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音樂的教育對于有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的培養越來越重要,這時幼師就成為了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的主體,只有提高了幼兒園教師對于多元音樂的文化素養,才能夠更好的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對于音樂素養的概念,其次介紹了怎樣培養幼兒教師的多元音樂素養。以此來提供給有關人士進行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多元音樂;文化素養;研究
引言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幼兒園藝術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部分,也面臨了新的挑戰,同時對幼兒園教師的音樂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兒園教師是幼兒音樂重要的引導者,而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還達不到實際的要求,所以對于幼兒教師的多元音樂素養的研究就變成十分的重要。
一、對于音樂素養的概念
(一)音樂素養的概念界定
對于音樂素養的概念,有著很多的不同的觀點,主要是這幾種:①尹愛青的觀點是音樂素養指的是音樂方面的素養和修養,其中包括了音樂知識理論方面、對于音樂的欣賞方面、音樂的表演方面,和音樂教育這幾種修養。②楊萬春的觀點是音樂素養里包含著音樂素養和音樂修養,而音樂素養不單單是要有一定的基礎、一般的音樂知識和實踐的能力,還要有對音樂有先對較高的認知和審美的能力。③晏曉東的觀點則是音樂素養包括樂理的知識、視唱練耳、音樂的常識和音樂有關的一些相關的知識,也是指個人在音樂方面長期形成的修養[1]。綜上各種觀點,音樂素養其實是一種綜合的素養,是音樂方面有關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念等方面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整合。
(二)音樂素養的內容
音樂的素養指的是音樂的技能、能力、知識和價值觀這幾個方面[2]。音樂的知識指的是和音樂有關的包含音樂體系里相對較平穩的系統式的知識理論。而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基礎心理學和教育學里的學前音樂知識,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和聲、作曲等理論知識,還要知道戲劇、戲曲、舞蹈以及美術等藝術形式的基礎知識內容和中外音樂的歷史的知識內容。音樂技能指的是通過使用各種技能來表達音樂的技巧。音樂的技能主要是有三種,演奏的技巧、唱歌的技巧和對于音樂創作的技巧。具體的而又分為了聲樂的演唱技巧、鋼琴的彈奏技巧、舞蹈技巧、樂器演奏技巧、指揮技巧、即興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技巧。想要具備好這些音樂的技巧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成的,而是要花費時間以及精力去練習才能夠達到的。音樂的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對于音樂整體的認知的能力,要想有有很好的音樂能力的人也要具備好一定的天賦,然后加上后天的努力學習,這樣所表現出來對音樂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認知并將音樂通過一些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評論一個人對于音樂的能力可以從他的音樂所表現的能力、認知力、創造力和鑒賞的能力來進行判斷。音樂的價值觀指的是當人受過對音樂一定的審美的體驗之后,針對音樂里包含的價值的一種評價。在本篇文章中主要知道是音樂的教學活動里表現的價值觀和整體的評價里表現出來的對于音樂的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價值觀。
(三)幼兒教師音樂素養的實踐性和發展性
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有著實踐性,因為幼兒教師對于音樂素養的獲取是在實踐中得到的,然后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就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不斷的得到應用,所以有實踐性。幼兒教師在進入幼兒園之前要具備一定發音樂素養。之后進入幼兒園,通過日常的教學的使用和思考,讓自己的音樂素養不停的提高。就此而言,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就具有發展性。
二、培養幼兒教師多元音樂素養的策略
(一)構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覺能力
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是幼兒教師對于音樂教育的前提條件,如果幼兒教師沒擁有敏感的音樂感知力,在教學的時候就不能對課程進行很好的把握,同時也就不能用音樂來對幼兒進行熏陶教育,更不要說讓孩子對音樂進行創造,并且對音樂產生激情。音樂教育與作曲家林華先生將音樂的審美分成了音感和樂感[3]。音感指的是人對于孤立的音響的感知,它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有相關的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一歲半的時期就已經可以分辨聲音并且對聲音進行模仿,但是如果沒有經常對這種能力進行訓練的話,這種能力就會慢慢的降低,還可能會喪失這種能力。在現在的這個社會存在了一部分音準教低的人就是學前教育時的訓練不足,所以幼兒教師必須要健全自己的音感。此外,欣賞音樂的前提是對于音響的判斷,如果不能正確的判斷音響的好壞,就會失去對于音樂美的判斷。針對幼兒教師來說,這個判斷也要在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好的價值觀,那么對于音樂的判斷也是不準確的。并且要注意合適幼兒心理的發展,要從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幫助幼兒形成好的音響協和感,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樂感的指認是得到音樂審美技能必須經過的道路。如果沒了樂感,就不能對音樂產生情感。構建好的音樂感知力需要長時間的實踐。這也就要求幼兒教師在學生時期就學習好音樂的專業知識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結果生活和實踐,更好的對幼兒進行教育。
(二)提升音樂鑒賞的品味
幼兒教師在有了敏銳的音樂感知力后,就要對自身整體的的音樂素養,可以吧提升對于音樂的欣賞以及鑒賞作為一個渠道。對于現在來說,很多人對于音樂的欣賞都產生了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對于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上,要選擇思想健康的,內容表達比較豐富,并且有愉快的音樂的體驗的作品。對于幼兒教師來說要深入了解音樂所包含的意義,并且通過聆聽,從欣賞轉變為審美,讓欣賞的人得到情感的升華。深入型的音樂是對于幼兒教師提升音樂鑒賞品味的關鍵。
(三)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音樂技能
對于樂器的演奏和使用是一個幼兒教師必備的技能,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對于樂器的學習課程只有鋼琴,所以高校應該增加對于其他樂器的學習,而且課程內容應該覆蓋所有應該掌握的知識,并且要進行多方面的培訓,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很好的使用樂器[4]。目前對于聲樂的教學與幼兒園實際的環境已經嚴重的脫節,針對演唱技巧的教學應該以兒歌的教學為主。對于音樂樂理的學習,應該以更有趣的方式讓幼兒進行對簡譜和一些樂理知識的學習。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培養幼兒敢于獨自演唱,并且掌握正確的唱歌方法,引導幼兒的吐字要清楚。同時要通過不同的歌曲讓幼兒體驗不同的思想感情。幼兒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的音樂即興能力,在課堂上更好的和幼兒互動。(四)幼兒教師入職后的音樂素養提高幼兒教師不單單是在入職前有音樂素養,在入職之后也要注重提升音樂素養,進修是提升音樂素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幼兒園應該給予充分的支持。同時教師在平時生活中,要不斷思考自身上課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創新,并且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互相交流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這就對幼兒教師的整體的素質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和標準。音樂教育作為學前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提高幼兒的審美,形成更好更健康的價值觀。事業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是高低就直接決定了幼兒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好壞,不過,目前我國的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都要有所提高,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升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這樣才可以更好是促進幼兒綜合素養,對整個學前教育都有著很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景瑤.幼兒園音樂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0.
[2]張月琴.促進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的協同行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
[3]玉素甫江•阿布都熱依木,賽乃提•阿布都熱合曼,趙艷瓊.淺談雙語幼教需求對音樂教學與多元文化的關系研究[J].黃河之聲,2016(01):17.
[4]周寧.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功能研究[J].黃河之聲,2017(16):17.
作者:周蓓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藝術教育部
【幼兒園教師多元音樂文化素養初探】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探討
下一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現狀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