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各種科學探索活動,不僅豐富幼兒的日常活動,更有利于幼兒獲取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相關經驗,而且還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學會科學方法,其根本目的是盡早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同時幫助幼兒教師明確“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有效途徑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知傾向。一旦孩子們對某事或活動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試圖去理解和探索它,也會促使他們勇于探索事物的真相。而幼兒科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在幼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活動,自然而然地讓幼兒進入到探索的世界,從而不斷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在進行整個幼兒科學教育時,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這樣才能尋找到適合孩子的教學資源,打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幼兒科學教育內容體系。
一、明確“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
“教什么”是目前幼兒教師普遍面對的問題。科學教育的內容又從何而來,如何制定教育目標,又怎樣選擇合理的教育內容?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閱和收集最近幾年的科學教育理論、教育成果以及實踐文章。深入學習相關基礎知識、文章、研究成果,切實提升自身科學修養。學習借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分類整理出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知識內容。通過搜集大量相關資料,能夠對科學知識進行簡單的分類,如動植物、自然現象、生活現象等。建議幼兒教師在研究本班級之前可以初步的進行測查,測查內容涵蓋了知識經驗、好奇心、興趣、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分類。可以充分利用問答法和觀察法進行測查。
二、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科學教育觀念滯后
一直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和招生壓力的影響,很多幼兒園在開設課程時,往往只關注傳統科目的設置,如常識、識字、算術等,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一些家長錯誤的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應該主要學習算術和漢字,而大部分幼兒園也迫于家長的壓力,只好將工作重心放在幼兒的識字和計算上面。甚至個別幼師并未接受過科學教育,對科學活動的價值不夠了解,認識不夠,認為科學活動只是讓孩子們簡單地了解一些常識。甚至一些幼兒園老師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不適合開設科學活動課。盡管一些示范園,表面上開設了科學活動,只是機械地向孩子傳授知識,內容常常是幼兒熟知的環境,并沒有充分調動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進而嚴重阻礙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科學素養地提升。
2.科技活動的材料準備不足
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時,在觀察、探究、制作時都離不開必備的活動材料和科技活動環境。農村幼兒園具備的條件,城市幼兒園往往不具備,城市幼兒園具備的條件,農村幼兒園又不具備。城市幼兒園往往院子狹小,種養角開辟往往沒有地方。農村幼兒園對于現代科技技術的運用較晚,也嚴重阻礙了科技活動的推進。再加上組織科學活動對老師活動前的準備要求較高,如組織小實驗,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幼兒園科學發現室配備不充分,這些都限制了幼兒園科技活動的開展。
3.教學內容不合理
目前,幼兒園活動材料的使用情況有所不同,好多民營幼兒園為了創建特色園,不斷提高知名度,為了擴大招生,往往選用能突出某個領域的活動材料,如繪本教材、操作數學、奧爾夫音樂等。很多幼兒園雖然建設了科學發現室,可是一個園所那么多孩子,往往是僧多粥少,生均參加活動的次數很少。部分幼兒園開展的科學活動往往遠離幼兒生活,選擇的內容不易于理解,讓幼兒對科學知識喪失了興趣。也有不少幼兒園雖然也有意識的開展科學活動,但是活動內容不系統,小中大班沒有層次。此外,由于教師自身的科學知識有限,所詮釋的科學知識不夠準確。
三、科學教育的方法
1.構建科學活動區域
科學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由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活動比較自主、放松,可以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去操作、去觀察、去思考,活動體驗比較深刻,獨立思考能力也越容易養成。
2.激發幼兒興趣的實驗操作
如果操作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可以極大調動幼兒的操作興趣,因此,在具體科學活動中,幼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材料。當我們為幼兒提供材料時,特別要注意選擇哪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認知水平的材料,此外,還要具備實用性、科學性和安全性。在操作材料時,幼師需要盡可能地簡化程序,使得操作更為簡單易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極大興趣,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學會思考,尋找答案,使用實驗,設置懸念,喚起幼兒的好奇心,并引起孩子們的期待。在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不斷受到刺激,不斷得到滿足,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以充分利用。
3.使用游戲方法激發幼兒興趣
游戲是最能夠調動幼兒興趣的方式,如果能夠把科學知識融合到游戲中,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身體里的魔術師”就是通過和幼兒一起做一些與身體相關的游戲來從中獲取科學知識。
4.以問題情境法激趣
幼兒的活躍思維常常從產生疑問開始,如果有疑問,他們可以激勵孩子探索和創造聯想尋求答案的愿望。幼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活動時,需要注重質量,創設問題情境,才能循序漸進地指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使幼兒切身體會到活動的挑戰性,進而極大的增加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愿望。首先,教師應提出適合不同年齡、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的問題;其次,應啟發和激發兒童的積極思維;最后,問題應從淺到深,簡單而系統,使兒童能夠系統地掌握知識,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思考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師生互動要有策略
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差異對孩子們提出不同的觀察、探索要求。這樣可以減少難度,更能吸引幼兒參與教育活動中。切忌一刀切或拔高要求,讓幼兒產生為難情緒。充分利用隨機經驗為科學興趣的培養打下基礎。“花兒長高了”“垃圾在哪里”“你的影子長了,我的影子短了”“食物在哪里?”老師抓住機會,利用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學會推理、思考和關注周圍的世界。老師按照知識點來分配任務,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答案,第二天分享、展示、交流。制作游戲玩具以滿足探索的需要。因為在操縱材料的活動中,兒童不僅能夠滿足動手操作的愿望,還能夠發現或獲得成功的結果。他們加強了對科學的興趣,并成為他們學科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6.目標觀察法,讓科學教育無處不在
《學前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愛護動植物、親近自然。大自然是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幼兒園可以有計劃的組織幼兒開展種養觀察活動,組織幼兒觀察植物的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觀察一年四季的植物葉子的變化。雙休日安排一定的親子觀察活動,充分依靠家長的作用。綜上所述,幼兒科學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連續的、多元化的活動。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應可以通過實驗操作、游戲活動、積極的師生互動以及問題情境法來不斷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科學教育在社會與人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研究綜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03):73
[2]羅英智,李卓.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劉加云 單位:濱州市濱城區第七小學幼兒園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途徑】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工會工作創新和發展
下一篇:幼兒園成語古詩教學內容選擇初探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