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設適合幼兒的積極的識字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教師是幼兒識字活動的幫助者和支持者,識字在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創設一個積極的識字環境吸引幼兒的的興趣呢,通過這幾年的操作與實踐,把我們幼兒園的一點經驗與做法與大家共享.
1、充分利用墻飾。
把墻飾和文字結合起來。如在每個教室的門口貼上相應的班級牌,便于幼兒認讀;給活動室內的物品貼上相應的漢字,如:“電視機”“鋼琴”“桌子”等;把寫有幼兒姓名的字卡,分別請幼兒貼在自己的座位處;活動區名稱也用漢字表示,如:“手工區”“閱讀區”“表演區”等;在活動區的墻上掛上常見的漢字,使幼兒在學習和交往中認讀身邊的文字。 在教室里盡量地提供一些真實的材料,能夠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把幼兒的作品、講述的故事片讓家長記錄下來,,貼在教室中的幼兒能夠容易看到的地方,孩子們對自己講述的東西很感興趣,并樂于讀給同伴聽,從而使幼兒自然地進行閱讀,教室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既滿足了幼兒的自信心,又激勵了幼兒的識字欲望。
2.在活動區中提供適當的識字材料
我們在活動區里放置了各種閱讀材料,讓幼兒自由取拿、閱讀、進行有關閱讀的各種書籍和卡片。并布置一個小舞臺,讓幼兒向同伴們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
3、把識字活動貫穿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首先在談話中認識漢字.把幼兒的原始談話記錄下來念給孩子聽;把幼兒畫好的畫編成故事后教師把它寫在圖畫的邊上一邊指著字,一邊讀給孩子聽,使孩子知道文字記錄的功能,對文字產生興趣.其次是在欣賞和閱讀活動中認識漢字。例如在餐前聽教師讀故事;在餐后進行閱讀;在學習的回憶時間后閱讀;在離園時間閱讀等。教師為全體幼兒準備相同的圖書,讓幼兒閱讀。教師可以請全體幼兒一起指讀,也可請小組的幼兒講述畫面內容,也可請個別識字較多的幼兒朗讀某一頁的故事內容。在進行指讀的圖書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文字大、故事短小,情節吸引幼兒興趣、色彩柔和的。
4.每天為幼兒提供自由交談的時間來認識漢字。
學習語言是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幼兒在自然、輕松的狀態下交談,或圍繞主題,或自由的交談都是幼兒運用語言的最好時機。餐后、區域活動時都是幼兒進行自由交流的最好時間。
5.在各種教學活動中認識漢字。
如活動主題、人物名稱可以出示相應的漢字。在講述 “春天的電話”中就可以出示“春天的電話”“小花蛇”“小青蛙 ”等;科學活動中的名詞術語“磁鐵”;社會活動中的常用語匯“謝謝”“對不起”;健康活動中的一些專用名詞、口令;藝術活動中的活動名稱、曲名,如“打擊樂”“小熊過橋”等;手工名“燈籠”、畫畫名“快樂的新年”等。在講“狼和小羊”的故事時,我們把狼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認。教
兒歌“小圖書”時我把“圖書”二字寫出來教幼兒認。這樣邊學
兒歌邊學字,字認識了,兒歌也記下了。教幼兒“分蘋果”兒歌時讓幼兒表演,幼兒在情境中認識了“分”“奶”等字,而且對幼兒進行了品德教育,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漢字,幼兒沒有負擔,不感到單調、枯燥乏味,而且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音樂活動中學習歌表演《學習解放軍》,教師便教幼兒認識“解放軍”三個字。幼兒拉圓圈時,教師便教幼兒“圈”字,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邊玩邊學到了字。 4、游戲是幼兒識字活動的最好形式
識字活動一定要和游戲活動相結合,才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產生對學習的熱情,才能成為最有效的學習。老師可根據幼兒“貪玩”、“好奇”和“愛動”的特點,結合幼兒愛游戲的特性,進行識字教育,激發幼兒的識字興趣,使幼兒在說、猜、做、比等生動活潑的游戲中,輕松、喜悅、自在、愉快、高效地識字。在識字活動中,充分注重游戲的參與性。例如,“摸箱”游戲,目標是復習鞏固所認識的字,并學習組句或一句話,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兒來摸,每摸出一個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園”幼兒說“幼兒園的園”、“公園的園”,答對了給一個小紅花當獎勵,答錯了,在大家的幫助下重復一遍,也能得到獎勵。幼兒都能參與進來,都很興奮。每次都爭著要來表演…… 又如以“開飛機”的游戲為例,在幼兒身上,掛上姓名的××號飛機的字卡,再按幼兒個子的大小,分別在字卡上寫上大、中或小,然后選出一位幼兒當指揮,掛上寫有指揮的字卡,又在游戲場地的樹桿或事物處,掛上××飛機場的字條,再后由指揮拿出起飛的字卡,命令飛機起飛,于是扮演開飛機的幼兒,一個個地做起飛機起飛的模樣,數分鐘后,指揮又拿出降落的字卡,命令飛機在飛機場降落,接著掛有檢修員、加油員字卡的幼兒,紛紛前去檢修和加油,同時老師請幼兒指讀字卡和字條,強化幼兒對漢字的記憶。如此地多次反復,循序漸進,隨著游戲類型和內容的增多,幼兒識字越來越多,并始終保持了學習的興趣。
5、開展系列早期閱讀活動,幫助幼兒系統了解漢字的構造規律
3~6歲的幼兒正是一群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而閱讀正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幼兒在閱讀中識字是事半功倍的,因為它不會像單獨學生字那樣使幼兒感覺到枯燥和困難,反而能使其充滿興趣和信心。專家認為教兒童識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盡早閱讀”,兒童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兒童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同一個優秀的老師談話;學習一篇好文章,就等于上一節生動的思想教育課。讓兒童盡早學會閱讀,就等于給兒童增加了一雙自己獲得知識的眼睛,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其智力,培養非智力因素,同時還能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可見,讓孩子學會自己閱讀,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益的。
教師要利用和創設積極的識字環境、提供認讀條件,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在活動中努力做到沒任務、沒指標、不強求、不攀比,讓孩子越來越喜歡認讀,為孩子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幼兒園中如何開展幼兒前識字的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雙語教育”組織淺析
• 讓幼兒快樂的書 ——淺談《幫我早讀書》
• 淺談方言在幼兒普通話教育中的影響
• 語言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 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
•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核心經驗與語言教育活動質量
• 兒童詩的藝術特征
•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與語言活動第一次親密接觸
• 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給幼兒講故事時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 幼兒語言教育中集體閱讀活動中優化提問的方式
• 語言教育常見六大問題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