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道佛三家思想培育出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其對華夏兒女的性格、處世心態、道德情操有著重要影響,也豐富了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審美情趣。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學前教育階段滲透茶文化學習與了解,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而且可以深化學前教育的傳統文化底蘊,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
中國茶文化;學前教育;影響
中國茶文化蘊藏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儒道佛思想培育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其對華夏兒女的性格、處世心態、道德情操有著重要影響,也豐富了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審美情趣。賴功歐說:“沒有儒釋道,茶無以形成文,在歷史上儒釋道三家思想既各自地影響茶文化,又融會貫通地共同影響茶文化……,儒家的人生境界,道家的自然境界,佛家的禪悟境界,孕育而成中國茶道的基調與風骨。……沒有儒道佛的共同參與,今天的我們也就沒法享受、體味這種文化了。”[1]正因為如此,茶成為了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飲品甚至精神的伴侶,其滿足了各個階層不同的物質、心理需求。但由于20世紀初中國社會動蕩與衰敗,外來文化的涌入,本土封建文化的落后,使得中國傳統文化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文化領域也逐漸回歸理性,傳統文化再次得到認可,茶文化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受到國內外人們的喜愛。不僅如此,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當代,傳統文化已從文化領域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體現。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學前教育階段滲透茶文化學習與了解,從小處說,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從大處說,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更是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1中國茶文化精神內涵
由于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滲透使得茶文化從最初的解渴藥用的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在歷史的洗禮中自成體系,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1.1儒家中和思想
中庸是儒家思想體系的內核,何為中庸?通俗地講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煉自己,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養已達到圣人之境界,進而在面對生活苦難、矛盾之時,客觀分析事物的表面進而理性看到本質,處理問題時既能整體把握,又能局部掌握,做到不偏不倚、客觀理性,也稱之為“中和”。該思想教導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要做到遵守客觀規律,在人與人交際相處方面要恭敬謙卑、和諧共處,在國家與個人方面要萬眾一心。這些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茶道精神,可以說中國茶道突出儒家“和”字,茶生于山野之間,融天地之精華,雨露之滋養得以成形,而又經辛勤勞動者采集制茶與能工巧匠者的藝術升華形成豐富多彩的茶事活動和意境深遠的精神內涵。古代文人雅士大多鐘情于茶,他們在煮茶、品茶的過程中,享受著不急不躁、心平氣和茶之自然本性,體會茶經水沖泡后帶來的甘甜清香……,進而在藝術化的品茶過程中,錘煉人格,升華思想,修煉心性。[2]
1.2道家“道法自然”精神意境
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所講的自然就是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與原則,這句話就是告訴世人,一切事情遵循“道法自然”,按照客觀規律進行,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一思想豐富了茶文化內涵:一是物質層面上,茶生長于大自然,其在種植生長中必須要符合自然氣候條件,如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環境要求;在茶葉的制作、保存、沖泡等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其中客觀規律,比如茶葉不能久曝于陽光之下,也要避免潮濕,又如在煮茶中“鐘乳石之水為上水,山澗溪水為中水,井水為下水”,如此而來才能保存茶之本性清香;在茶事活動中,也要契合茶葉自然樸素之要求,二是精神層面上,強調返樸歸真、融于自然山水之中的釋然、放松,以茶修心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1.3佛家頓悟內省的精神追求
佛教與茶的結合源自于現實的需要,佛家重頓悟內省,頓悟是佛教除直觀之外第二種重要的思維方式,禪宗主張參禪打坐,其實就是頓悟,反省自身,參悟禪道,修身養性,凈化心靈,驅除煩擾,進而達到超脫現實苦難的佛陀境界,其也與中國內省式的傳統哲學有相通之處。僧侶長時間打坐,茶不僅有解渴提神之功效,而且幫助僧侶們凈化心靈,引導他們進入空靈虛靜的精神世界。
2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2.1從幼兒自身層面來說,促進幼兒道德文化的學習
首先,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學習與了解,可以培養幼兒的良好精神品質與道德情操。中國茶文化重視精神品質的塑造,其蘊藏和、靜、儉、真等精神內涵。儒家茶道“和”即和諧、和美、平和;道家茶文化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佛家茶文化重視頓悟內省,這些思想影響下的茶文化有助于人自身心靈凈化,遇事不急不躁,對人禮貌謙和,對事客觀公正等對提升人們的精神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給人們認識事物、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提供了價值標準[3]。此外,中國茶文化整體重視德行塑造,歷代茶人在飲茶中追求完善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終極目標,這也是茶文化精神核心思想。