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全面的,因此幼兒教育應注重整體性和全面性。這一觀點要求教師在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時,不能孤立地研究閱讀活動,而應注重挖掘閱讀內容的多元價值,使幼兒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很多幼兒讀物不僅內容生動有趣,而且以其形式美給予幼兒多元的感官享受,這恰好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在引導幼兒主動感受、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一、自主對比觀察法
圖書中采用大與小、黑與白、深與淺、疏與密、高與矮、長與短、粗與細、曲與直、鮮艷與暗淡、遠與近等對比手法是畫家常用的方法,借以表現角色的情緒、渲染氣氛、突出主體等。在閱讀圖畫作品時,教師應適當地引導幼兒進行對比觀察,從而使幼兒對閱讀材料的形式美與內容、情感表達等的關系形成初步認識。
1.感受色彩與情緒表達的關系
色彩是幼兒閱讀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美術要素,畫家常常用色彩來表達人物的情緒、情感。如《東方娃娃》雜志中有一篇故事《下雨啦》,作者為了讓幼兒感受雨天在家的郁悶情緒和后來穿雨衣在雨中游戲的快樂情緒,采用的就是用灰白與五顏六色對比渲染的方法。在閱讀該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幼兒自己觀察畫面的用色特點,然后請幼兒說說兩種色調給自己的感覺。幼兒通過觀察、交流,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畫家表現郁悶情緒時色彩沉重、單調,表現快樂、興奮情緒時色彩鮮艷豐富。對這一藝術表現形式的感受,教師不是直接灌輸,而是通過問題引發幼兒主動觀察。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用問題引發幼兒觀察書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是運用這一藝術手法表現人物的不同情緒的,從而不僅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也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色彩運用的技巧,為幼兒今后的美術創作奠定了基礎。
2.感受夸張手法與人物心理活動表現的關系
夸張是指文藝創作中突出描寫對象某些特點的手法。在幼兒讀物中,作者為了加深讀者對角色的印象,也經常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角色的形象,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在《下雨啦》這個故事中,作者為了表現黑衣人不想暴露身份但又想窺視外面的心理,在黑衣前襟第三、第四紐扣之問的空隙處畫了一只充滿警覺眼神的大眼睛。又如在表現小朋友們看見黑衣人朝他們走來時興奮的心理時,有的幼兒爬上了鋼琴,有的幼兒跳了起來……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對于這些重點畫面,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幼兒對畫面進行細致的觀察,提示幼兒感受畫面細節與人物心理的關系:“這幅畫上畫了些什么?他們是什么樣的形象?”幫助幼兒了解畫面中表象的內容——人物具體可感的動態、表情,在此基礎上用“為什么要這樣畫”等問題引發幼兒思考、想象畫面的深層次內容——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這種由表及里的引導,幼兒對畫家運用夸張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二、自主想象命名法
眾所周知,藝術作品的美以其不確定性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去研究它。如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解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此相仿,對幼兒讀物中藝術表現形式、內容的認識、理解,與對成人作品的理解一脈相承,不應有統一的模式、唯一的答案,而應是幼兒個體在原有經驗上的認識和解讀。因此,在利用閱讀作品進行審美教育時可以采用自主想象命名法!缎∧窘场肥且槐静捎妹耖g繪畫形式繪制的圖書,在欣賞書中的木雕圖案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閱讀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給圖案起名字。幼兒通過獨立思考,有的說上面的花紋像魚鱗,有的說像云朵,有的說像鋸齒,等等。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既感受了美,又發展了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幼兒一起以小木匠的身份設計木雕家具花紋,幼兒通過遷移、組合,又創造出眾多新的花紋圖案,其創造潛能得到了開發,對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欣賞圖案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就圖案的造型、用色等的寓意進行討論,如紅色代表喜慶、吉祥,紅黃相間代表富貴、華麗等,使幼兒對我國民間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三、自主感受多元繪畫風格并存的審美價值
正如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一樣,幼兒讀物在繪畫方法、材料應用上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既可以為幼兒積累關于美術方面的經驗,又可以為幼兒的審美學習提供素材。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的閱讀材料有彩色鉛筆畫,有印染畫;有剪紙風格的,有油畫風格的;有蠟筆畫的,有線描的,也有水粉的;有勾線的,有不勾線的;有寫實的,也有寫意的;在用色方面,有用大色塊的,也有虛實相間的等。引導幼兒閱讀這些圖書時,教師應該先讓幼兒了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繪畫風格,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談談不同表現手法的視覺效果。如在閱讀《鱷魚怕怕和牙醫怕怕》一書時,幼兒認為該書用了大色塊表現主體事物,給人沉重的感覺;但主體事物突出,閱讀時看得清晰,眼睛不累。在閱讀《愛吃水果的牛》一書時,作者采用的繪畫工具是鉛筆和彩色鉛筆,作者用零亂的線條繪制整個畫面,幼兒閱讀后認為這本書像草稿,不清楚,但有隨意畫很過癮的感覺。針對幼兒的不同感受,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如果我們整天看同樣風格的書,就像整天吃一種食物一樣,你們會怎樣?”幼兒回答說會覺得單調、不想再吃了,由此大家認為每本書都有自己的營養,都有不同的用處,各有自己的特點,看各種風格的書會覺得新鮮等。
以上是開展閱讀活動時挖掘閱讀材料形式美的一些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閱讀材料的審美價值以及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時,應引導幼兒自主地去發現美、體驗美、欣賞美、交流美,讓每個幼兒都有感受、表達的機會,避免教師一言堂;還要引導幼兒將所學的表現美的方式遷移運用到繪畫、制作圖書等活動中,使閱讀與藝術表現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
【挖掘閱讀材料的形式美發展幼兒語言審美能力】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