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新《綱要》中指出,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這主要涉及幼兒獨白語言的發展。獨自語言是一種復雜、周密的口頭語言表達形式,需要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將內心的感受和體驗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3~6歲的幼兒在獨立表達時,其獨白語言開始注意到事物間的聯系和講述的重點,在記敘事物時逐漸有了時間、地點和起因、經過與結果,逐漸能就某一主題展開談話,獨立講述故事或各種事情,而且連貫、完整性增強。
述活動是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以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和表述一定內容的語言能力為基本目的,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正式的語言運用場合,要求幼兒依據一定的憑借物,運用比較規范的語言來表達個人對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認識,進行語言交流。由此可見,講述活動重點培養的是幼兒的獨自語言能力。研究表明,講述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教給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但與此同時,講述活動對幼兒獨白語言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在講述活動中,幼兒有機會逐漸學習在集體面前獨立講述自己的想法,把一事、一物、一個人物講清楚,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所講的內容逐漸達到完整、清楚、符合邏輯等要求。
在組織、開展講述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時刻謹記:以發展幼兒清楚、完整、連貫的獨白語言(獨立口語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在開展講述活動時,應要求幼兒使用獨自語言,發展幼兒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地說話的意識和能力。有中心地講述,要求幼兒敏銳地感知說話范圍,講述時不“跑題”,不說與中心內容無關的事;有順序地講述,要求幼兒學習按照一定邏輯規律來組織、表達自己的口語語言,增強說話的清晰度、條理性;有重點地講述,要求幼兒抓住事件或物體的主要特征,傳達最重要的信息,而不是講話時漫無目的。幼兒在講述活動中獨立進行構思和清楚、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表述行為水平,促進其語言發展。那么,應該如何通過講述活動更好地發展幼兒的獨自語言呢?
一、明確講述活動與談話活動的區別
教師應了解講述活動與談話活動的區別,明確講述活動對促進幼兒獨白語言發展的獨特價值。講述活動和談話活動都是語言教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都是為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而開展的活動。但是,兩者在培養幼兒獨白語言能力方面的差別也是不容忽視的。
講述活動有以下特點:
首先,幼兒說話的主題性強。講述活動為幼兒提供的是一種學習運用較正式的語言進行說話的場合,幼兒不能像在談話活動中那么寬松自由地交談,而是要根據教師提供的憑借物,慎重考慮后才能發表個人見解。
其次,幼兒說話不能像在談話活動中那樣有很大的隨意性,應該經過較完善的構思,有頭、有尾、有重點地說出一段完整的話。
第三,幼兒在用詞造句方面更注重準確性,要求合乎規則。
第四,講述活動中幼兒的語言交流對象沒有在談話活動中明確,往往由一個人講給多人聽,說話的話語相對較長,彼此所說的一段話并不需要上下緊扣,而是相對獨立、各成篇章。例如,同樣是說與春天有關的內容,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可以隨便地談論:“我看到小草發芽了,才露出一點點綠的顏色,嫩嫩的,有一點好聞。”而在講述活動時,幼兒則要根據圖片內容說:“春天來了,冰雪融化了。小草透出了一點點綠色,柳樹發出了新芽。春風輕輕地吹過……”總之,講述活動必須根據語言環境要求,針對具體的憑借物,組織口語表達的內容和方式,運用正規的語言風格說話。這是講述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培養、鍛煉幼兒獨白語言的特別途徑。
二、準確定位講述活動的目標
發展幼兒的獨白語言是講述活動的重要目標。根據講述活動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在講述活動中應著重培養幼兒三方面的能力。即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能力,培養幼兒獨立構思與清楚、完整表述的意識、情感和能力,培養幼兒掌握對語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能力。
概括起來說,我們就是要著重培養幼兒的獨自語言能力,因為培養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能力只是為幼兒的獨立講述做好準備,讓其有話可說;而培養幼兒掌握對語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功能,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幼兒的獨白語言,讓其有話會說,或者是更好地表達出來。
既然將講述活動的重要目標定位于促進幼兒獨白語言的發展,那么教師在開展講述活動時,就應該把自己和幼兒的主要精力放在“講”上,重點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自由講述,學習并運用新經驗進行講述等。教師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講述活動中的所有工作,如圖片、實物準備、情境表演等都是為幼兒的“講”服務的。
三、激發并保持幼兒獨立講述的興趣重視憑借物的選擇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講述活動,都需擁有一定的憑借物,如圖片、實物、情境表演等。教師通過提供講述活動的憑借物,給幼兒劃定講述的中心內容,使他們的講述語言具有明顯的指向性?梢哉f,在講述活動中,一定的憑借物往往成為幼兒講述的客體,對幼兒的講述起著重要的作用。憑借物是幼兒講述的中心,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接觸、了解憑借物,并據此獨立表達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見,要想幼兒對開展的講述活動感興趣,講述的憑借物當然要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對其有一定了解的,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件、人物和物體等。
1.注意提問的方式
在講述活動中,教師呈現憑借物后一般都會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幼兒理清思路,更完整地表達。提問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該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促使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并幫助幼兒有效地組織講述思路。
2.組織多樣的講述方式
講述活動中,組織方式同樣對幼兒講述興趣的維持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靈活采取自由講述、小組講述、同伴互相講述、集體講述等方式,調動幼兒參與講述活動的興趣。
3.糾錯要講究策略
對于幼兒在獨立講述中出現的錯誤,當然是要糾正的,關鍵是如何糾正。我們以為,由于幼兒本身的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和語用等)都正在發展之中,獨立講述時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在講述活動中,糾正幼兒的錯誤時應注意:最好不要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立即糾錯。因為這樣很容易打斷幼兒的思路,有可能錯誤沒有改過來,幼兒反而忘了怎樣接著講下去了。同時,幼兒有可能就此害怕單獨在集體面前講話。所以,糾錯應該因人而異,根據幼兒的性格、年齡、性別等選擇不同的方式。一般來說,糾錯應該放在幼兒講完以后,表揚他的優點如連貫、全面等之后,再提出他的小錯誤,這樣幼兒更容易改正,也有利于促進幼兒講述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幼兒的講述水平。
【在講述活動中發展幼兒的獨白語言】相關文章:
上一篇:淺談對幼兒科學識字的教學
下一篇:幼兒文學作品學習的多種呈現方式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