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其中包括知道圖書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閱讀圖書和辨認文字,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等,早期閱讀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是通向視野開闊、心靈豐富、頭腦發達、聰明靈透的最佳途徑,但因幼兒不識字或只能識別少量的簡單的文字,因此,他們的閱讀活動不能象成熟讀者那樣直接閱讀文字、理解文字內容,而只能從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中完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同時,早期閱讀活動又是比較枯燥的,他遠遠比不上玩具、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大,若只是一味單調地強迫幼兒進行閱讀,會讓幼兒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教師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幼兒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來談一下,我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使幼兒產生對閱讀的內部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求知的源泉,組織幼兒閱讀時,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從各個方面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 1、及時的進行表揚獎勵: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我就運用幼兒的這一心理,指導幼兒閱讀,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若孩子在閱讀活動中語言連貫且緊扣畫面主題,聲音洪亮,用詞恰當等,表現非常出色,問題回答的特別好,我們這時就可及時的給予獎勵,如:教師口頭表揚,可讓小朋友為之鼓掌,可發些小獎品,如:小紅花、小卡片或各種動物圖片等,幼兒得到的表揚獎勵越多,他(她)就對這一活動越感興趣,他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 2、教具色彩鮮明,擬人化: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喜歡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喜歡擬人、擬物,喜歡給周圍的一切都賦予生命和情感,因此,我就在環境布置、教具的制作及教學當中的版面設計,都盡量體現擬人化、動物化的特點,使幼兒對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 3、實行點化教學:用錄音機分別錄下幼兒閱讀的聲音,讓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聲音,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師要讓幼兒閱讀故事《小羊過橋》,首先,課前把故事畫面制成一張張幻燈片,讓幼兒幫動畫片配音(講述畫面),教師用錄音機錄下他們的聲音,讓大家聽一聽,誰給動畫片配的音最好,就選他當“最佳配音員”,給他戴上花冠。 4、設置懸念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這要讓教師先用語言創設一種好象是不合常規的情景,如教師:有一只大老虎,他的牙齒可厲害了,可最后卻讓一只小小的狐貍把它的牙齒全拔掉了,你想不想知道,小狐貍是怎樣把它的牙齒拔掉的?那等你看完了這本書,你就全明白了二、設計合理的閱讀活動結構 幼兒的閱讀活動往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逐步進行的,因此,教師是否設計出合理的活動結構,將直接影響幼兒的閱讀效果。
三、提供有趣的閱讀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編講在幼兒剛剛接觸閱讀時,可先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畫面,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及初步掌握閱讀畫面的能力。如: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閱讀材料編講:“幼兒自制染紙畫面”將宣紙任意折疊、捆扎后放進顏料里蘸一下,立即展開晾干,從而出現有趣的染紙畫面,自己動手制作畫面,令孩子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好奇,也為他們充分展開想象,營造了寬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使他們忍不住就想告訴伙伴,自己所制畫面的內容。另外,還可給幼兒一些圖片,讓幼兒拼圖閱讀,如:讓幼兒把制作的染紙以組為單位擺在桌子中間,自由觀察討論,閱讀畫面內容,啟發幼兒根據想象選取染紙圖,并以它們為角色或事物組合起來,編講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故事,可個人編講,也可兩人合作編講,如:將一張象蝸牛、一張象小鴨和一張象青蛙的染紙圖組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幅豐富的畫面,成了幼兒喜愛的閱讀材料,幼兒可能講出這樣的故事:小鴨的生日快到了,它想請青蛙來做客,可又沒時間去通知它,小蝸牛自告奮勇要替小鴨送信給青蛙,可小蝸牛走路實在太慢了,小鴨的生日都過了好幾天了,小蝸牛的信還沒有送到呢,急得小鴨在家直跺腳。讓幼兒自制閱讀材料編講,可發展幼兒動手操作和想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拼圖過程中,還可發展幼兒的友好合作能力,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并不是旁觀者,教師可提出適當要求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不時的啟發引導,傾聽孩子的講述。 四、投放適宜的圖書讓幼兒閱讀,并按主題編講。 早期閱讀是一項豐富多采的活動,不可按照一種模式進行,我發揮自己的優勢,結合幼兒與讀物的特點進行活動設計,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要求能夠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圍繞主題編講。但還不能將幼兒的閱讀范圍只局限在課堂上,我還選擇了一些一圖畫為主 ,以文字為輔,圖文并茂的圖書,利用圖書角,定期投放更換圖書,讓幼兒隨時翻看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及興趣,讓幼兒從早期閱讀盡快地向正規而成熟的閱讀過渡。 五、在指導幼兒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文字的好奇感和探索愿望。隨著幼兒閱讀能力的增強,可讓幼兒從閱讀單幅畫面過渡到閱讀多副畫面,在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幼兒進一步觀察畫面變化,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幼兒根據書面語言——圖片較合理的講述,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講述活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能夠完整連貫的表達閱讀內容,還可借助游戲或表演等形式,讓幼兒把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并消化,在閱讀活動中幫助幼兒對字詞的理解,教幼兒初步了解某些漢字組成歸律,培養探索的愿望,為入小學后正規的文字的認讀書寫做好準備,如:教幼兒閱讀故事《橡皮膏朋朋》,在教師逐步的啟發引導下,幫幼兒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明白了小熊朋朋受傷的原因,原來是小狐貍把球拋給它時,它不知道用手去“接”,它跑步摔倒時,不知用手去“撐”,在和小貓一起滑滑梯時,沒有“扶”好扶手,在爬攀登架時,沒有“抓”緊,所以才弄得全身是傷,貼滿了橡皮膏,為了讓幼兒理解并體驗“接、撐、扶、抓”,這幾個動詞的含義,可讓幼兒表演故事,并模仿“接、撐、扶 、抓”等這幾個動作,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讓幼兒觀察這幾個字的共同之處,都與“手”有關,教幼兒觀察“手 ”(提手旁),找一找這幾個字中“手”字藏在哪兒?為什么這些字都帶“手”呢?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回答之后,教師小結;因為這些動作都是由“手”來完成的,我們還可讓幼兒知道更多跟“手”有關的字都有一個“手 ”(提手旁),如按、托、搖、擺等等六、園密切配合,共同指導幼兒閱讀 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的,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不停地用語言與孩子交流,拿畫書講故事給孩子聽,孩子就會受到家長的熏陶,家長是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家園一致,指導幼兒閱讀,能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可讓家長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家庭閱讀氣氛,使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而喜歡讀書,還可將幼兒在園閱讀的內容告知家長,請家長配合指導。此外還可利用孩子入園、離園的機會進行閱讀指導,此時幼兒人數較少,便于教師個別指導,還可有目的有計劃的要求部分幼兒早來晚走,有針對性的對其指導 總之,我們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幼兒早期閱讀的積極性,讓幼兒盡快的達到獨立正規閱讀的水平,擁有一把能打開“書籍”這扇藏珠納寶的大門的金鑰匙,去獲得他們所能獲得的一切
【運用多種方法指導早期閱讀】相關文章:
• 幼兒語言教育略談
• 在幼兒園中如何開展幼兒前識字的教育
•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幼兒學習特點、環境創設及師幼互動特點
• 幼兒園兒歌教學五法
• 《指南》下幼兒園語言區域創設的思考與策略
• 讓幼兒在快樂中閱讀繪本 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指導策略論文
• 淺談語言在幼兒區角活動中的運用
• 幼兒閱讀要從聽故事開始
• 在語言活動中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圖意
• 在地方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 淺談兒童語言教育的發展
• 幼兒古詩教學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