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又要有許多小朋友成為春季入園的小小新生。可是,入園前后,如何跟孩子聊幼兒園,卻不可隨意為之。其中的奧妙,把握好了,對孩子益處多多;把握不好,則可能妨礙孩子適應的進程。早教專家林怡老師教你如何與寶寶聊幼兒園!
入園前―
在孩子入園前,建議遵守以下的原則:不談論有負面影響的話題,并適時滲透,讓孩子對長大及上幼兒園心生向往之情,但又不至于不切實際地臆想幼兒園的情況,以致到了幼兒園發現反差太大,產生失落情緒,進而抵制幼兒園。
在孩子入園前,可以利用以下場合適時談論幼兒園,做些鋪墊:
見到小哥哥小姐姐背著書包上幼兒園:
不妨隨口來上一句:“你看,小哥哥小姐姐長大了,背著書包上學了。等寶寶長大了,我們也背著小書包上學去。看到那個小姐姐了嗎,她背了一個小企鵝的小書包呢,可愛吧?寶寶將來想背個什么樣的小書包上學去呢?”
帶孩子考察幼兒園時:
將在幼兒園看到的,及入園后可能發生的情況如實描述給孩子聽,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及一日生活狀況有個大致了解。描述時,最好多從正面暗示孩子,給孩子一個家長相信他有能力面對的感覺。如果家長言談話語及內心深處真心認定這只是孩子成長中一個必然的過程,淡定面對,就可以傳遞給孩子更多正能量,幫助他更好地面對幼兒園。聊幼兒園情況時,最好避免過于美化幼兒園,尤其不要給孩子一個錯覺―到了幼兒園就是玩玩具,滑滑梯,以免誤導孩子。
給孩子準備入園用品時:
帶著孩子一起挑選,在挑選的同時跟孩子一起憧憬如何使用這些物品,通過與孩子互動,描述可能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故事。這種幻想,可以賦予這些物品生命力。孩子入園后,這些物品雖然無言,也會因為孩子熟悉的這些故事帶給他心理上的支持。
閱讀與上幼兒園相關的圖書時:
這是談論入園話題的好時機。根據圖書內容及孩子氣質類型順勢拓展,激起他對幼兒園的向往之情,或者給他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幫助他將來更好地面對幼兒園。
孩子入園前,最好不要談論以下話題,以免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
拿上幼兒園嚇唬孩子:“你表現不好,就給你送幼兒園去。”“等上了幼兒園,就沒你好日子了。”
成人之間談論幼兒園的負面話題,最好背著孩子。如某某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把孩子送幼兒園,老師肯定照顧不過來,孩子容易生病之類的。只要孩子在場,即便他看似沒有在意,這些信息也會被他吸收,成為孩子內心的一個陰影。等他上幼兒園的時候,這些信息就會被挑揀出來,帶給他恐慌感,導致他抗拒幼兒園。
入園后―
入園后,建議只聊正面的積極的,能帶給孩子愉悅體驗的話題,負面的消極的話題盡量不要涉及,除非有跡象表明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各種不公平的待遇,出于了解事實真相的目的,才不得不去聊一些負面的話題。如果不清楚如何聊、聊什么,可以暫時避免聊幼兒園的事情,盡量保證孩子在家的生活維持原有的狀況,開開心心跟孩子游戲就好。如果孩子發現,上了幼兒園之后,家里的一切都跟著發生了變化,他內心的不安全感會更強烈些,因此維持原有的狀況,可以變相地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支持。
為了保證有更好的聊天話題,家長可以在接孩子的時候避開孩子跟老師交流一下,了解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從中獲得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之所以要避開孩子,是為了避免讓他聽到一些負面的信息,對他產生負面的影響。當然,老師可能很忙,家長不一定有機會跟老師詳細溝通。可即便如此,也無需焦慮,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一些途徑去獲取信息。如接送孩子的時候,細致地觀察一下幼兒園的環境,從環境里發現一些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物。回家之后,上幼兒園的網站、微博等,了解一些相關的情況,然后跟孩子聊聊這些事情。如果孩子觀察到了這個事物,說明他對它有足夠的興趣,這個事物就會激發孩子的愉悅情緒。如果孩子沒有觀察到這個事物,去發現這個事物就成了吸引孩子第二天去幼兒園的一個興趣點。
關于幼兒園的正面話題很多,可以是實際發生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如果不知道從何入手,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建議:
談論場景
可根據家長對孩子的了解,談論在幼兒園這個環境中觀察到的一些事物,引起孩子的共鳴。
談論一日生活
媽媽:聽老師說,你今天自己吃的飯呢,沒要老師喂。哇,這是真的嗎?你都會自己吃飯了?(說這話要帶著驚喜而不敢相信的神情與語氣,孩子通常都會自豪而熱烈地做出回應。)
孩子:……
媽媽:我猜你肯定還做了很多別的事情,對不對?
孩子:對啊!
媽媽:嗯,我來猜猜你都做了哪些事情。(沉吟狀)我猜你肯定自己去小馬桶尿尿了。我猜的對不對?
家長可以猜對,給孩子驚喜,也可以故意猜錯,給孩子一個很戲劇化的結果。
關注小伙伴
接孩子的時候,留意一下其他小朋友及家長,也許就會發現些蛛絲馬跡,比如聽到某個小朋友的名字,看到某個小朋友有什么特別之處,然后跟孩子談論看到的一切。
暢想明天
媽媽:昨天我們去幼兒園的時候,看到那棵樹底下有一堆小螞蟻呢。猜猜看,小螞蟻今天還會在那嗎?
孩子:在。
媽媽:抓緊時間,我們去看看,他們還在嗎?
其他一些話題,建議家長們最好不要跟孩子談。主要有以下幾類:
給孩子帶來壓力的話:
中午睡覺了嗎?沒睡啊?明天可要睡覺啊!不睡覺可不行,會生病的。睡了?老師說你沒睡呢!不許撒謊!
明天一定要好好吃飯啊,可不能像今天這樣了。
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了嗎?
讓孩子受到負面暗示的話:
今天在幼兒園哭了嗎?
小朋友們欺負你了嗎?
老師批評你了嗎?
呀,怎么受傷了?是不是小朋友打的?
以后離丁丁遠點,別讓他碰你。小心又被他打了。
孩子不好回答或不愿回答的話:
你今天在幼兒園表現怎么樣呀?
今天在幼兒園都吃了什么呀?
今天在幼兒園玩什么了呀?
上述問題,大多孩子都會回答“不知道”。這樣的問題無法調動其交流的欲望,家長無法從孩子嘴里獲得期望的信息,就可能焦慮,反而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入園前后,與寶寶聊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文化建設與人文精神關系淺析
• 記上海星光幼兒園特色游戲課程
• 如何在幼兒園進行語言教學
• 淺談幼兒園管理原則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7)
• 淺談幼兒園教師角色的扮演
• 免費幼兒教育政策案例研究報告
• 以精細化管理打造特色幼兒園
• 新視域下幼兒園音樂教育途徑探析
• 幼兒園后勤管理改革探索
• 創設幼兒園藝術環境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