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個女兒都出生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老大從2歲半開始上“神奇布丁”幼兒園,而老二從10個月大時就開始在這所幼兒園日托。這所幼兒園曾經隸屬于市政府,后由我所工作的大學租下,并和附近的澳大利亞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共同管理,是一所在本地很有規模的幼兒園,接收不超過60名年齡在6歲以下的兒童。由于連續多年獲得相當于我們國內的“優秀幼兒園”的稱號,再加上知名的園長,不錯的師資、生源,令“神奇布丁”頗具名氣。
“神奇布丁”幼兒園內的孩子沒有分班,而是被分進3個大房間(有時根據情況調整),根據房間墻面的顏色來區分命名,如 Pink Room(粉房)、Orange Room (橙房)、Blue Room (藍房)等 。每個房間里都有6歲以下的孩子,被分成3組,每組又用不同的動物名稱來命名。老二一直在 Orange Room,從剛入園到“畢業”,她所在的組曾先后被稱為 Panda (熊貓)、Crocodile (鱷魚) 和 Tiger (老虎)。
在“神奇布丁”幼兒園,各個房間都配有肩負不同責任的老師:有專門負責1歲以下嬰兒的老師,有一般的保育老師,還有教大孩子的學前班老師。老師們每3個月集體調換房間,這樣,不僅可以熟悉全園的孩子,也能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老師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
園長珍妮在管理幼兒園方面經驗豐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要求老師們牢記各位家長的名字。試想一下,當你每天送孩子去幼兒園時,老師們能喊著你的名字打招呼,那感覺就只有“親切”兩個字可以形容了。
當然,“神奇布丁”幼兒園的一些教育方法更是給家長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隨時舉辦的各種親子益智活動:
3歲以上的孩子每周進行1次“Show and Tell”(展示和演說)。孩子可以圍繞一個話題展開,題目不限,可以是喜歡的一件玩具、一本書,也可以是做過或準備做的事。給孩子提供這樣一個在眾人面前演說的機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增強自信心。這一活動也起到連接作用,因為他們在上學前班時每周也有1次“News Day”(新聞日),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自己的“新聞”,內容自定。
每1~2周進行1次園外活動。孩子經常有機會到幼兒園外參加一些活動,如去附近的圖書館。在那里,他們可以聽故事,參加游戲活動,老師還會教他們如何借書和按時還書,讓他們在實踐中學到一些必要且對將來有用的知識。家長也可以參加,一來促進親子互動,二來有點兒義務的性質,以起到輔助老師的作用。
家長和孩子共進午餐等。除了提供午餐外,幼兒園每天還有上、下午加餐。家長可以留下和自己的孩子共進午餐或享受茶點。我每周留下一兩次,一方面想讓孩子養成按時吃東西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孩子吃的量有多少。
共慶生日。每到某個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幼兒園會給他舉辦小型生日會。家長也會以自己孩子的名義給同一房間的小朋友分發Lolly Bag(糖果包),多數還會帶來生日蛋糕,讓師生們共同分享。當然,也有的小朋友會另外在家里舉行生日會,邀請別的孩子參加。
【“神奇布丁”幼兒園】相關文章:
• 示范性幼兒園示范作用發揮情況探析
• 安慶市城區幼兒園衛生保健現狀分析
• 關于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探討
• 略談幼兒園手指游戲的價值
• 寒假后,寶貝不愿去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教學風格研究綜述
• 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偶發事件處理策略
• 幼兒園教學的變革
• 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 淺析幼兒園信息化教學建設
• 幼兒園班級合唱教學方法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