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慕費爾就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在普通學校中,普通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在這里,欣賞就是指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自動追求從
音樂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實踐過程。那么,運用什么樣的欣賞教學方法,并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來組織好幼兒園的
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讓孩子們能夠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徜徉,自由想象,自由表現,自由創造,讓他們能夠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愛上音樂呢?
一、 營造欣賞氛圍
良好的欣賞氛圍有助于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能鼓勵、幫助孩子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
1、創設音樂的情境
創設情境就是再現音樂所描繪的情景,使孩子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景中進行著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那么應該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創設情境呢?
①再現音樂的意境。
為孩子創設或再現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能自然而然地將孩子帶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如上述活動中,如果教師事先在活動室的墻壁上貼上粉紅的墻紙,懸掛出月亮、星星、白云、小橋、流水的圖片,地上鋪好地毯,然后和孩子們一起圍坐在地毯上,進入活動,那么,幼兒處在如此夢幻般的環境中,自然能夠起他們的遐想,激起他們欣賞音樂的熱情。
②利用圖畫、多媒體等手段再現音樂情境。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符合幼兒對音樂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識特點,并能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情緒。另外,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及大屏幕投影,可以更深切地營造出音樂所表達的情境、表述的內容,而且能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視線,更快地投入到音樂中去。
③表演將孩子們帶進音樂的殿堂。
在活動中讓孩子自己進入角色、扮演角色,音樂中的角色不再是圖畫上的,而就是孩子們自己。這樣,孩子們對音樂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因此,多一些表演,少一些模仿,讓欣賞活動變成真正的孩子們的音樂表演天地。
2、提倡活躍的欣賞氛圍
新頒布的《幼兒園指導綱要》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單向注入及生硬的提問語言等,提倡教學過程中多一些想象與思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愉悅。①在教學形式上,提倡課堂討論,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標新立異。②課堂組織形式上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孩子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二) 豐富情感體驗?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注入了情感的歌唱,才能打動別人,才能深入人心。當人們用語言不足以表現自己的情感時,才有了用音樂來表現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體驗是一切音樂以及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對于幼兒園的年幼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喜歡音樂,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就應采取多種方法讓他們走進音樂的天堂。
1、設計語境,以言動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讓孩子在接觸音樂之前,有一個讓它們體驗自然情緒的階段,詩意的朗誦,帶感情地講故事,都是豐富孩子情感體驗的條件。在欣賞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好語境,能使孩子產生高昂情緒和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達到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讓孩子置身于一種情感激發、陶冶的氛圍中,和諧自然地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2、抓住形象,以形動情
情感體驗是感知音樂的基礎。要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就應充分發掘音樂形象最突出的特點、它所表達的情感因素,引導、帶動孩子由淺入深地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
在欣賞《獅王進行曲》的時候,我緊緊地抓住獅王和狐貍的形象,引導孩子用動作、表情、聲音等來表現獅王的威武、兇猛和狐貍的諂媚、狡詐。有的孩子實在是做不出獅王的“兇樣”,也有的女孩子嫌動作太夸張,影響自己的形象,于是我就帶頭“張牙五爪”地表演了起來,孩子們見老師都動起來了,也就顧不上什么了,跟著我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進行表演活動。加入了情感的表演特別真實,整個活動室里幾乎都是一只只“兇猛的獅子”和“狡猾的狐貍”,真是太有趣了。
3、聆聽音樂,以音動情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聘想像的空間。在欣賞教學中,我們應該主張――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聆聽音樂,去欣賞音樂,而不去框架孩子的思維。正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見解。
我自己在給孩子們欣賞《梨子小提琴》的時候,事先我沒有交待孩子,我們要來欣賞一首什么曲子,是哪一個大師的作品,講的是什么樣的一件事情。在沒做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孩子安靜地聆聽,聽完之后讓孩子門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繪畫的形式把它描繪下來。很多孩子都畫了小動物或是小朋友在安靜地睡覺;有的孩子畫了夜景圖,有月亮,星星,池塘;也有的孩子畫了小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小魚在小河里游來游去;甚至有的孩子還畫了寧靜的一望無際的大海……孩子的想象是如此地豐富多彩,你怎么能輕易地將孩子的創造和想象抹煞呢?
也許正是由于在欣賞過程中鼓勵孩子們自由聆聽,大膽想象,才使他們對音樂才有了獨立的、獨特的感受與見解,從而也使我們的欣賞教學成為自由、探究、交流的生動過程,實現了孩子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過程。
(三) 探索表現形式
活潑好動,善于表現是每個孩子的特性。因此,待孩子們理解、領悟音樂之后,我們就應該根據音樂的性質和特點,設計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音樂的旋律、內涵、曲式結構等,引導孩子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去。
如上述欣賞活動“梨子小提琴”中,孩子們已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了自己想象的音樂畫面,對音樂已經較為熟悉,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簡短精致的語言想象創編一個小故事或一首小詩,讓孩子眼看圖片,耳聽音樂,有感情的邊動作邊朗誦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眼、耳、嘴、手等身體各器官,不是正符合了許卓婭老師提出的“運用多通道感官來欣賞音樂”的理念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創編節奏型,自主配器來敲擊演奏;或使用象聲詞哼唱出音樂中的主要旋律或一個片斷;也可創編一個小游戲,和孩子一起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還可根據音樂中所講述的內容、表達的音樂形象來創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動物模仿動作和自由表演的即興動作等。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探索多種音樂表現形式,來鼓勵孩子勇于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激發孩子的參與、表現意識,讓孩子把自己體驗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多種方式表達出來。引導孩子在自己創造的音響中親自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延伸其情感,使孩子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愉悅、情感的陶冶。
音樂欣賞活動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永恒的課題,只有不斷深化其內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賦予這一課題以新的活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還應不斷探索和實踐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全面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
(作者單位:扶余市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學會共同生活教育的途徑選擇
• 淺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問題意識
• 略談幼兒園手指游戲的價值
• 幼兒園寶寶“談婚論嫁”的秘密
• 淺談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
• 我見到的美國幼兒園
• 初入幼兒園的苦惱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
• 探究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實施策略
• 談談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
• 談幼兒園室內環境優化原則
• 寄宿制幼兒園現狀分析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