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兒童發展的支持和保障,《綱要》對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然而環境的創設需要大量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如何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物質資源,優化和提升寶貴的人力資源,使環境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是我們在《綱要》實施過程中十分關注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從公共區域的開發和利用方面進行了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境的創設和研究。
一、“公共區域”的產生和發展
“公共區域”產生和發展的軌跡清晰地映照出我們對幼兒活動環境的關注正逐漸從表面、形式向深層、內涵發展。“公共區域”初始僅僅是區域活動的一項空間策略,隨著實踐的充分展開,我們認識到它對于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特殊價值,并努力挖掘、利用,使之成為教育環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區域”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短暫而變化的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公共區域”是凸顯實用性的空間策略
我園各班活動室都不大且比較規整,不利于幼兒的個別活動。為了擴展活動空間,便于幼兒與更廣泛的材料互動,我們在活動室外設置了一部分活動內容。自選活動時,幼兒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我們在提供材料時,有意識地避免班與班之間材料的重復。漸漸地,幼兒在活動時發現了鄰班的新材料,并在教師的鼓勵下走進了鄰班的活動區域。這樣打破了班級界限,游戲材料的使用率也提高了,活動空間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形成了“公共區域”擴大了幼兒的活動范圍,豐富了活動材料,同時也減少了教師在設計、制作、安排材料上的重復勞動。這一階段:“公共區域”一般在同齡班之間存在,它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開放性的思路。
2、第二階段:“公共區域”呈現出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特殊價值隨著“公共區域”影響的擴大,許多幼兒十分向往那塊不再陌生的空間,同伴間的相約相伴漸漸多了起來,出現了結識新友、平等合作、互幫互學等趣聞!捌窗褰M”里兩個班組正在一決高低,而“裝配組”里“老師傅”正悉心指導著“新學徒”,儼然一個生機蓬勃的“小社會”。
3、第三階段:“公共區域”豐富了環境的內涵
“公共區域”對幼兒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令我們更深入地探討,力求突破原有的空間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形成更廣泛意義上的“公共區域”,使幼兒有更多機會進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互動。
二、“公共區域”的價值
在不斷認識幼兒學習特點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群體互動在個體建構中的作用。幼兒“通過個體與社會之間表現為互動、中介、轉化等的張力形式構建一個完整的、發展的知識觀”,個體必須在公共環境中才能體現自身特點,形成“公共”概念,建立社會意識和社會認知,而“公共區域”就承載了這種功能。
1、擁有更廣泛的材料和信息資源
“公共區域”打破了班級甚至年級的界限,拓寬了原有的活動空間,使幼兒擁有更廣闊的環境與信息資源。由不同班級匯集而來的材料集中呈現,自然會形成多種層次,幼兒可以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內容、玩伴和游戲方式進行活動。
2、獲得更寬廣的交往空間
“公共區域”使幼兒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從而獲得更寬廣的交往空間。走入“公共區域”,幼兒能接觸到很多陌生人,或是比自己大或是比自己小的玩伴,這時個體在群體中的角色便有了奧妙的變化,情感體驗變得豐富多樣,交往的欲望和技能也在矛盾沖突中得到刺激和提高。比如,有個平時較任性散漫的中班孩子,與同齡玩伴在一起時總是要別人讓著他,但他在小班孩子面前卻努力約束自己,表現得像個大哥哥,自信能干。
三、“公共區域”的利用方法
“公共區域”可以根據園內班級排列的情況而設置,由此產生不同類型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感受不同,得到的經驗也不同。
1、平行活動
平行班級參加同一內容的活動,往往會引發互相啟發、互相競爭、互相合作等行為。如中班在套圈活動中出現了“挑戰榜”,比一比哪個班的幼兒套中的瓶子最多,引發了班與班之間的競賽。
2、共享活動
當不同年齡的幼兒參加同一內容的活動時,一部分幼兒的活動成果往往會成為其他幼兒活動的背景材料。如中班幼兒將紙箱用顏料粉刷,貼上蠟筆畫成的“彩色瓷磚”,并用各種圖案裝飾成“
音樂屋”,而小班幼兒則用它來做
音樂合作游戲。
3、合作活動
同齡或混齡幼兒參加同一區域的同一類活動。如“在奇怪的果樹”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分別用多種顏料粉刷大樹,并在這棵樹上貼上用各種材料制作的各個季節的樹葉、花朵及水果。最后,這棵大樹成為建筑活動“新村”或“馬路”上的“行道樹”,大家各盡所能,共同合作。
4、互動活動
幼兒園的各個班級通過“快訊”向全園發布各種活動信息,幼兒人人都能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也能邀請別人參加自己的活動。如小班征招“故事員”,很多幼兒自告奮勇,躍躍欲試。第二天,三塊“故事員”胸牌就被大班的哥哥姐姐瓜分一空。
“公共區域”大大豐富了幼兒的認知及社會性活動的互動與合作,目前它的開發和利用在我園還僅僅只是開始。如今,教育更關注兒童學習的過程和本質,更重視對兒童社會環境、學習中的各種關系、學習共同體等問題的探討,更急切地呼喚真實有效的支持性策略。而“公共區域”啟示我們應更深入地挖掘教育資源本身的深層意義,使之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泰興市泰興鎮濟川新村幼兒園 江蘇】
【幼兒園公共環境的創設和研究】相關文章:
• 提高幼兒園管理效能的策略
• 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工作條件全球對話論壇綜述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
• 小班班主任如何“蓄勢待發”迎接幼兒園新生
• 淺析幼兒園家園合作的變遷
• 利用鄉土資源 打造農村特色幼兒園
• 幼兒園健康教育工作解析
• 優化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 拯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
• 優化幼兒園園務管理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