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通過分析總結國內外幼兒園教學中的地球科學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指出了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性。結合親身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開放日活動,探索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活動中以小水滴旅程體驗的方式向幼兒講解水循環的過程,讓幼兒同小水滴作好朋友,增強幼兒節水的意識。最后,建議將幼兒園開放日活動與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全國科普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科普活動相結合,提升幼兒的地球科學素養。
[關鍵詞]地球科學;幼兒園;水循環
一、引言
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科學探索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科學教育擔負著向幼兒傳遞科學知識,激發其對科學的興趣,從小培養其探索精神的任務[1]。報告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2]。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要認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理解地球系統發展的規律,才能找到人與自然和諧長處的途徑,這正是地球科學研究的內容。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探索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地球科學知識內容,就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對于提高幼兒乃至全民的地球科學素養亦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地球科學教育現狀
地球科學,通稱地學。是地質學、地理學、海洋學、大氣科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總稱。其研究對象是地球的整體,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科學是為人類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適應自然規律,使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自然科學[3](P1)。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幼兒園開展了觀察、學習自然科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其中涉及宇宙、地球、地理等地球科學知識[4];部分學者建議在幼兒園有必要講授有關板塊運動前沿的地球科學知識;1989年,美國提出了2061計劃,主要針對兒童進行基礎教育方面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教育改革的設想,目的是通過在全美中小學和幼兒園采用新的教學大綱,改善美國青少年科學知識薄弱的現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公立學校科學內容標準(幼兒園~十二年級)”中幼兒園有關的地球科學主題涉及有地球的組成、天氣及自然資源等內容;加拿大地球科學家在幼兒園開展了有關恐龍和巖石等有關地球科學知識的授課;美國學者發表了美國很多學校對地球科學不夠重視的評論文章,強調不僅是在幾個州而是在全美,在幼兒園到大學的階段,把地球科學像重視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一樣;VanHorn等采用先行組織者策略,通過土壤科學的活動,使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習如何回答問題時獲取地球科學領域里有意義的經驗。同國際相對比,我國地球科學教育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義務階段的地球科學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學的自然和初中的區域地理課程中;1980年以后高中階段將地理視為文科科目,并未體現其科學教育意義,地球科學基礎及學前教育一度陷入低谷;進入21世紀,地球科學教育迎來了春天,2001年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其中“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已與生物科學、物質科學同等重要。總體來看,我國地球科學教育主要滲透在小學的自然和初中的區域地理課程中,高中系統地理中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是地球及宇宙環境的內容,學前教育階段國內地球科學知識類繪本甚少,多見翻譯國外版本;隨著國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落實《“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十三五”國家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近期涌現了大量的優秀地球科學少兒科普讀物及繪本,將為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很好的素材,極大地促進我國地球科學教育的發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本次參加幼兒園開放日活動,筆者積極與幼兒園老師溝通,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在教學繪本選取、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過程監測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得到了幼兒園及老師的大力幫助,最終選取《小水滴的旅程認識水循環》的繪本故事。本次教學的目標:(1)結合本人地下水科學的專業知識背景,嘗試用簡單的圖畫展現出小水滴旅行的過程;(2)引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關注,同小水滴作好朋友,激發其探究科學的興趣;(3)探索地球科學類知識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運用。2.授課過程。首先,跟小朋友們做自我介紹,跟大家認識,通過編排的小律動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對本次活動的注意力。其次,通過談話導入的方式,讓幼兒分享自己的旅行過程。教師總結后,提出疑問:那么小水滴的旅程會是什么樣子?再者,詳細描述小水滴的旅行過程。小水滴的旅程需要哪些幫助呢?需要太陽和風。小水滴在太陽的照耀下,不斷吸收熱量變成輕輕的水蒸氣,慢慢地飄呀飄,飄上藍天;在強風的吹動下,小水滴隨著云朵開始了旅程,旅行過程中小水滴越聚越多,白色的云朵變成了烏云。當云朵越來越沉,小水滴也不斷變大,就會不斷落下成為雨;如果天氣冷,水滴會凍結,成為雪花或冰雹。小水滴豐富多彩的旅程開始了,這小水滴落入了河里,隨著河流穿過村莊、大橋,然后匯入了平靜的水庫,小水滴被抽進了清潔站進行處理,最后被推出高高的水塔后,輸送到了小朋友家里。水的用途很多,如飲用、清潔、做飯,甚至游泳。小朋友要洗澡了,洗完后小水滴變臟了,小水滴流入下水道,通過處理以后,又回到的了自己的家,結束了本次豐富精彩的旅程。最后,我們一起鞏固小水滴這次旅行的過程,總結一下小水滴旅程過程中我們學到的有用的詞,如河流、水壩、水庫、自來水水廠、下水道等,并做簡單的解釋說明。帶著幼兒跟老師一起看圖講述小水滴旅行的過程,同時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跟家長創編、分享小水滴新的旅行過程。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活動,本人對學前教育及地球科學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提出了如下建議:1.全社會應提高對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視程度,加大學前教育專業有關地球科學知識的講授,加強對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地球科學知識的實踐活動。2.幼兒學前教育中應適當補充地球科學知識,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開展有關宇宙、地球組成、板塊運動、地震、火山等地球科學知識的講授。3.結合各種科普日活動,積極探索幼兒園開放日活動與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全國科普日、全國防災減災日之間的結合,全方面提升幼兒地球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馮雅靜.3-6歲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探索—以江蘇省常州市鳴珂巷幼兒園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3,(12):31-33.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m,2017-10-27.
[3]黃宗理,張良弼.地球科學大辭典基礎學科卷[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1.
[4]袁愛玲.美國幼兒園的自然科學教育[J].幼兒教育,1987,(10):18-19.
作者:劉昭 耿新玲 郎旭娟 韓朝暖 趙敏 單位:河北地質大學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一幼兒園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五幼兒園
【地球科學知識在幼兒園科普的運用】相關文章:
上一篇:戶外游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幼兒園室內主題墻創設研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