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教育在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幼兒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人們開始重新認識
音樂教育對幼兒的認識體系的塑造作用,通過音樂教育豐富幼兒情感世界、加快幼兒個性化發展是當今教育中的重點課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育方式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點,音樂教學符合現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我國《幼兒教育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者應當根據學前教育內容及任務,采用新的手段與方法,增加教育對幼兒的有益的影響,使幼兒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
一、采用“寓教于樂”的音樂教育方式
“寓教于樂”的音樂教育方式是指將音樂教育與游戲融合在一起,保證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潛移默化影響幼兒音樂學習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能增強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記憶印象。幼兒游戲豐富多彩,適應大多數音樂歌曲的音調,能增強“寓教于樂”音樂教育方式的可行性。
學前音樂教育中有很多歌曲具有游戲性的特點,例如《數鴨子》。在《數鴨子》音樂游戲教學中,老師可以簡單繪制許多小鴨子的圖案,將小鴨子圖案貼在小朋友臉上后開始游戲。教師先選出一位小朋友,并帶領小朋友唱《數鴨子》,當唱到“大家快來數一數,到底幾只鴨”時,讓大家一起喊出被選中小朋友臉上有幾只鴨子,如果哪個小朋友喊錯了,教師就可以懲罰那個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值得注意的是,讓每個人都有成為被選中小朋友的機會,保證游戲公平。
“寓教于樂”有多種教育方式,教師要根據幼兒自身特點改變教育方式。例如,很多小朋友好動,在音樂教育中“一二三四,木頭人”就是一種可以借鑒的游戲方式。在游戲中,教師可以將數數改為播放音樂,不定時停止音樂,在音樂停止之后,所有人不能動,如果哪個小朋友動了,就算失敗。“寓教于樂”的關鍵是就音樂與游戲相結合,教師要根據游戲方式選擇音樂,使音樂符合游戲特點,提升幼兒學習效果。
二、采用“情景互動”的音樂教育方式
“情景互動”的音樂教育方式是指故事情節與學生表演相結合,在其中穿插所要學習的音樂科目,集合“學習”、“游戲”、“表演”、“音樂”四種元素,還原故事背景,提升小朋友學習興趣,達到音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的。
針對小朋友喜歡動畫片、幼兒音樂教育存在較多動畫歌曲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育方案選擇故事內容。《藍精靈》是幼兒音樂中的曲目,教師可以根據《藍精靈》為背景制作情景活動。教師可以以黑板為背景,畫出大山、森林、蘑菇、鮮花等,在選定表演的小朋友之后,開始情景互動教學。小朋友手拉手走上舞臺,邊走邊唱: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走上舞臺之后還原藍精靈生活的畫面:藍精靈采蘑菇的畫面、藍爸爸實驗的畫面、聰聰和厭厭大戰格格巫的畫面等。整個表演過程要以還原故事情節為主,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表演情節需要播放藍精靈原裝動畫,吸引小朋友注意。也要播放《采蘑菇之歌》、《啦啦啦》等藍精靈動畫中插曲,提升小朋友對整首歌曲的認知。
三、注重音樂欣賞與音樂參與教育
音樂欣賞與參與是現階段學前音樂教育中不足的一面,現階段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小朋友音樂欣賞的參與環節。音樂欣賞是學習音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音樂欣賞、引導小朋友自我發現音樂中的美感與游戲性,鼓勵小朋友親自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參與性是集語言、肢體動作、樂器表演、
舞蹈于一身,指導小朋友投身于音樂學習中,將音樂學習當作游戲,符合幼兒對音樂教育形式的需要。參與性原則指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課例編撰過程中,積極參與音樂游戲活動。對教師而言,要將發掘音樂教育中深層次的游戲感覺作為今后工作的重點。音樂欣賞與音樂參與是保證寓教于樂教育方式和情景互動教學的保證。
音樂教學參與在于小朋友與音樂教學的互動,教師可以采用音效感較強的兒童音樂展開教學。在學習《大雨小雨》中,教師要事先準備好小鼓、碰鈴等工具,再錄制大雨、小雨的聲音。先播放大雨小雨的聲音,讓幼兒自我感受雨聲之間的差異與變化。在幼兒掌握雨聲的變化之后,要鼓勵幼兒做一些下雨時的肢體動作,例如大雨時身體劇烈擺動、小雨時身體輕微晃動等,以此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反應不同雨聲在幼兒心中的表現形式。最后要鼓勵幼兒通過小鼓、碰鈴等樂器將自己心中的大雨聲音和小雨聲音表現出來,增強整個《大雨小雨》學習的游戲性。
音樂欣賞教育是今后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另一重點方向。音樂欣賞分為對音樂音響的整體感知能力、音樂欣賞過程中的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能力。在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教育更為重要:第一,音樂欣賞能培養幼兒音樂興趣、影響幼兒未來發展道路;第二,音樂是陶冶情操的關鍵,影響幼兒性格塑造過程。在音樂欣賞教育中,教師必須考慮幼兒的理解能力,選取符合幼兒年齡的音樂歌曲。在小班、中班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七色花》、《小鯉魚之歌》等輕快、放松的歌曲,慢慢培養幼兒音樂興趣;在大班音樂欣賞課程中,可以選取《鼴鼠之歌》、《小貝歷險記》等帶有鼓舞性質的歌曲,引導幼兒發掘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分層次提升幼兒音樂理解能力。
四、結語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以幼兒“玩”的天性展開教育,將音樂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推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新音樂教育體系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幼兒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和感知能力,促進幼兒世界觀的形成。本地資源是幼兒音樂教育中可以發掘的對象,將本地資源與音樂教育相結合,在提升幼兒音樂感知力的同時強化了本地文化教育,增強音樂教育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黃小敏,王琳.論學前音樂教育在實施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教育戰線,2013(7):109-110
【音樂教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現狀
• 國內幼兒園家園互動研究綜述
• 幼兒園故事教學初探
•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活動
• 幼兒園一日生活掃描
• 如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折紙活動
•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創新探討
• 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教學探究
• 幫你挑所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教育評價
• 學前教育歌唱教學與音樂綜合素質探究
• 淺析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