其次,茶文化的學習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文化知識,幼兒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第一站,一年級后兒童便進入正軌化的學習階段,這一時期語文知識的學習要求兒童多讀、多背、多記、多寫,這對習慣游戲娛樂的孩子們而言確實有一定難度。語文知識的學習基本是基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了解,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學前教育中融入茶詩歌、采茶舞的學習、欣賞、茶事活動的體驗等等,老師們通俗易懂地講解其中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幼兒的傳統文化知識,為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打造基礎。第三,茶文化的學習提升幼兒審美文化體驗,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審美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審美能力是一個人對美的欣賞、感受,也是一個人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有助于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4]茶文化表達形式豐富多彩,既有直觀形象、通俗易懂的茶詩、茶詞,又有意境深遠的茶事活動,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是審美感知體驗的過程。
2.2從學前教育層面來說,深化教育體系的文化底蘊。
20世紀初期隨著外國文化的瘋狂涌入,西方的學前教育文化也隨之進入中國社會,但直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學前教育文化才逐漸建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代學前教育越發得到社會廣泛的重視。由于學前教育來源于西方,其主要以西式教育為主,早期的我國學前教育很少涉及本土傳統文化的教育,即使在當下我國學前教育也缺乏傳統文化的底蘊,這導致其與小學教育的脫節。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學前教育,一方面如前所述在幼兒道德文化、傳統文化的學習、審美感知等方面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傳承傳統文化,讓幼兒在模仿茶事活動、學習茶詩歌、茶舞蹈的過程中認知到茶文化的價值,進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我國學前教育體系形成本土特點。
2.3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內容,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與未來,所以要鍥而不舍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5]一個國家與地區的傳統文化是其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根基,也是其發展興旺的源泉所在,更是其人民的信仰所在。我國茶文化融合儒道佛三家哲學思想精髓,匯集了茶生長頑強生命力、茶性高潔脫自然本質,無論從日常行為規范、為人處事之道,還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與完善,茶文化都能給予人們答案、標準,有助于培養人們不急不躁、寧靜致遠、謙卑恭敬、團結友愛、與人為善等等傳統美德,這些美德正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對傳統道德培養,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通過茶文化的學習與了解,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3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教育方式
學前教育的對象是3-6歲前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思維方式、智力發展、認知習慣等都有獨特的特點。為保證茶文化科學有效地融入學前教育體系中,這就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茶文化的內容制定適合的教學內容,筆者對此提出如下兩點建議。一方面,要提高教育主體對茶文化的學習、了解與欣賞,只有教育主體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內涵與精神意蘊,才能引導幼兒正確地認識、學習茶文化,體味茶道精神,欣賞茶藝表演,學習茶詩歌、茶舞蹈,才能引導幼兒從審美感知角度感悟茶文化中“道法自然、”、“中和之美”、“頓悟內省”的哲學思想。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內斂閉合的性格特征,不似西方文化張揚、開放,幼兒時期認知習慣、思維方式停留在具體、直觀形象的感性認知階段,因此,茶文化融入學前教育過程中,需要教師合理地選擇形象、直觀的茶文化表現形式,如在學習茶詩歌的過程中,要配合直觀的圖形,優雅的音樂,創造試聽結合的情景教學,激發幼兒的視覺、聽覺與觸覺,從而共同作用于幼兒的思維。又如在學習茶事活動時,可以借助情景教學法,讓幼兒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體會茶事活動蘊藏的文化內涵、禮儀習俗。儒道佛三家思想互相融合、互相發展,共同孕育了茶文化這棵傳統文化中的常青樹,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當代,本土傳統文化成為各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本文通過闡釋茶文化內涵以及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進而呼吁國家及社會學者共同關注茶文化融入學前教育的課題研究,為傳承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余悅主編,中國茶文化叢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8):89.
[2]孫長龍、談陸羽《茶經》的儒學思想.福建茶葉.2015(5):67-68.
[3]邱燕.中國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美育作用[J].福建茶葉.2015(6):181-182.
[4]周培霞.傳播佛茶文化提升人文素養[J]貴州茶葉.2012(1):45-47.
[5]中國文明網.:鍥而不舍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015-02-18.
作者:張玉暖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相關文章:
上一篇:檔案袋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下一篇:高職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分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