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問題。在全社會倡導“以人為本”的今天,園本培訓是提高在職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渠道。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園新學期改變原有的常態培訓模式,充分挖掘園本資源,積極探索自主式園本培訓新模式,摒棄了以往以僵化的書本知識為“本”,轉為以活生生的教育教學實踐需要為“本”,滿足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提高了幼兒園整體辦學實力和教育質量,促進了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一、自主式園本培訓的意義
(一)提升園所文化,歷練教師的適應能力
幼兒園文化是指在整個幼兒園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園風園貌、制度規范和精神氣氛等,它決定著幼兒園的精神面貌,是凝聚和激勵全園教職工的精神力量,是幼兒園得以可持續性發展的巨大內驅力。
幼兒園教師、保育員或管理人員適度流動在所難免,為了使教職員工盡快適應和接受新的環境或崗位,我們歸納了園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師德風采” “常規性制度”“物品管理流程”“崗位職責”“課程結構”“教職工考評細則”等作為園本培訓的教材,并匯編成冊。以書面形式呈現經過提煉后的園本文化,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新、老教職工員了解幼兒園的顯性或隱性文化,在融入文化的過程中迅速適應自身的角色。
(二)提煉園本管理核心,培養教師的民主意識
幼兒園管理的質量直接決定幼兒園的發展和質量,尊重每一個人,凝聚人的合力是幼兒園管理行為的最高標準。要想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在幼兒園的各項管理中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將這一理念體現在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去。因而在幼兒園園本培訓中增加了“幼兒園重大問題決策方案”“先進評選方案”“幼兒園內部考核方案”“綜合考評方案”等內容,以保障教師應有的知情權。教師是幼兒園發展的主體,在倡導人本化管理的今天,必須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保證管理過程中的公開、公平、公正,充分體現對教師人格的尊重,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中。
(三)搭建園本教研平臺,提高教師的合作能力和專業水平
園本教研是目前最切合幼兒園教師實際,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每一位教師因其性格、知識、能力和工作年限的不同,構成了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多層次性和發展的個性化。不同層次的教師對專業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幼兒園必須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滿足教師的自主選擇的需要。園本培訓為教師搭建了研究的平臺,教師們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項目、合作者,實施或參與保教學習、研究,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四)創設錯位發展空間,引領教師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教師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如何為教師營造發展空間,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是幼兒園管理者要思考的重要命題。不同層次教師的工作狀態和專業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為了避免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保持和培養教師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培訓中我們嘗試建立錯位發展機制,即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發展方向,選擇與他人不同的方式和路徑謀求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逐漸成長為具有專業特長和研究能力的教師。以坐標形式縱橫展開:縱向分為四個平臺,分別為基礎性發展平臺、個性化發展平臺、綜合性發展平臺和挑戰性發展平臺。它是根據教師專業成長軌跡而設置的發展平臺,引導教師一步一個臺階走向成熟,逐漸成為一名具有挑戰能力的研究型教師。橫向是一個多元開放的激勵點,可以根據團隊中個體不同的智能亮點不斷拓展,滿足管理者對不同教師的激勵需要。通過教師錯位發展激勵平臺的公開和培訓,使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獲得指引、獲得認可,使更多的教師在體驗成功的基礎上獲得激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打造一支擁有健康人格、善于合作、敢于創新、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師資隊伍。
二、自主式園本培訓模式
(一)師德示范―“傳承式”
在培訓內容上,我們將幼兒園歷年來的師德師風先進人物事跡匯編成冊,內容采用階段式編制方法,不斷更新,使新、老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加深對幼兒園文化的理解與領會,從中選取對自己最有感悟的部分,每學期進行先進事跡朗讀、師德演講比賽等,不斷強化幼兒園的師德文化,豐富幼兒園“仁愛、和諧”的文化內涵,提高師德修養,保持傳統優秀的師德風范。
(二)規則規范―“導入式”
提供人手一本 “職工手冊”,分考核管理、崗位職責、管理制度、活動保障等。上至管理層面,下至教師、保育員層面,內容和措施全面、透明,使員工充分享有知情權,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及規范的操作要求。一旦有疑義或不明確處,可及時查閱。隨時間推移,如果發現有不合理條款,可以通過分層反饋、園長信箱或寫議案等方法,在園務會議上討論,及時進行修正、完善。
(三)特色保教―“自助式”
教師根據自身特色發展的需要,可以提出高一層次的培訓申請,根據申請的具體項目、幼兒園的發展需要、時間安排、經費等進行綜合審定,如獲批準,即享受相應的學習待遇,以此鼓勵教師實現自我成長。
(四)專業引領―“菜單式”
根據幼兒園辦園特色和重點研究項目,在學期初向教師進行園本培訓問卷調查,結合教師日常活動中產生的困惑或需要,進行分類、列項,列出培訓菜單,“菜單”中提供的培訓項目教師可以根據要求和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自主選擇。如在第二輪自選菜單式培訓中,幼兒園安排了“集體教學有效性設計”“創意體能活動”“班級常規管理”和“課題研究實例”四大項目,分別由在這些方面有特長的老師擔任培訓者,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所需進行培訓內容的自主選擇。不同于以往簡單的“講與聽”的培訓形式,這次活動創新地賦予了教師充分的自主性,其中“集體教學有效性設計”主要圍繞三個“高效”展開,以課例研討的形式,通過“實踐―反思―修正―再實踐”的方式,讓年輕的老師更好的掌握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創意體能活動”則以不同年齡段幼兒體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為中心,以各自成功案例為起點,各抒己見,分享經驗,提煉關鍵點;“班級常規管理”以游戲的形式,對常規的理解、過度環節和知識點進行了交流總結;“課題研究實例”則是以我園立項課題為切口,由我園骨干教師黃金紅引領開展課題研究培訓。四個培訓項目來源于平時幼兒教育實踐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各有側重,極具針對性和可選性。
園本培訓應立足實際,開展“本我”特色的教研,營造民主寬松的教研環境,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正如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認為的“喚醒”這一概念是作為人的本體結構的全面“震顫”。
教育過程不僅需要從外部解放成長者,而且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應是解放成長者內部的力量。幼兒園過去的教研活動十分注重制度管理,這種管理強調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組織的權威性,規定了什么時間要開展什么活動、應該怎么開展,要求人適應制度,而忽視了人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有必要探索園本培訓的新形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水平,同時使教師成為園本培訓的主人,真正實現“教師即研究者”的園本教研。對于幼兒園管理者而言,要善于不斷強化教師的前進動力,創新自培機制,為教師的個性化專業成長和發展創設各種個性化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對教師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讓教師在潛移默化、自主選擇中才盡其用,從而推動幼兒園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淺談幼兒園自主式園本培訓】相關文章:
• 論黑龍江省幼兒園的寒冷教育
• 幼兒園如何開展德育工作
• 淺談幼兒園有效指導親子民間游戲
• 幼兒園區域設計與優化策略
• 如何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 依托本地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
• 關于幼兒園晨間活動的優化探究
• 幼兒園課程改革之我見B
• 營造幼兒園和諧班級文化氛圍的初探
• 談幼兒園教師反思性評價
• 幼兒園課程內容膨脹現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