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是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其環境的創設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水平。幼兒在園里接觸最多的就是環境,它需要人們去關注,去研究。
一、幼兒園環境的概念
“幼兒園環境從廣義的角度上理解,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
從使用功能上分類,園內環境大致可以分為活動室、臥室、廁所、走廊等等。幼兒園的活動室是幼兒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日常的活動也都在活動室進行。一般幼兒園里,活動室也兼做餐廳使用。臥室是幼兒午休的場所。3-6歲的幼兒需要的午休睡眠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良好的午休質量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保證下午的活動質量。幼兒園里的廁所是幼兒必備的生活場所之一,其墻面環境的引導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走廊在園內環境中所占面積最多,但是往往被忽視。幼兒從一個活動區域到另一個活動區域,走廊起著連接和過渡的作用。
二、當前幼兒園墻面環境布置現狀
本次調查運用實地觀察的方式,調查兩所幼兒園――實驗幼兒園和龍鳳祥幼兒園。
前者是浙江省一級幼兒園,是衢州市幼兒教育先進單位,后者只是一個普通民辦幼兒園。這兩個園所在墻面環境創設上有著較大的不同。
(一)墻面環境的物質基礎
從理念上比較:實驗幼兒園非常重視園內墻面環境的布置,園內有具體的環境布置規則和評分標準,并且每個月都會組織教師對環境進行整體的清潔和布置。龍鳳祥幼兒園里對環境的布置并沒有形成重視,墻面的布置已經有大半學期沒有進行更換,部分裝飾物快要脫落,并且已染上灰塵。
從色彩運用上比較:實驗幼兒園色彩繽紛亮麗,大部分班級主題色彩鮮明,但少部分班級墻面顏色過于艷麗,顯得空間擁擠狹小。龍鳳祥幼兒園則相反,除了張貼個別幼兒喜愛的小動物以外,其余墻面留有大片的空白。
(二)墻面環境的教育引導
從創作形式上比較:實驗幼兒園采用師幼共創的原則運用于部分區域(活動室、走廊)。在這些區域內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或剪紙作品等。龍鳳祥幼兒園里的墻面創設以教師的作品為主,幼兒有一面墻作為作品展示區,懸掛幼兒的美術作品和工藝品。
從墻面主題上比較:實驗幼兒園采用與主題教學相對應的墻面布置主題,比如“春天來了”,“過年了”,“秋天的農作物”等等。園內墻面布置評價要求中指出活動室的墻面布置應與本月教學主題相一致。龍鳳祥幼兒園沒有對墻面的主題提出要求和規定,幼兒園內各班活動室環境的布置也是以“童趣”為主要基調,用幼兒喜愛的各種卡通人物或小動物作為裝飾。
三、幼兒園墻面環境與幼兒身心發展
通過實驗幼兒園與龍鳳祥幼兒園的對比觀察發現,幼兒園的墻面環境創設對幼兒各方面發展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它是一種隱性課程的存在,如果教師能對它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意圖的創設,使之轉化為顯性課程,那么墻面環境就能成為幼兒的“第三位教師”。
(一)墻面的創設形式
幼兒園墻面環境的創設形式有教師創設、師幼共同創設、幼兒獨立創設等不同形式。不同的創設形式產生的效果也不相同。教師單獨創設墻面環境,雖然裝飾美化的效果會更好,但是與幼兒參與程度就會減少,“墻面環境創設”就簡單地被理解為“墻面布置”,教師也成了“裝修工”,墻面成了教師們的作品展。所以這種教師單方面創設墻面環境的形式并不科學。
“師幼共創”是目前被認為是最具教育和效仿價值的創設形式。幼兒參與到墻面主題創設中來,設計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從而使墻面環境更具教育意義。在墻面環境創設時,幼兒需要明確主題、收集材料、準備制作材料,和同伴、老師一同分享交流合作。創設的過程,幼兒學習解決問題和主動創作,它使幼兒適應團隊合作,激發榮譽感和自信心,發展幼兒搜集信息和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墻面色彩的布置
色彩在墻面環境布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對色彩極為敏感,不同的主色調會影響幼兒身心的狀態,這也是色彩的獨特魅力。研究發現,色彩會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等方面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色彩搭配的優劣,首先會對幼兒視覺審美產生影響,緊接著影響幼兒的生活學習效率。
在紅、橙、黃、綠、藍、紫、棕、黑、白、灰等10種顏色中,幼兒更多地偏愛紅、黃、綠色,對黑、灰、棕色較少偏愛。表明幼兒普遍偏愛暖色調。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年齡為2―3歲的幼兒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尤其是對比明顯的顏色,有部分幼兒對新鮮顏色的偏愛程度會持續整個幼兒階段。因此,為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做設計時,應更多地使用明度高與純度高的暖色彩。實驗證明,讓幼兒在不同顏色的環境中玩耍、游戲和學習。在淡藍色、黃色、黃綠色和橙色的房間里,幼兒的智商比平時高,玩耍、做游戲時也更為機敏靈活;而在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間里,幼兒的智商要比平時低一些,反應遲鈍。科院心理所于2005年2月主持了一向持續了近10年的大規模兒童心理測試。結果表明,在幼兒時期接受色彩教育的兒童與沒有接受訓練的幼兒相比,在主動認知事物方面有明顯的優勢,經過色彩教育的幼兒普遍具有認知事物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這項研究對幼兒園墻面環境色彩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三)墻面布置后的教育引導
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具有教育功能,不但體現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而且體現于布置結束后對幼兒的教育引導。所以,墻面環境創設結束后,并不是教育功能的結束,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適當地引入與幼兒經驗相關的墻面布置。
當然,“環境不只是用來實施課程的,它本身就是課程”。 環境創設不但是課程實施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準備。是兒童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所以除了使兒童參與環境創設外,還必須使環境與課程融為一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布置內容和創設過程進行介紹和解讀,加深幼兒對墻面的理解,充分發揮墻面的教育功能。
在實驗幼兒園,小三班的墻面環境主題是“春天來了”。教師在創設這一主題時,先讓幼兒動起手來撕紙做“柳條”,用紅手印樹上的“花”。幼兒在創設過程中積極主動,動手動腦。但是,在完成后,詢問幼兒為什么在樹上印花,幼兒卻不知道如何回答。在創設結束后,教師在語言活動課《春天來了》中,向幼兒介紹了墻面布置的內容與春天的聯系。幼兒回想動手的過程,在看到漂亮的墻面對春天這一季節的理解更加形象,對墻面環境更加關注。幼兒間相互討論“這是我做的花!”“這是我印的蝴蝶!”這一案例,充分說明了環境創設結束后,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實驗幼兒園和龍鳳祥幼兒園墻面環境的對比研究,結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分析墻面的創設形式、主題設置、色彩布置、材料運用、教育引導等五個方面,探討幼兒園墻面環境的創設,并對墻面創設提出幾點策略指導。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兒園墻面環境也將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幼兒創設安全快樂的環境,讓幼兒擁有豐富多彩的童年是我們不變的目標和追求。
【幼兒園墻面創設研究與實施策略】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創新
• 多園區幼兒園放手管理的策略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實施策略研究
• 淺談幼兒園線描畫教學
• 問一個世界上最酷幼兒園的園長
• 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的策略
• 淺談如何實施幼兒園禮儀教育
• 幼兒園保育與幼兒園保潔工作的區別
• 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技能素養初探
• 上幼兒園時
• 淺談幼兒園圖書資料室的建設
•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實施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