播放“我是怎么來的?”“我是怎樣長大的?”等視頻,借助圖片資料展覽,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出生和成長都飽含了父母艱辛的付出。“生日寶寶的媽媽”展示了照顧寶寶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引發了孩子們感恩的情緒,孩子們紛紛通過詩歌朗誦、歌表演、贈送小禮物等方式表達對媽媽們的感謝之情。
開展“每天一小時,書香伴成長”親子閱讀活動 繪本是幼兒愛上閱讀的重要載體,親子共讀是幼兒愛上閱讀的重要渠道。優秀的繪本集智育、德育、美育于一體,在孩子們享受故事的樂趣的同時,美化了他們的心靈,潛移默化中將良好的行為規范傳遞給幼兒,使他們知恩、感恩。
在開展閱讀活動之前,教師們做足準備。在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積極向上、輕松有趣,利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們、家長們在為孩子講述這些故事時,與孩子一起閱讀這些故事時,我們看到一個個充滿著愛的笑臉,自己也被感動,情不自禁。在這些春風化雨般的感染中,幼兒心靈深處的感恩之情被煥發并迅速成長壯大起來。故事中同齡人或主人翁的正面行為成為幼兒的榜樣,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筆者所在園想方設法開辟空間,創設了“親子閱?x室”,并將它打造成“感恩教育實踐基地”。閱讀室擁有1000多冊圖書資料,內容豐富,環境溫馨和諧。每天下午4:30至5:30是幼兒園親子閱讀的時間,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在陪伴中感受親情,激發感恩情感。
整合家長資源,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家長們知識層次、職業背景、性格特點的不同,致使大家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各不相同。為了促進大家的整體育兒水平提升,幼兒園推選出具有成功育兒經驗的家長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這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資源,使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優勢互補、形成合力。
比如,幼兒園積極利用社區、家長資源開展“消防疏散演練”和“家長助教”活動,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幼兒活動,不僅豐富幼兒在園生活,而且在溫馨和諧的親子互動活動中深化體驗,激發感恩。
通過實踐研究,我們認為對3至6歲兒童進行感恩教育是適時的、是必要的。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感恩意識。感恩教育應立足于養成性、實踐性、體驗性的特點,強調“生活化”策略。感恩教育必須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合作,讓感恩成為孩子生活的習慣。同時我們認為必須建立感恩教育的評價與長效激勵機制,將感恩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來提升教育活動的品質和效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上杭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感恩教育實錄】相關文章:
• 幼兒園互動分享閱讀教學方式初探
• 對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有效探究
• 農村幼兒園課程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 幼兒園飲食生活的教育價值
• 論如何搞好幼兒園的教學管理工作
• 音樂教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 以人為本,打造幼兒園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藝術課程內容的選擇
• 淺談幼兒園班級環境設計方案
• 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分析思考
• 幼兒園管理案例
• 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問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