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的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在各種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中,談話活動具有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獨特功能,尤其在培養幼兒圍繞一個中心話題進行表達和傾聽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傾聽能力培養
在談話活動中,幼兒與教師、同伴交流的過程實質就是交往行為。要保證交往行為持續進行,從而在一個平臺上討論共同關注的話題,是否具有傾聽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從語言信息量而言,當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進行交談時,他們的思路是呈輻射狀向外發散的,而不同個體間的經驗也多種多樣。因此,幼兒需要在頭腦中建構一系列問題:我需要說什么?他在說什么?他說的和我一樣嗎?我有沒有相同的經驗?……
1.對教師語言的傾聽
雖然談話的語言環境比較寬松,談話活動中沒有統一的答案和看法,但是在談話活動中,師幼都是圍繞某個話題進行拓展和延伸的。可以說,話題是幼兒談話的“引子”。因此,在談話活動開始之前,幼兒需要知道自己要談什么,是周圍環境的變化還是對節日的感受,是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還是對某件事情的描述等。在中心話題的框架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表達。倘若談話活動成了每個幼兒語言表達的“大雜燴”,就無異于飯后閑聊,自然違背了談話活動的初衷。因此,創設一個幼兒都感興趣、有過親身體驗的話題是保證談話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只有這樣,幼兒在聽清楚了談話的話題后才有話可說,否則便會出現三言兩語不見下文、全班幼兒變“啞巴”的局面。
在談話過程中,教師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對幼兒的談話進行一定的指導,而學會傾聽教師的語言也是提高幼兒說話水平的關鍵。因為教師時而是一個參與者,分享他們的喜悅;時而是一個引導者,引領他們談話的方向;時而是一個旁觀者,融人他們的經驗世界等。如教師對幼兒某些前后不一致的表述產生困惑時,可以通過語言求證讓幼兒解釋與澄清,而不是以“嗯”、“啊”敷衍了事或者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思路得以清晰,表述的連貫性、完整性得到加強;再如教師對幼兒做少許硬性規定,要求幼兒不講重復的內容時,幼兒不僅要領會所聽到的要求,還要仔細聆聽同伴的講述內容以避免內容重復;又如教師在參與談話時,可以通過“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呢?”“你當時是什么感覺呢?”等提問激發幼兒的回憶,幫助幼兒理清表述的條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倘若能抓住教師語言中的信息,對話題的表述將更深入,談話經驗也得到了進一步積累。
談話結束后,教師可以對談話活動作一個總結,總結應該抓住談話活動的要點和幼兒表現的亮點與差異,這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要忽視這微不足道的幾個字、幾個詞,一旦在某一時刻被幼兒領會,就會成為他們自我反思、重新建構語言經驗的良機。
2.對同伴語言的傾聽
如前所述,談話活動具有開放的情境、具體的中心話題、談話的多方交流等特點,它的實質是通過一定的話題引發多方的語言交往活動。它注重給每一個幼兒“暢所欲言”的機會,讓每一個幼兒想說、愿說、會說,從而構筑起幼兒交流的平臺。因此,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對同伴語言的聆聽也是培養其傾聽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幼兒應該知道同伴當前所說的內容。在以發展幼兒對自語言為側重點的談話活動中,作為聽眾的幼兒只有清楚地知道對方講了什么、所講內容的意思,不僅接受這些語言而且進行一定的加工以達成自己的理解,才發展對白語言,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普遍地參與到談話中來,在各自交談、討論的過程中實現交往。
其次,幼兒應該知道同伴與自己交流的內容。當交往行為產生后,一般會以一個一個談話的形式輪流呈現出來。也許同伴會對你的內容表示贊同,與你進行分享;也許同伴會否定你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許同伴會對你產生質疑,需要進一步加以解釋等。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要說自己想說的內容,而且要對同伴提出的問題、發表的意見產生回應,在不斷交流中產生思想的撞擊,融合彼此的經驗。
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1.豐富談話素材讓幼兒想說
談話所涉及的素材必須是幼兒知識經驗范圍以內的,取材于幼兒參觀、游覽、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教育活動、游戲、電影或電視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幼兒的知識越豐富,談話的素材積累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在豐富的素材積累中,在與周圍世界接觸的過程巾,在對其他人的觀點進行感知理解時,幼兒才會對話題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而不至于頭腦中一片空白。幼兒都喜歡說自己的所見所聞,他們的原則不是“怕別人知道”,而是“就怕你不知道”,所以,幼兒園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豐富幼兒的知識積累,發展幼兒的情感、經驗、思維和社會交往;同時,當幼兒有了足夠多的語言表達支撐和來源時,教師要及時給他們提供一個表達的場所和時機。
2.創設寬松的語境讓幼兒愿說
與其他語言教育活動不同,談話活動注重幼兒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感受、體驗講述出來與大家分享,它少了幾分語言硬性規定的要求,如必須把時間、地點、人物講述清楚,必須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型等。教師應努力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不對幼兒的錯誤橫加指責,不對他們的失誤厲聲呵斥,不對他們的語言做種種示范。由于脫離了種種限制和顧忌,幼兒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愿意表達,他們樂于在教師、同伴面前呈現自己最自然的狀態和水平。
3.耐心指導讓幼兒會說
在談話活動中,雖然教師更多的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現,但這并不表示談話是毫無目的、毫無方向的,在設計、實施談話時,教師仍然需要按照預定的目標內容,緊扣談話的中心話題,有效地影響談話活動的進程。教師的間接引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用提問的方式引出話題或轉換話題,引導幼兒談話的思路,把握談話活動的方式。如在“我喜歡的糖果”談話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在集體范圍內談話。教師提出了三個要求:“說一說自己帶來的糖果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談一談自己最喜歡哪種糖果,為什么?”“談一談自己覺得哪種糖果最有趣,為什么?”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教師都組織幼兒圍繞這個問題談論。
(2)教師用平行談話的方式給幼兒做隱性示范。這種看似無心的滲透恰恰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學藝術,有利于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邁向最近發展區,從而實現語言的發展。仍以“我喜歡的糖果”談話活動為例,在談話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和引導總是沿著“我喜歡的糖果”這個話題,逐層開拓、發展著幼兒的談話內容,給幼兒提供了學習、運用新的談話經驗的機會。
對于教師來說,談話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存在一定難度:太散容易造成放任自流的局面,太嚴又不符合談話活動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明確談話活動的特征,靈活組織談話活動,讓幼兒在充分聆聽和表達的雙向過程中實現語言的發展。
【在談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相關文章:
上一篇:讓幼兒語言課教學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下一篇:注重幼兒英語語感的培養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