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環境”“在環境中”“為了環境”的教育原則
“關于環境”“在環境中”“為了環境”的教育原則是人們普遍認可的盧卡斯環境教育模式中所闡述的環境教育的原則,基中,“關于環境的教育”主要是指環境教育要傳授有關的環境知識,理解不同群體對待環境所持的態度和價值觀的差異,理解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在環境中的教育”則要求把熟悉的或相關的真實環境作為教育的資源和教育的場所,培養受教育者的環境保持技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為了環境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養成對環境負責的態度和行為,關心環境,愛護環境。這三者循環運行、螺旋式發展,其基本支撐點是“在環境中的教育”。
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生來就對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大氣、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幼兒園環境教育必須以幼兒的真實生活環境為課堂,強調“在環境中的教育”,以啟蒙幼兒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觀察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環境要素和環境問題,初步理解它們對人類的影響,努力尋求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并最終采取行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實現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互動式”教育原則
“互動”是從計算機科學里“人機對話”與“交互性”這個概念遷移而來的,應用在教育上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引申。“互動式”教育積極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雙向溝通,鼓勵受教育者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它所強調的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幼兒園環境教育應引入“互動式”教育理念,積極提倡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提倡幼兒分組活動,注重教師和全體幼兒的參與及其過程;強調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尊重多樣性和差異性,強調個性化教育;鼓勵實踐和創新。為此,教師必須由管理者變成引導者,由組織者變成參與者,并在環境教育中堅持融環境教育的綜合性、多樣性和實用性為一體,通過室內和戶外、幼兒園和家庭、幼兒園和社區、家庭和社區等多方位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形成全新的、立體式的環境教育活動體系。
3、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形式并舉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必須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地、因時、因內容制宜,順勢利導。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包括觀察、考察、采訪、調查、體驗、游戲、故事、小品、歌曲、繪畫、影視、討論、競賽、模擬、圖片分析、廢品制作、角色表演、兩難選擇、快速聯想等。
此外,幼兒園環境教育還必須堅持對環境問題從自然和人、技術和社會等諸方面加以考慮的原則,為幼兒提供決策和檢驗決策結果機會的原則,培養幼兒對當地環境問題敏感性的原則等。總而言之,幼兒園環境教育一定要真正做到讓環境意識成為兒童天性的一部分。
【優秀論文《幼兒園環境教育及其基本原則》】相關文章:
下一篇: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